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津市吴若愚 于 2023-11-14 12:29 编辑
张思泉与 “镇大美孚煤油公司”(一) 文/宋先熙 民国时期,津市最气派的外商经销处,就是张思泉经营的“津市镇大美孚煤油公司”。
张思泉, 原籍澧县城关镇,生于清同治十年(1871)。早年学徒,出师后,帮工5年。后以其积蓄和某富商的资助,于光绪末年(1908)在澧县北门独资经营乾泰昌花纱行。由于张精明干练,经营有方,因而业务发达,家道日丰,宣统年间(1909—1912)已是澧县殷商。辛亥革命后,政局动荡, 军阀割据,横行无忌, 张思泉有财无势, 不堪忍受当时地方当局的勒索和同行的嫉妒排挤,毅然将乾泰昌花纱行交由亲侄经管,于1912年避来津市落户。
张思泉在津市定居后,挟其雄资,插足津市金融业,开设“裕记钱庄”,后又以该庄名义发行面额铜元一串文的纸票,总额折合当时银圆20万元, 在九澧各县流通使用,如异军突起,逐鹿于“九澧门户”的商场。
其时,外商侵入津市, 大量倾销煤油, 经销者获利颇厚。1922年冬,经销美孚煤油的“镇大煤油公司”经理殷仁卿创办“津市昌明电灯公司”,结束了经销美乎煤油的业务,张思泉遂乘机通过原“镇大煤油公司”总账张阆轩出面,派长子张明瑢同赴汉口与美孚煤油分公司治谈,签订了经销合约,张以银圆12000 元作为押金, 双方同意美煤油公司按期交轮由汉运津,价格由美孚公司决定,以经销方式,采取先货后款、按月记账、结算付款的办法,在津由张经销美孚煤油及其副产品。 合约签立后,张思泉筹备开业,择定新码头正街(现人民路)修建营业处所,定名“镇大美孚煤油公司”,张思泉自任经理,开张营业。
“镇大”创业之初,根据业务需要,又以银圆800元在津市对河阳由垸河畔,购地5亩,修建油库、油池以备储油之用。当时在津市, “镇大”系新型建筑, 石库门面,门首两侧建花台,围铁栅栏,店堂宽敞明亮,气派辉煌,高居于闹市中心,巍巍大厦,令人瞩目。张思泉博得“美孚”的信任和支持。 “镇大”开业伊始,美孚第一次就拨给煤油多达40万斤,时值银圆4万多元。张随后又开设“申昌油行”代“美孚”收购桐油(俏档时自行经营)。“镇大”为了扩展业务,先后普设销售网点,以占领九澧各县煤油市场。计在大庸、慈利、石门、临澧、南县、华容、安乡,澧县等地设代销店17处,经销店5处, 在市内设代销店45处。并在汉口、长沙、大庸、慈利、溪口设立专庄,负责调运和收购桐油。由于网点密布, 销路广阔, 每年销油量8000万斤左右,业务日趋兴旺。
1925年,张思泉结识了澧州镇守使贺龙。 张当时家大业大,为了保家护产,免再受压,设法结识贺龙, 交往应酬, 过从甚密, 情谊日深, 贺龙当时驻节澧州,经常来津,食宿均在张家,张特辟精室供贺下榻,并请好友作陪。 贺、张年龄悬殊,相处时,贺称张为“二爹”, 张则直呼贺名“云卿”, 亲密无间。
1928年, 贺龙同志因革命失败,由沪潜返湘西, 途经津市, 住对河关山古大同寺,派副官找张借款银圆3000元, 拟回桑植重建队伍, 以图东山再起。 张慨然允诺,并密遣亲信伪装于当晚将款装入笆萎,趁黑送去。张恐此事泄露遭害,端保守秘密,除送款亲信外, 家人均不知悉。 贺收到款后, 一再向来人殷殷嘱咐,表达他对张思泉的谢意。
摘自政协湖南津市委员会编纂的《城市基因津市文史丛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