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255|回复: 0

萧骏琪:资江明珠马迹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1-15 16:41: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汉寿老干部网宣 于 2023-11-15 17:20 编辑

资江明珠马迹塘

萧骏琪

  马迹塘是桃江县第四大镇,位于桃江县西部,与安化县接界,距县城45公里。207国道、桃怀公路贯通全境,资水三面环绕,因此,水陆交通十分便利。特别是二广高速公路的通过镇区,并在镇中心区域1公里处有一出口。高速公路通车后,马迹塘镇至广州市只需6小时车程。现在,马迹塘镇已成为益阳及周边地区快速至“珠三角”、粤港澳的交通枢纽,成为益阳市承接沿海加工货易产业转移的又一个平台。                                             .                                                关于马迹塘的地名,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
       说起来,这个古老的地名还与三国年代的蜀汉大将关羽有很大的关朕。相传:三国赤壁之战取得全面胜利后,吴孙权多次向刘备讨要荆州,刘备拖延着不还,并派义弟关羽领兵在洞庭湖益阳一带巡逻布防,阻止吴军西进。一日,关羽轻敌带着几名亲兵深入吴地,不料被吴军发现。吴军仗着人多,拚命追赶关羽,欲捉关羽要挟刘备而达到换回荆州为目的。当追兵追到距关羽不远时,关羽被一条名叫沂溪的河流拦住,而后面的追兵紧紧逼来。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随关羽南征北战的坐骑赤兔马一声长啸、腾空而起,因为沂溪太宽,赤兔马一足点过露于水面的一块礁石,驮着关羽跃过沂溪,摆脱了追兵。关羽化脸为夷,回望河中礁石上留下的深深马蹄痕迹,问当地乡民这里的村名,乡民答:这个小地方,哪有什么地名啊?关羽沉思了一会,对村民说,以后这里就叫马迹塘吧。于是,这个由关羽命名的地名就沿用到了如今。现在,沂溪河中的那块礁石,虽然因为年代久了,但深深的马迹仍进清晰可辩。清同治年间的《益阳县志》,还有马迹塘地名传说这一记载。
       马迹塘镇历史悠久,有千年古镇这一说。早在隋朝,有文字记载的就有马、袁两姓土著居住在这里。宋太平兴国年间,马迹塘属梅山蛮地带。到清朝嘉庆年间,马迹塘是益阳上乡第一市。街长长达三里,而且货物殷实。有牙行(贸易中介)20多家,商店400余家,建起了“四庵七祠八座庙”,形成三街六巷九码头、72客栈。特别是从水路看马迹塘街,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木质吊脚楼成了资江风光一绝。所以,马迹塘镇是资江中游最繁华的重要商埠码头。                   1927年,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时,就亲临过马迹塘,并在天府庙住了一晚,召开了农民座谈会,在调查了解马迹塘农民运动情况后,取道安化而去梅城。.                                                                      .
       马迹塘即是一个商埠古镇,又是一个民尚俭朴、民俗风气较浓的文化古镇,其匠心独具的“马迹塘故事”就流传在这个千年古镇。而且,“故事”仅仅只有马迹塘独有。“故事”的艺术属于高台艺术范畴,有着独特的风格和浓厚的乡土气息。它以古老、传奇相结合而不拘一格。“故事”所表演的内容形式具有奇、巧、特、险、美之鬼斧神工,让人大为惊叹,而且,让“奇事、巧事、马迹塘的故事”这一说一直流传下来,深入民心。
       说起“马迹塘的故事〞,还有一个脍炙人口的传说呢。
       相传在1853年,农民起义军领袖洪秀全率领太平天国的将士们,在益阳大败清军向荣部,然后集万艘战舰,下洞庭、攻岳阳、取武汉、下九江、破南京,并定都金陵,号为天京。在庆祝胜利时,有将士别出心裁,扎数十米高台以迎天王等太平天国等众将士。从此,高台艺术成为太平天国军民同乐的一种艺术形式。1864年,太平天国兵败,天京沦陷。当时任太平天国的文职官员黄春林和金世才,两人历尽了千辛万苦后,回到了马迹塘老家。从此,“故事”也因二人的回家移植于本地。开始时是传子不传女,后来因为“故事”的深入人心逐渐做大做强,并开始广收弟子,形成了马迹塘独特的风景。
       “马迹塘的故事”流传于湘中一带,在全国范围内与“故事”同类的高台艺术有:南京高台、广东飘色、山东芯子、浙江抬阁、山西提篮、背篮等。据目前信息统计,在湖南尚无其他“故事〞同类的民间艺术。
       “故事”的扎法:首先将一预制的“故事”木座放置于地,木座宽1.2米,长1.4米,高0.85米的木柜,内放50至60公斤重的石块或铁块加以固定,轴端扎一“抱腰〞,然后是“上装”,将轴套入小演员衣服内,安上“出手”。当出发时,便将化妆后的小演员抱上木座就位,轴端演员需要绑腿,齐腋窝加以棉花梱札,再安假脚,使之或前或后、或左或右、或提或踢,必须自然。上妆时还要注意两点:一是检查是否稳当,二是要求保密,不能让人看上装的经过。一切准备妥当后,方可出动。4人抬座,4人保护,使之绝对安全,以防意外。
       “马迹塘的故事”取材广泛,以湘剧、京剧为模本的有:小将军打猎、击鼓骂曹、穆桂英挂帅、王金龙探监、苏三起解、太公钓鱼、王伯党招亲、孟良抚棍、太白醉酒、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空城计、楼台会等,以民间传说或神话故事的有:刘海砍撨、三打白骨精、张羽煮海、董永卖身等。还有结合时事宣传,如:日本投降、重庆和谈、土地改革、抗美援朝、人民公社、计划生育、香港回归、一国两制、普天同庆等;有以革命样板戏或现代故事:沙家滨、红灯记、打铜锣.䃼锅、江姐,以搞活经济搭桥的有丝绸之路、发展个体经济、双送定购粮等等。
       “故事”的扎法十分讲究,需要精细的制作和十分精巧的造型。扎一台“故事”需按以下步骤进行:3一一6岁的小演员2名,上装化妆师2名,道具是征对“故事”内容和不同剧目需要而定。剧情不同,表现内容不同,道具的配备也不同。一台“故事”需要的道具是演出的木柜,其次是铁制的轴座,再是节目的“出手〞、抱腰、假脚,梱绑演员的绑带,抬“故事”木柜的抬杠、保叉各两根,摆放每台“故事”演出的主题歌收录机,最后是根据剧情所需要的其他道具。
       如演出湖南花鼓戏《打铜锣》这一现代剧对,除按上述要求步骤外,需设计林十娘手提手篮外搭毛巾,活鸭子和蔡九的扁担、箩筐、铜锣、锣槌等。按上述道具配备齐全后,师傅就会用巧秘的方法装点修饰,本台“故事”便可以正式演出。
       “马迹塘的故事”从晚清时流传到现在,演出场次达数万场。由过去的庙会赶集到适用于时代贴近生活的演出。在160余年岁月的更迭里,一步一个脚印逐步走向完善和健全,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
       “故事”紧跟着时代的步伐,取材广泛、立意深远,其内容履盖历史、人文、神话、戏曲、民间传说等内容。2006年,“马迹塘的故事”成功申报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马迹塘故事”的第6代传人詹儒珍先生告诉笔者:目前,“马迹塘的故事”正在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如今,“马迹塘的故事”已经成为湖南独有、湘中一绝、桃江县民间艺术宝库之瑰宝。
       2006年4月3日,中央电视台“梦想剧场”栏目“欢乐大蓬车”开进益阳,马迹塘镇组织了5台“故事”,向全国人民展示了“故事”的魅力。
       马迹塘镇是桃江县的西大门,她不光文化底蕴悠久,其景色也十分美丽。桃江县著名的12景,这里就占了两景:电厂平湖、石门胜迹,还有九岗山、栗树庵、天瑞山等环绕马迹塘四周的名山美景,构成了一幅瑰丽多彩、古朴厚重的民俗画卷。尧舜时期的贤人善卷,就隐居于马迹塘平湖附近的善溪。
       千年古镇马迹塘,是镶在资江胸襟上的一颗明珠,在美丽的桃花江畔,熠熠生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8 16:52 , Processed in 0.03195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