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1980|回复: 69

为何我,喜欢读这些评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1-7 18:57: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张超球 于 2023-11-8 15:00 编辑

    为何我,喜欢读这些评论?
   

    白天,除写了千多字的一则昨天的日记外,其他时间全用到了读文章,或叫学习上了。
    尤其是,类似文学、影视或时政类的评论之文,实在太让人爱读不已了。
    为何我,非常喜欢阅读或叫学习这些文章呢?
    只因为:
    一是,
这些文章,让人视野广阔,眼前敞亮
    比如,读
的影视评论,即《文明互鉴的中国式表达——从纪录片《大敦煌》看文明的运行逻辑》光明网李乐就是如此

)
  要知道,读这篇评论时,就让人像跟着作者一样,站到了高处,来看纪录片《大敦煌》的内容及其意义。这正如文章所说,在人类的文明交流史上,再没有一条比丝绸之路更能连接多种形态的文明之路,再没有一座城池比敦煌更能见证人类文明的互鉴交融。作为人类过往文明的精华遗存,让人看到,敦煌不仅仅是中国的敦煌,更是世界的敦煌、人类的敦煌。早两年我去看过的莫高窟不等于就是敦煌。作为一个文化和地理符号,敦煌实际上是中华文明的缩影,是中华文脉的延续,是中华文明发展史的见证。  
    如此,还让人看到:
    “大敦煌”的起落兴衰折射着国家命运;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
    敦煌是一座文化厚重的城市,它的起落兴衰是中国国家命运的生动体现。出于战略的规划,难怪两千年前,汉武帝凿空西域,开辟河西走廊,建敦煌郡,在南北两端设阳关、玉门关。真正让敦煌为我们后人铭记的,是敦煌文化的繁荣。
  敦煌,我前几年去旅游过。这里,不仅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地方,而且是河西走廊的终点,更是迈进西域的起点。

    敦煌,以文而兴。而且,敦煌莫高窟历经千年营造,现存4万5千余平方米壁画、2千余身彩塑,是一座丰富的文化宝库。
    相信在这样的背景下,敦煌必将超越历史,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
  “大敦煌”的繁荣离不开文明的交流互鉴。
  “大敦煌”为人类文明融合提供了中国模式。

  如今,敦煌之所以能被世人熟知、古丝绸之路之所以能够名垂青史,依靠的不是战马和长矛,而是驼队和善意;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因为,敦煌远去的中亚,就处在世界文明交汇的十字路口。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客观上形成了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嵌式”发展格局。  
    回望历史,敦煌不是静止千年的标本,而是“活”了千年的生命,向我们讲述着文明运行的逻辑,亦激励着今天的我们,不断弘扬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不断寻找自己文
化的根脉,赓续人类共同的文明。
    又比如,读从“航空梦”到“航天梦”的跨越人民日报海外版 杨俊峰也是如此。
  文章说,我国20年20人进入太空,华夏儿女叩问苍穹,步履不歇;30战30捷一气呵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再立新功。其重大意义,谁人不知?
  回首飞天路,逐梦新征程。目前,新一代载人飞船、月面着陆器、载人月球车等均在研制建设,中国载人登月任务已全面启动。中国载人航天探索的脚步不会只停留在近地轨道,一定会飞得更稳、更远,让世人永远仰视呢!
    二是,这些文章,让人回望历史,感慨过去
   
《大漠戈壁的颜色——评<长安西望:丝绸之路考古纪事〉》光明日报 李舫),便是如此。

217b0c61bdaa4b1b8ac913760332f4d.jpg
    文评指出,争取丝路考古中国席位的新纪元,中亚,何以重要?中亚地区往东,是东方的中华文明;往西,是西亚的两河文明、埃及的尼罗河文明;往南,是印度河、恒河文明;往北,是草原地带的游牧文明。
  中亚,就处在世界文明交汇的十字路口。
    《长安西望》说,历史翻越崇山峻岭、穿过戈壁沙漠,扑面而来。读毕发现,这片广袤的地域,几多风云、几多迷思,我们无比神往,却又知之甚微、知之甚少。
  读罢《长安西望》,对西安以西地区的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亚洲大陆腹地,受地理、气候、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无数部落在此更替,多种文明在此争锋交融,有太多“掠过大地的疾风”。
  这是重大题材表达的新探索。在书中,作者不只叙述王建新教授团队的故事,也记述他们的工作内容,记录他们的学术成就,其间也融入对王建新教授学术历程乃至丝绸之路考古的思索。
   
三是,这些文章,让人抚今追昔,感谢古人
  读
新编历史剧〈苏秦〉:历史叙事中的多元思辨解放日报 ),让人看到历史帷幕
    评论指出,“用越剧史诗剧的高度和大写意、高浓缩的笔法”打造的苏秦,颇具历史的厚重感。  
    《苏秦》在历史叙事中呈现多元思辨。5场戏层层递进,从赵国失意、草房夫妻、六国合纵、荣归故里到最后遇刺身亡,以游说活动贯穿苏秦的一生,并表现他从追求光宗耀祖,到最后为天下百姓安宁勇担重任的心路历程。

  《苏秦》从学成出师后苏秦与张仪的不同道路选择说起——张仪决定助一强以攻众弱,苏秦决定联众弱以制一强,表现他“聚沙成塔”的勇气与计谋。
  演出开始时,一纵一横的两道灯柱出现在舞台左侧,代表着即将开演的主题与舞台中间战旗猎猎的投影之间的呼应,也仿佛是在那一刻为观众拉开一道历史的帷幕。
  帷幕下,曾经发生过的一切,呼唤今天观众的思考、理解与共鸣。

    是,这些文章,让人珍爱经典,感恩伟人
    读闪耀的红星,不朽的经典——略谈红星照耀中国的成书与翻译光明日报 姬泰然 ),就是如此。


    经典之书《红星照耀中国》,记录了中国共产党人为国家独立、民族复兴而奋斗的光辉历史,成书以来已出版了多个中译本,甚至走进教科书,被列入部编版语文教材。  
    它是一部经典,多次修订;

  它是三个具有代表性的中译本;  
    它是常译常新的《红星照耀中国》!  
    回顾历史,《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在出版近一个世纪后依然能持续引发读者的兴趣和学界的重视,足见其经典性。好书!让人百读不厌、常读常新!
   
是,这些文章,让人学得新知,提升自己
    读
“厚重”散文的品相与质地》光明日报 王炳中),让人获益匪浅。
    评论指出,向来以率性自由、轻松随意为特色的散文,是否也需要“厚重”的品质呢?鲁迅先生曾指出,散文随笔是“想到什么就纵谈什么,而托于即兴之比”的一类文章。散文完全能够以深沉厚重取胜。  
    谨防“厚重”成为“笨重”!  
    “厚重”离不开对时代的关怀!  
    “厚重”要有个人的气度和温度!  
    散文重在表达真情实感,而情感与体悟是否真诚深切、直击人心,关键看细节是否生动、饱满。丰盈而又充满意味的细节描写,是散文作者敏锐洞察力的外在表征,凝聚着作者对现实生活、社会历史、天地人心的深刻体察,可以让读者感受到作者个人生命的体温和热力。
    读这评论,让人对写散文又获新知了!

    是,这些文章,让人心潮澎湃,感激领导
    读
《希望澳总理访华为两国关系画出大写的“J”型》环球时报社评),让人感激党和政府运筹帷幄!
    正如评论所说,我们期待以阿尔巴尼斯此行为新起点,中澳关系能够再起航、再出发,把两国“U”型回暖升温的那一笔画得更长,画成一个大写的“J”型。
    读罢上述有关文学、影视和时政的评论后,我还忍不住读了下列类似的评论文章:
    1.观察者网
阮佳琪 美媒:拜登政府官员担心以色列“不可控”会导致美国被世界孤立
    2.观察者网 崔天凯:美国总是说一套做一套,中国如何应对?
    3.观察者网
刘程辉 普京:乌克兰的内部腐败在世界上无人能及
    4.环球时报 工业机器人市场,中国企业加速追赶
    5.央视网 我国将突出做好扩需求、强实体、防风险、保民生 推动经济持续回稳向好  

    读上述评论为主之文后,让我获益匪浅的同时,一下涌出了好多好多的感慨。比如:
    一是未来的‘文盲’是想学习而不会学习的人未来学家托夫勒。因此,我们要每天关注新闻和各种资讯,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不断学习才行。
ffa3543e7ebd8520e0db173287e3814.jpg
    二是知识倍增的周期越来越短了!比如说:20世纪60年代是8年,70年代为6年,80年代减少为3年,90年代以来更是1年就增长1倍。

2dc0f2d3986a3808dd9c5b53beca69b.jpg

    三是人类
知识宝库取之不尽,何乐而不读取呢?不然,生而为人,岂不枉来人世一趟?!
bb777280d72e74a42ccc9e321696054.jpg
      (11月4日 周六 农历九月廿一 阴雨 14℃/18℃)







bb777280d72e74a42ccc9e321696054.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7 20:02: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了!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7 20:25: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你爱学习,点赞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8 05:3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老师的精品佳作!为您点赞!祝您生活愉快,万事如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8 06:53: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书长知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8 07:54:35 | 显示全部楼层
9BEABFA7-6A58-4711-A9F3-AD218D71B1BE.jpe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8 09:17: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赞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1-8 09:5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1-8 11: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月同修 发表于 2023-11-7 20:25
因为你爱学习,点赞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1-8 11: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渡源 发表于 2023-11-8 05:33
拜读老师的精品佳作!为您点赞!祝您生活愉快,万事如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7-2 11:44 , Processed in 0.03970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