津市工业的发轫(二) 文/樊生龙 张远成
二、资本主义工业的萌芽 (接上页)清朝末年朝廷为挽救危亡,倡办实业。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津市人龙于成、马恒益、杨芝堂等在汤家巷创办津市惠中纺织公司,下设铁机科、木机科、毛巾科,生产各种布匹、 毛巾。后由福音教会接办,改名信生染织厂,有工人近百人,具有资本主义工业雏形。
1916年, 英商亚细亚煤油公司分销经理, 宁波人殷仁卿邀津市商人徐振岳、龚树堂等人创设津市昌明电灯公司,设厂发电, 供各商户照明之用。
清光绪年间江西人喻瑞辉等来津市开设喻义和、喻茂顺金号,加工金银首饰,资金雄厚,营业逐渐扩大,成为九澧各县镇金银业首户。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国内兴旺发达的民族工业一度受其影响,1922年大庸人熊兴錕随部队来津市,与商人金大用等集股筹办九澧民生工厂,以熊兴錕 之弟熊世风为厂长, 华容人罗甸元(驻津市的湖南陆军第二师第四旅军需官)为经理,筹划设机械、纺纱、 织布、织袜4科, 未及一年,因资金困难,人员星散,计划未能实现。当年湖南陆军第二师第四旅旅长兼澧州镇守使石门人唐荣阳以原九澧民生工厂为基础, 发起组织九澧第一贫民工厂,敦促军商各界捐助银圆5万元,委任向瑞泽(当时津市商会会长)为厂长,罗旬元为经理,分男女二厂,有染织、缝纫、织袜、碾米、纺纱、竹工、编织、化学、藤器等科,产品有布匹、呢绒、棉纱、服装等数十种。后贺龙继任澧州镇守使兼任该厂名誉董事长,改名九澧平民工厂,业务得到扩充,职工最多时达600人,此后津市纺织工厂作坊次第创立。1928年津市人禹方正创办建民棉织厂,投资银圆13000元,雇工数十名,出产各色花布中山呢、 罗布、印花布、绒毯、白布、充花呢、府绸、十字布、葛丝呢、竹布、官线布等,随后有恒源染织厂,邹森记染织厂、谭同益染织厂等相继设立, 都具有手工机械, 共计染织工厂7户, 染织作坊75座,拥有织布机280余台。
1915年,湖北商人刘炳珊来津市开设炳奉元皮革作坊,后改组为万盛元皮革作纺,改革制革工艺,能作皮鞋原料: 津市皮鞋业由此兴起。
1932年, 省棉业试验场在津市开办动力轧花厂,为津市引用电力办厂之始。1938年,津市电灯公司经过改组, 供电能力增强, 先后有祥丰、松正茂、民生3家机器米厂兴办。
1928年,江西人饶仪集资开设澧阳玻璃厂。1942年,商人金慕儒与武汉商人合伙开办大华猪鬃加工厂,为津市猪鬃行业走向工厂化开辟了道路。
津市资本主义工业兴办较晚, 自萌芽以至发展,前后不过40余年。基础薄弱,进展缓慢,后经战乱冲击, 外货倾销, 便成江河日下之势了。(未完待续)
摘自政协湖南津市委员会编纂的《城市基因津市文史丛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