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917|回复: 0

以平台奉献余热.用行动诠释使命——记老干部江菊英和她的江妈妈工作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1-22 21:03: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向立波 于 2023-11-22 21:15 编辑

以平台奉献余热
用行动诠释使命
——记老干部江菊英和她的
江妈妈工作室
*  *  *  *  *  *
向 立 波
*  *  *
       江妈妈工作室,是武陵区府坪街道光明巷社区2015年为该社区“五老"志愿者们搭建的献余热平台,由该社区原党支部书记、主任江菊英同志负责。
       几年来,江菊英同志和她的同伴们凭借着对党的忠诚,对社区事业的热爱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及一心为民的人格魅力,运用工作室平台,积极参与社区工作,无私奉献余热。
       一名愿将毕生献社区的工作狂。江菊英同志自1976年就与社区工作结下不解之缘。2004年,她在喜获"全国优秀政协委员"、"全国优秀社区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后光荣办理了退休手续;接着,组织上返聘她继续任社区党总支书记。返聘期间,她一如暨往的带领社区"一班人"务实创新、勤奋工作。通过:投票又获得"全省优秀‘党务工作者"、"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省一等功 "等省、市、区多项荣誉。至2013年,65岁的她卸任社区党总支书记职务。由于闲不住,继续在社区协助抓中心工作。直至工作室成立后,她转战带领工作室10多名″五老"志愿者专门从事义务为民服务,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工作。
       一座群众与政府的连心桥。给政府分忧,为群众解难 ,是江菊英同志及其工作室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该社区16组有一栋住有31户的居民楼,由于建造年代久远,安全隐患严重。在棚改工作开始时,住户们表示不愿参加棚改,并将工作人员拒之门外。她和她的同伴上门拉家常,讲政策,摆好处,做工作。经过两个多月的耐心宣传,住户们终于同意签订搬迁协议。当他们住进比原来面积多一倍的宽敝、明亮的电梯房时,他们喜笑颜开,逢人就说:"感谢江主任和志愿者们,是她们要我们住上了这么好的楼房"。
该社区1组有一栋原机关家属楼。单位搬迁后无人管理,年长月久致使下水道堵塞,粪水横溢,臭气熏人,住户苦不堪言。工作室的同志了解情况后,主动电话联系该栋每位户主(很多住房已经出租)和管道疏通专业人员,一起开会研究:谈工价、定工期、签协议、收资金,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住户们开心地说:"江妈妈工作室真的像妈妈一样关心、关怀我们"。
       人民调解是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社区居民滕树跃的前儿媳黄玮,在前夫病逝后,提出要变更儿子的抚养权和儿子要继承爷爷、奶奶(滕树跃)的房产。双方产生激烈矛盾。为此,她和她的同伴们主动前往女方,约定双方当事人、志愿者、法律工作者四方联合召开调解会议进行调解协商,对当事双方动之以情,晓之以礼的做工作,最终达成调解意见,双方签定了《人民调解协议书》,使矛盾纠纷得到妥善解决。
       一群特殊群体的"娘家人"。关爱特殊群体是江菊英和她的伙伴们特别关注的一项工作。她们聚焦长期卧床、空巢、失能和80岁以上高龄老人,经常为他(她)们洗头梳发、送汤送药;逢年过节上门慰问,送去党的温暖。
居民孙玉芝,全家四口。前些年从农村搬入,都不识字,又无工作,全家吃"低保",她和她女儿又患癌症,生活十分困难。江主任和她的同伴们主动为她家多次捐款捐物、带她母女上医院看病、为她们申请大病救助……,使她们感受到社会很温暖,人间有大爱。
       16组居民戴顺聪,全家5口,挤住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依托别人楼房外墙修建的房子里,即无阳光,又不通风,家人又无讲卫生的习惯,致使生存状况和生活能力极差。在棚户改造期间,工作室志愿者主动向社区书记汇报后形成合力,从找过渡房、搬家;到找二手房源、买房、过户、社区出资购生活用品等等,拆旧住新所有事务均由工作室人员包揽。让他家住上了70多平方平的房屋,使他们的住房环境彻底改变,生活质量大为改善。他感激地说:"不是社区和志愿者帮俺安排张罗,我家想都别想住上这么宽敝的房子"。
居民童明珍,因病致残,退休后搬回乡下老家居住。今年端午节,江菊英带领6名志愿者自掏腰包,乘车前往30多公里外的周家店镇看望,并捐款慰问。童明珍老人感动得泪流满面,该镇居民也啧啧称赞。
       一支社区中心工作的预备役队。社区工作人少的时候事多,十分繁忙。特别是各类中心工作任务下达后更是忙不过来。每当这时,她和她的同伴们自告奋勇,深入一线,为社区排忧解难:疫情防控,她(他)们坚守岗位;防洪巡堤,她(他)们毫不松懈;防控巡逻她(他)们列队紧跟;防学生溺水她(他)们轮流巡河;复工复产她(他)们忙前忙后;城市创文她(他)们参与其中……。哪里需要,哪里就有她(他)们的身影。
       一个老有所为的大舞台。江妈妈工作室自成立以来,狠抓自身素质建设和内部管理,明确分工负责。工作有计划,活动有记录,志愿者们走街穿巷,活跃在居民中,她(他)们热心助人,无私奉献的事迹深深吸引了辖区内其他"五老"人员。居民朱来华、张远征、张启珍都是先后从外地迁入光明巷的。她们来社区办理迁移手续时就提出要求做江妈妈工作室志愿者。她们说:"我们是慕名迁来,有江妈妈工作室志愿者的工作,这里肯定社会风气很好,我们也愿意为大家出一份力,希望能够吸收我们"。就在前两天,居住在社区旁边的60岁熊超英大妈找到江妈妈工作室,对工作室值班人员讲:″我观察到你们志愿者真心实意帮助别人,请接受我的申请,我也很想为需要帮助的人出点力"。事实证明:是工作室志愿者们工作成效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使成员从刚开始的5人增加到目前的15人。
       据统计:工作室成立几年来,先后为特殊群体开展爱心慰问、清扫庭院、生活照料等各类关爱活动100多次;慰问特困人员265人次,走访独居老人、留守儿童86人次。调解社区各类矛盾30多起。为助力基层社会治理、促进社区和谐发挥了积极作用,得到辖区居民的普遍好评,也受到党和政府的充分肯定:先后有朱来华、刘巧云等10人次分别被市、区、街道评为优秀志愿者;"江妈妈工作室"荣获武陵区2022年度最佳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组织奖;2023年10月被评为常德市"最美老干部"。
       2023年11月21日
*
图片资料
微信图片_20231122202458.jpg

微信图片_20231122202517.jpg

微信图片_20231122202538.jpg

本文作者正对江菊英进行采访
微信图片_2023112220253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2 01:33 , Processed in 0.03531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