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永志 于 2023-12-22 12:41 编辑
六合垸的村官们(增补)
我写的六合垸的村官们,包括两类人,一是村(或大队)中共党支部书记,二是虽然不是党支部书记,但在村里(或大队)任过重要职务并且有一定影响的人员。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村(大队)党支部书记计有19任(此处的“任”,类似于“届”,又不同于“届”,是某个人在任,换成一个人,“任”也随之变化),用序号标明,有:(1)陈桂荣,本村人,因一起贪赃案被怀疑受牵连,后迁移湖北;(2)孟自为,梅家洲人;(3)彭次卿,县法院院长,曾代理六合垸书记;(4)李恒辉,(5)熊元香;(6)周光文;(7)朱富清;(8)熊元香;(9)卜功银;(10)陈良觉;(11)朱富清;(12)张新培;(13)周春华;(14)张新培;(15)彭逢盛;(16)袁平安;(17)陈伟;(18)李福元;(19)刘艳。共19任书记,其中有三人重复任职,任书记的共有16人,他们是:陈桂荣、孟自为、彭次卿、李恒辉、熊元香、周光文、朱富清、卜功银、陈良觉、另:刘玉林,从五十年代土改到八十年代初,一直任村(大队)干部,当二把手,勤勤恳恳为群众服务;谭元秀,第一届大队妇女主任,曾当选湖南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参加湖南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邓三元,接替谭元秀,最先因为谭元秀年纪大了,协助她工作,当“妇女代表”、妇女副主任;17岁入党后,正式担任大队妇女主任。张慎国,六合垸的第三任妇女主任,当过政治队长、大队支委,副书记。
彭次卿书记基本情况 安乡县人民法院第五任院长。安宏乡人,初中文化。1955年2月—1960年11月任县人民法院副院长,1960年12月—1962年5月任院长,后调任邮电局工作,1974年10月—1983年1月调任本院副院长,1975年10月任院党委副书记。上世纪五十年代,彭次卿任法院副院长期间在六合垸办点,曾兼任村支部书记。
李恒辉书记基本情况 本地人任村支部书记,始于陈桂荣,老家住六家渡码头边上。他牵涉到邓春晖的经济案件,是劝勉还是自动离职不清楚。那时我还小,只记得有天晚上我随父亲到彭家瓦屋参加了一个大会,会上陈桂荣作报告,会下大家议论:“陈书记要下台了!”果然,从此陈桂荣再不见身影,传说跑湖北了。李恒辉是土改培养的干部,继任党支部书记。 李恒辉(1923—1999),老家桃源县三阳乡花生洞村,仅3岁,即1926年,随父亲李年生迁移来安乡。妻周四喜(1927—1996),本村七组人,妻兄周登林,土改干部,曾为省人大代表,和谭元秀一起参加湖南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李恒辉在六合垸任支部书记的时间长。1962年结束过“苦日子”,农村政策放宽,实行三自一包,大队聘请邓石三负责副业队,看湖鸭,还孵养子鸭,搞活大队集经济。邓石三自幼靠着麻河口的袁家和应家长大,看牛,看鸭子,一起到作育垸,单身。后来和死了丈夫的罗家老妈结合,饭菜做得不错,李书记是常客。李恒辉发展我父亲入党,担任贫协主任,分管代销店和六家渡的打米厂油厂等集体企业。他改造后进生产队,调配生产队长,我知道的,周春桃从14队调6队;彭福泉从15队调11队;应国民从六队调7队等等。1966年暑假,安排我和卜功银负责收集全大队双抢进度,编简报,及时向公社报告情况。李恒辉仅读了几年私塾,文化水平不高,但办事、说话能力很强,办事干练有魄力。1972年调公社修防会任主任,直至退休。退休后,在县公安局工作的弟弟,单位搞建设,曾聘请帮忙,我们曾经见过面,老人非常热情,送我上车,在县政府那条大街上,从西向东,有两华里路。临别,老人向我挥手,道别,“国斌,再见!”
李恒辉有弟弟李立云,曾任县公安局负责人;一个妹妹李金玉,有外甥姚兴力,定居六合五队。李恒辉和周四喜养育了六个子女,三个儿子李文斌、李文华、李胜利;三个女儿李桂香、李美英、李慧。
熊元香书记基本情况 1973年3月,我从部队复员,那个时候的大队党支部书记是熊元香,好像周光文是大队长。熊元香出生于1931年,2023年元月去世,是新冠肺炎夺走生命的。熊元香祖籍长沙望城,父亲熊绍海,母亲陈氏。父母养育了9个子女,4个儿子,5个女儿。4个儿子:熊春生,住安尤南剅口;熊芝香,住安尤芝子湖;熊子香,熊元香都住六合垸村,可以想见熊氏家族至少父辈就已经从望城迁移安乡。五个女儿是熊元满、熊秀珍、熊秀珍、熊秀英、熊喜珍、熊莲秀,我知道的熊秀珍,从事缝纫,嫁六合垸刘士民,熊莲秀嫁本乡五福桥。熊元香,妻胡金秀,有三个儿子熊礼兵、熊铁军、熊礼红,一个女儿熊雪梅。 熊元香曾参军,复员回老家,就在大队任职,李宏辉调公社修防会后,熊元香继任大队党支部书记。熊元香虽然为人谦和,但威信很高。我在学校教书,和当时的学校负责人闹矛盾,因为是贫下中农管理学校,我们都是党员,有一天晚上,党支部开生活会,做我们的团结工作。记得,会上就我们相互陈述了情况,熊书记就作会议小结,几乎没置可否。以后他调公社,周光文接任书记,我和熊书记见面,相敬如宾。2018年10月,六合学校高中班同学在县城聚会,在安昌梅园游览,在云南昆明做生意的熊礼兵同学请大家聚餐,之后我们同车回县城,我知道熊书记老年住县城。当天太晚,约定再找时间去拜访老人的,但终未如愿。
彭逢盛情况简介 彭逢盛,农历癸未年正月二十六日,即1943年3月2日出生,父亲彭斯汉,母亲早故,父亲续弦廖氏,生有彭逢礼、彭逢祥。因为伯父彭斯贵没有儿子,彭逢盛过继给他做儿子。彭斯贵供他读完六年小学,考取安乡师范,一年后肄业。彭逢盛回家务农后,当过生产队队长,因为有文化,在大队当工程员,秋修冬修任务重,基本上一年四季“脱产”,靠劳非包工。曾一度调公社修防会,协助工作。丁福泉在大队任党支委,分管水利。当时,彭逢盛任工程员。丁福泉在大队任过会计,希望分管大队财务,业务熟悉,未能如愿。彭逢盛在这方面表现了很强的组织能力,受到公社领导好贫。张新培卸任支部书记后,担任大队支部书记。 彭逢盛的配偶杨香元,农历甲申年九月初二日,即944年10月18日出生,梅家洲人。其父杨永镇(1924—2012),毕业于黄埔军校18期步科。杨香元生育了三个子女:大女儿彭霞玲(1967—),县医院护士长;儿子彭晋超,县氮肥厂上班;老三也是儿子,彭国辉,当过兵,县法院干部。夫妻和儿女都在县城生活。刚进城,在大鲸港买了一个旧房子居住,后来镇政府征收,征收款不菲。自己买了社保,每月有养老金2000多元,生活有保障。夫人生病,儿女把老家房子修缮后,回老家养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