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23|回复: 1

萧骏琪:中国式生存(十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1-11 17: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汉寿老干部网宣 于 2023-11-11 17:16 编辑

中国式生存(十九)

萧骏琪


  桃江县城那间茶楼靠窗的位子依旧空着,我再度去喝茶时还郑重地看了一次,茶没有凉,真的。在这里,在6年多以前,我和何学章医生喝过一次茶的,一杯茶有一个很长的故事,很感人。我小心翼翼地把这个故事记载下来,一直珍藏在岁月的深处。
  一盏马灯散发的光亮,照着一位有爱心的医生行走。你读过我笔下的学章医生吗?一位退役军人而成为救死扶伤的医师,前者保家卫国,后者悬壶济世,从马灯村走出的何医生总是痴情地爱着家乡的土地。从军营到桃江县第三人民医院,他爱岗敬业、勤勒恳恳,以医者之仁心关爱每一位病人。如果发现哪位病人没钱买饭而艰难度日,何医生会从微薄的工资里拿出钱来,救助病人。
  你知道何医生拾金不昧的事迹吗?那一个在桃江县三人民医院捡拾的包,没有让他怦然心动,军人的素质和医生的仁爱以及大栗港人无私奉献的精神,让何学章医生利用休息时间到处打听失主的下落。当他费尽周折、把捡拾包送到失主的手里后,失主感动的泪水是对何医生拾金不昧的精神的表彰。
      我写过学章医生的,并且把那篇关于他的文字《医者仁心》郑重地放入了我即将由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的散文集《谦逊的土地》里,该书在年底出版。当你捧读到这本书时,你会为学章医生的职业道德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大为感动!
  好久没见卢兄了,几次到鲊埠黄金村,和他联系,答曰:没在家呢。有一次他在家时,却遇上他年逾九旬的老娘身体不好需要照顾。卢兄是远近有名的孝子,而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于是,近在咫尺却难谋一面成了遗憾。
  卢兄大名日仁,农民企业家。我和他认识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到了鲊埠,第一个想到的是他,入夜了,常到他家借宿,夜是友谊的空间,两个人可以睡一头,天南地北地畅游天地。大多时间是聊到凌晨了,却毫无倦意。如果回想当夜两个人的对话,竟发现每一句语言都没有画蛇添足之嫌。可是,我们告别了青春蓬勃的当年以后,时间似乎变得宽裕起来了,但两个人见面说话的时间却少之有少了,我们彼此把友谊藏在心里,或在网上互道一声珍重,便是对感情世界的尊重和延续。
  娘和卢兄相邻,对一位80多岁的老人,卢兄是极为尊重的。我去看娘时,如果娘不在家,第一反应便是问卢兄娘的去向。卢兄大部分时间不知道,但他会用电话到处问人,他会在第一时间把娘的去向告诉我。不久前打电话问候娘的饮食起居,却无人接听电话,再打,没反应,连续十几个电话打过去,始终是无人接听。我急了,80多岁的老娘平时对电话是极为敏感的,今天怎么了啊?一种不祥的感觉顿时让我极为后怕,我想到了卢兄。
  卢兄也在县城,听到这个消息,忙和家里及朋友查询我娘的消息,终于,没隔多久便知道了娘在邻居家里喝茶。卢兄如他的名字一样,日行一仁,日行一善,急人所难,我是不能忘怀的。
  用平铺直叙的文字记叙真正的友谊,这是我不常见的写作方式。
  分花拂柳、曲径通幽,很多人消失在视线之内,又有很多人再度走进我的生活。2012年,我的诗集《认识岁月》出版了,看到自己辛辛苦苦写的诗歌终于成书成册地摆放在我的房间里,那种开心的心情是无法用言语所能形容的。但从一场欣喜过后回到现实后,我知道摆在我面前的问题是如何把这些书籍销售出去,诗集出版是自费的,我必须先把成本收回再说,这就是中国式生存。
  我想到了在汉寿县粮食局工作的刘朝阳老师。刘老师是我的忘年交朋友刘斌生老师介绍认识的,虽然那时还只有QQ,微信尚在萌芽之中,但我有条件,我的住处和汉寿县粮食局也就是相隔那么一箭之遥,我完全可以步行去拜访这位青年才俊刘朝阳老师。
   就这样,一次粮食局之行,让我认识了刘老师和他主编的《粮食文化》,我知道,物质方面的粮食是生存的条件,精神上的粮食是提升自身素质条件。在以后的日子里,我经常向《粮食文化》投稿,刘老师也给了我的用武之地:对于我写的诗歌,他是每首必用的。
  10余年过去了,忽然发现我昔日的朋友怎么少了许多?那个一身儒雅很会写小说散文的刘朝阳老师呢?于是我就这么找呀找呀找的,终于知道了刘老师现在在汉寿县发改局工作,10余年过去了,但刘老师仍青春着自身的容颜。而我呢,虽然“乡音无改”但“鬓毛”早已“衰”了,为了生存,我往行襄里放进一卷两块钱的稿纸和一支两块钱的笔,在家乡的资江两岸去寻觅生存方式。
  和刘朝阳老师再度有了联系,下雨了他撑的那一把伞,终于有了我一半的遮身之地,2023年的冬季近在咫尺,我现在只需找一个高些的枕头了。
  入睡了,但辉爹的身影总是拂之不去。梦中的他,一脸庶吉堂人的忠厚微笑,他走路风风火火,裤子上衣襟上,会有斑斑点点的泥印。
  辉爹一直很瘦,他不酒,但烟抽得厉害,一支一支的,连接着抽吸。在伟大而繁荣的生命中,他仅仅只剩下这点爱好。烟瘾来了,就地而坐,从口袋里掏出一支烟放到唇上,叨住,然后咔嚓一下,一支烟燃了,辉爹惬意地深吸一口,让烟雾从口鼻中徐徐排出,如果他认为还没达到自己认为的最高境界,便再拿出一支烟,再把刚才的动作重复一遍……
  辉爹的勤快,非一般的勤快,到今天我才发现,那一句“日出而作、日没而息”是为他量身定制的。田丰地收了,如果有一星半点农闲工夫,他会到镇上的超市里去打工。父母上了山,儿女成了家,他可以享福了,但60多岁的辉爹发现他还有使不完的力气。这时的他,认为赚钱只是一个目标,而并非生活中的享受了。只要合法,他会拚命去赚,透支体力去赚,至于赚回的钱去作什么用途,这当然不是他所思老的问题了。
  某一天,和原大栗港司法办张建辉说起辉爹:还记得郑家坳村和你同姓同名的辉爹吗?他走了,他可是英年早逝啊。
  活着的辉爹眼睛红了,他沉重地点点头,长叹了一口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13 09:04:19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萧老师佳作,欣赏,谢谢,为美文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8 19:17 , Processed in 0.03347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