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02|回复: 0

活孔明彭化万(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1-20 12: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活孔明彭化万(二)


                                                                                                                         文/王泸
        彭化万独创了“撒鞋戏”,对塑造诸葛亮更有兴趣了。他认为尽管几十出戏中的诸葛亮都是一个人,但每出戏因环境、事件、心理不同,诸葛亮的个性都应该不同。他选择了《五丈原》进行创新。《五丈原》的剧情是诸葛亮重病观天象,知道自己将死,深夜祭拜北斗星,还想为汉室大业继续努力, 望天公延续生命的悲壮场面。诸葛亮是观众非常喜欢的人物,诸葛亮的死牵动观众的心。彭化万正是分析了观众这一心理,将诸葛亮临死前的表演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渲染。彭化万从同行演《苏武牧羊》得到启示。苏武为保住大汉气节, 被匈奴人惩罚寒冬牧羊。为了在温暖的舞台上表现刺骨寒风、 雪地牧羊, 刻画苏武挨冻保节的形象, 扮演苏武的演员练了一种独特的“鼻涕功”。当舞台刮寒风的效果一响起,演员便装成冻得浑身发抖,鼻孔中淌出几寸长的鼻涕。演唱一会儿, 鼻涕又缩回鼻孔,寒风一起鼻涕又淌了下来,鼻涕总不会满到地下,真神了!据说每演《苏武牧羊》时, 扮演者故意少穿衣着凉感冒,提前几天都不喷鼻涕, 把鼻涕积蓄在鼻孔里, 以便在戏台上清鼻涕刻画人物。尽管这“鼻涕功”不卫生,但荆河戏前辈艺人们对艺术精益求精的精神令人钦敬。彭万化从积蓄鼻涕想到积蓄痰,练出了一种独特的“痰功”, 戏班的同行称“动痰”。彭化万扮演诸葛亮临终时,丹田发气, 气冲喉咙的积痰, 发出“突突突”的声音,用“抖色”的功夫,双目圆瞪成对眼,直视苍穹, 挣扎求生,表现诸葛亮大业未成, 有负先主刘备托孤,遗恨终天的悲哀心理,紧紧勾住观众的心,催人泪下。听师傅说, 有时彭化万演到这里, 有观众就会在剧场内放鞭炮,还有观众手持香烛,下跪磕头,台上台下情绪融成 一体,场面可谓壮观矣!可惜后人再也看不到如此壮观的场面了。这样的“痰功”渲染, 异常成功地刻画了诸葛亮鲜明的人物个性,受到观众、同行艺人们的赞扬和尊敬。彭化万又在《三支令》这出戏中, 将诸葛亮唱腔平缓的“流水”节奏, 变为有轻重缓急之分,比较准确地刻画了诸葛亮点兵的心理状态等。从此, 彭化万在湘、 鄂、川巡回演出时, 被誉为“江南活孔明”。
        彭化万并未因此而满足,而是继续钻研利用荆河戏“内、外八大块”技艺塑造人物形象。有次,彭化万看到同行演传统戏《程婴救孤》,程婴鞭打公孙杵白时,表演很平常, 不能表现出程婴这个人物异常复杂的心理状态。(程婴救孤》源于元代纪君祥写的杂剧《赵氏孤儿》。此剧写朝廷御医程婴为救忠良后代,将赵氏婴儿悄悄救下,为蒙哄奸贼屠岸贾,程要将自己亲生婴儿冒充赵氏婴儿交给密友公孙杵白,然后故意告密。屠岸贾派兵抓到公孙杵白,命程婴拷打公孙杵白说出实情。此剧高潮是“打鞭”。为表现程婴又悲、 又愤、又急、又怜、又恨、又忧、又怕露出破绽的复杂心态,彭化万独创了一种“拗马军”的新程式。程婴用鞭拷打公孙杵白时, 充分运用“外八大块”技艺的口条须功, 用颈部、领部发猛力,将长须高高甩起,成“太极头”势。师傅解释“太极头”是把口条朝上甩成三百六十度的圆圈,中间可见阴阳太极。程婴挥鞭朝左打,口条朝右甩“太极头”,挥鞭朝右打,口条朝左甩“太极头”,成一个不顺的拗马之势,加上打击乐“呱嗒仓,呱嗒仓”的声音,将程婴复杂的心态展现得淋漓尽致,为荆河戏增添了新的“外八大块”程式。彭化万创造的“拗马军”,由他的高徒王天柱继承。王天柱不仅在《程婴救孤》这出戏中继承了师傅技艺,还将“捞马军”运用到《大回荆州》等许多戏中。如刘备招亲后回营勒马时,就用了“拗马军”新程式, 将刘备贪恋酒色不愿回营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彭化万不仅善于创新,技艺精湛, 而且艺德也非常好。他常说,一个唱戏的艺人上了戏台,就不是自己了,你就是戏中的人,观众看的是戏中的人,你不能欺弄观众。就是家里起了火,也不能离开戏台。此话不幸言中。有次,彭化万正在戏台上唱戏,闻听二圣庙起火, 他家就在二圣庙旁边。戏班的人都劝他快回家看看,他婉言拒绝,不负观众,忍住焦虑和担忧坚持把戏唱完,之后来不及卸妆,心急火燎奔回家。可家已被大火烧成一堆废墟,正怀孕的爱妻和三岁女儿被烈火烧死,彭化万目睹烧焦的妻儿,心如刀绞,泣呼苍天, 急奔澧水河欲投河自尽,被众人力劝,才踉跄回到戏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在党的关怀下,松秀班改为国营津市荆河戏剧团,由“下九流”的戏子成为光荣的人民演员。彭化万欣喜万分,以巨大的热情投入挖掘、改革传统戏,编演现代戏的艺术工作中去,终因劳累过度,体弱多病,于1955年病逝,终年55岁。
        一代名伶,见证数百年我市荆河戏的兴衰。1987年,因种种原因,政府解散了津市荆河戏剧团。彭化万,这个响亮的名字,一同与我市创造过辉煌的荆河剧团,写进了津市的文化史。(完)

                                                    摘自政协湖南津市委员会编纂的《城市基因津市文史丛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22 18:02 , Processed in 0.03082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