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当晚,我们按原路重翻岷山,返回川主寺,那是我们今夜住宿的地方。川主寺现在是一个普通的藏区行政镇,但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它可是个值得永远记忆的地方。
当年,红军万里长征,历经千难万险,穿越松潘地区,在这里留下了一串串史诗般的脚印。红军长征时,一、二、四方面军是从不同的地点出发的,经过不同或者相同的路线,先后通过松潘,到达共同的目的地。此外,红军长征中最震撼的章节就是爬雪山、过草地,草地指的就是松潘草地,雪山主要是指岷山,可见红军通过松潘是一段最艰苦的征程,从而也最能体现红军的长征精神;再者,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长征途中召开过多次的会议,有五次被列为重要会议,这五次会议包括遵义会议、两河口会议、沙窝会议、毛尔盖会议和额庙会议,这些会议中有两次都是在松潘地区召开的;长征途中,党中央在松潘境内的停留时间最长,在松潘的毛尔盖固定的留了一个月的时间。可以说,长征时期的松潘是不同寻常的地方。所以当后人选址建立红军长征会师纪念碑地点的时候,大家的目光不约而同投向了松潘。
也许是一种对革命史实的敏感,刚到川主寺时,我就发现了那座立于群山中间的纪念碑,并断定是红军纪念碑,导游后来的介绍证实了我的判断。纪念碑建在松潘县川主寺镇元宝山顶上,背靠森林和雪山,面向草地。主碑高四十一点三米,高度相当于十几层楼吧,是一个三角立柱体,象征红军三大主力,一位红军战士铜像,左手握着一束雪莲花,右手握着一枝步枪,双手高举成V字形,欢呼胜利。周围是用红色花岗石雕刻的九组大型群雕,主题分别是开路先锋、勇往直前、团结北上、山间小憩、草地情深、征途葬礼、前仆后继、回顾思考、英灵会聚。纪念碑名是邓小平亲笔题写的。
尽管从黄龙返回时天色已晚,我还是就近再三反复瞻仰了这座历史丰碑,心中想象着当年毛主席、党中央带领红军战士从这里通过时的艰难困苦,眼前仿佛浮现那悲壮的一页又一页。夜宿川主寺镇,仿佛有一种被圣地紧拥的感觉,想起白天翻越岷山看到的那一丛丛鲜红的格桑花,我相信那就是对红军精神永远的纪念和歌颂。说此行是红色之旅,也算是名副其实吧!
七月八日凌晨,我们赶早从川主寺镇出发,气温极低,我带来的棉衣派上用场,团队所有夹衣棉衣一律上身。我们依旧按昨天赴黄龙景区的路线,经红军会师纪念碑,翻越岷山,天地为云雾包裹,我们在云中盘旋过了岷山要道,到达黄龙已是七点二十分左右。在直赴平武的途中,我们经过一条叫做十二道弯的险道下到谷底,回到人间。这条险道在一座高山的同一坡面上垂轴盘旋而下,车速为蜗牛速度,全程紧刹行驶,转弯处有时要倒几次才能通过。当我们下到谷底,司机在一加水处用水龙为轮毂喷水降温时,我们下车回望来路,不由得不叹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