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099|回复: 1

澧籍院士朱作言:转基因鱼之父——度禹门而化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1-24 16: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城头山视窗 于 2023-11-24 16:25 编辑

        常德市拟编辑出版“院士风采录”,澧县籍中国科学院院士朱作言教授、彭孝军教授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尧学教授将汇编该书。他们,是澧县的骄傲和自豪。配合澧县政协文史委,本人特采写了三位院士的人物通讯。


mmexport1700814173376.png

转基因鱼之父:度禹门而化龙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朱作言走笔

                 文/易宗明
        “一个人有十年的眼光,就去种树,这叫十年树木;一个人有百年的眼界,就去办教育,这就叫百年树人。澧县一中办教育办的就是立足于未来的教育。”2012年10月2日,朱作言院士在母校110周年校庆上的这番话,道出了他从澧县一中走向成功的秘密之处,也道出了澧县一中办学前瞻性的所在。
        朱作言是细胞发育生物学学家,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也是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鱼类遗传发育生物学及生物技术研究。

    鱼跃龙门 开启人生壮丽航程
        “沅有芷兮澧有兰”。朱作言,1941年9月出生在天华物宝、地灵人杰的澧县,可以说是喝澧水河的水长大。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1953年9月,12岁的朱作言从李家铺乡考入澧县一中,进入初88班就读。从此,澧县一中洗墨池边,多了一个常看杨柳依依、古波荡漾、鱼翔浅底的少年,而这位少年的心境就像阳光一样灿烂、鱼儿一样自由。
        澧县一中创办于1902年,由澧阳书院改为新式中学澧州官立中学堂。其实,澧县一中的前身可以追溯到范文正公读书堂。史载,宋范仲淹尝读书于此,书堂内有一方水池,因范氏工书耽诵,常洗笔砚于池,池中水石草虫皆为墨赤之色,后人名之为洗墨池。南宋宝庆二年(1226),湖右常平使者兼澧守料院董侯建院奉祀,是为文正书院。明正德年间(1506~1521),州同欧阳席重修,户部尚书李如圭为记,改名溪东书院,明末废止。清澧阳书院在此遗址兴建,湖湘经世学派创始人陶澍、著名诗人张九钺、“湖南四杰”之左宗植等学者名流曾先后主讲澧阳书院。1805年伊始,陶澍主讲澧阳书院三年之久,因东晋澧州人车胤囊萤夜读和宋代范仲淹临池洗墨之故,他提倡车胤精神和“希文之风”,主张“苦读兴国”,重视学以致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思想,影响了澧县一中的百年学风。
        朱作言是个非常热爱生命的少年。走入教室,他看到阳光透过亮瓦照射到桌子上,空气中有无数的微粒在漂游,他对这些微小的生命总是兴奋不已;走出教室,他看到屋脊上青青的藤蔓禾秧,不由感叹贫瘠之瓦上生命的顽强;漫步校园澧州古城墙边,他看到奇花异草,常会浮想联翩:花儿为什么长得像喇叭,要是能吹奏出美妙的音乐该有多么好?碧草为什么总是匍匐着,它们究竟有着怎样的身手?
        澧县一中高中三年,是朱作言全面学习课程知识的三年,也是他不断与花鸟虫鱼对话的三年。学校老师不仅关注他的文化成绩,更关注他的兴趣爱好。老师根据他的个性特长,帮助他规划人生的走向。朱作言对生物特感兴趣,那好,学校老师期待他成为生物学家。自此,澧县一中有了他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与花鸟虫鱼为伍、与古城墙洗墨池为伴的读书生活。
        梦想成真,鱼跃龙门。朱作言1959年考入北京大学生物系,他从澧水出发,从此开启人生的壮丽航程。

       扬眉吐气 中国生物学界享誉世界
        1965年,朱作言结束六年大学生活毕业,进入武汉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工作。1973年,朱作言加入童第周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开始脊椎动物异种间的克隆研究。在水生所,他从研究实习员起步,逐步成为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这样高的殊荣,没有让他产生高高在上的优越感,他只是当作新的起点,更加激发他的求知欲。
        1980年,朱作言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毕业。1981年,在刘建康所长的鼎力推荐下,他被中国科学院遴选公派英国,前往英国南安普敦大学、伦敦皇家肿瘤研究所以及美国波士敦遗传所进修。三年间,他系统学习了基因克隆等分子生物学技术。
        1983年,他回到单位,在职工筒子楼的2间各12平方米的陋室中,展开了转基因鱼研究的艰苦探索。
        1984年3月的武汉,春风吹拂大地,送走严寒的江河湖泊开始苏醒,蛰伏了一个冬季的鱼儿喧嚣而躁动,鲫鱼产卵了。朱作言和同事们着手进行转基因操作。经过反复摸索,他与同事终于实现重组人生长激素基因向鱼类受精卵的转移。鲫鱼的繁殖只在春季进行,可时令已到仲秋时分,如何获得转基因操作的鱼类胚胎?他在澧水河边长大,又在长江边工作,澧水河、长江生长着各种鱼类,而生命力最为旺盛的要数泥鳅了。犹如黑夜中一道闪电划过了他的脑海:泥鳅不是一年有多次繁殖吗?于是,水生所附近菜场的泥鳅,成了他和同事眼中的宝贝。很快,他们潜心研究,很快获得了快速生长的转基因泥鳅。
        快速生长转基因鱼的成功,令朱作言欣喜不已!1985年,朱作言带领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德国应用鱼类学杂志的创刊号上发表了转基因鱼成功研制的第一篇论文。他率领的研究团队将草鱼生长因子的基因植入黄河鲤,为我国培育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生长速度快、饵料转化率高的转草鱼生长因子基因鲤——冠鲤家系。
        “世界首例转基因鱼的诞生”,1989年被美国出版的《科学年史》记录为近代中国两大重要开拓性科研成果之一。1990年,美国《纽约时报》在长篇述评中指出,朱作言关于鱼类基因工程的研究成果领先美国3年。
        从此,中国生物学界在世界扬眉吐气。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国内学习、国外进修,朱作言早已学贯中西,开始在生物学界游刃有余。1995年,他开始担任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所长;1997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8年,他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朱作言夙兴夜寐,进行系统的鲤类基因组研究:组建鲤、草鱼基因组文库,克隆并测序鲤科鱼类4个基因和6个特异DNA片段,首次提出并构建“全鱼”转移基因表达载体,所培育的快速生长转“全鱼”GH基因鲤鱼群体已进入子二代,为基因育种实用化奠定基础。他首次发现鲤种的DNA分子标记;揭示鱼类GH基因结构对研究脊椎动物早期演化的特殊意义。
        时至今日,世界范围内已成功研制了30多种转基因经济鱼类,转基因鱼的产业化在大洋彼岸的美国迈出了难能可贵的第一步。2015年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了转全鱼生长激素基因大西洋鲑(水优三文鱼)为第一种可供食用的转基因动物产品;2017年8月,水优三文鱼在加拿大被售出10000磅。
         “与美国的转基因三文鱼研发比较,中国冠鲤的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评价以及生态安全对策研究,不仅完全符合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世界卫生组织与联合国粮农组织有关审批转基因动物的所有法规要求,而且部署更为超前,实验更为充分,数据更为详尽。”朱作言院士信心满怀。

       风生水起 “转基因鱼之父”
        2000年,朱作言院士担任第四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2004年,他担任第五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他是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成员,也是2016年最新一届委员会成员;2018年,他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五届监督委员会副主任……他先后发表研究报告100多篇,其中3篇成为转基因鱼领域公认的经典文献,SCI检索被引用100多次。他担任《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总主编多年,数十次应邀在国际学术会议和在欧美大学作学术报告,赢得了广泛国际承认,也赢得了“转基因鱼之父”的美誉。
        “转基因名字让人恐慌,准确应叫分子杂交育种。”作为最新一届委员会成员,他在2016年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坦陈。这个委员会是农业部履行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职能的技术咨询机构,由领域内专家出任,主要对农业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进行评价,并提出咨询意见。
       他进一步解释,传统的杂交育种是两个物种、品种进行杂交,引入成千上万个基因。而转基因,或叫分子杂交育种技术,唯一的不同是用一个基因去和另一物种或品种杂交,引入的是唯一一条基因,更精准高效。
        全球100多位诺贝奖获得者曾联合发表公开信,支持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农作物,重申其安全可靠。“转基因”这个词在国内太泛,他一连讲述了好些个杂交与转基因的通俗故事。
        故事之一:袁隆平先生培育的杂交水稻,如同驴和马杂交后生出来的骡子。一个物种和一个物种的杂交,是二者各自全套的基因的杂交、混合,但每个物种有它相对的优点、缺点。优点和缺点的基因都放在一起重新洗牌,长成什么样只能听天由命,只有再去选择。所以,袁隆平不得不每天在基地选择杂交好的水稻产物。
        转基因也是杂交,但不是全套基因的杂交,只是一个物种的一个基因,和另一个物种的全套基因进行的杂交。这种杂交,是在高技术基础上、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提下,目的性很明确的杂交。
       故事之二:黄金大米转的是维生素A前体类胡萝卜素的基因。类胡萝卜素就是维生素A。把这样一个基因转到大米中去,本来不含类胡萝卜素的大米现在含了,增加了这种营养成分。
       故事之三:抗虫蛋白,转一个基因进去,让水稻或者玉米抗虫。Bt蛋白是一种抗虫蛋白,棉花上的铃虫吃进去后消化不了,肠道会胀起来,最终死掉。这种基因转进水稻之后,就可以抗虫,少打农药。可疑问来了,棉花可以,因为人们不吃棉花,但是水稻是要吃的呀,这是不是安全?人们开始杞人忧天。
        科学的实验证明,人对这种蛋白没有反应;转进去后,它在稻米中含量极少,非常微量。微到什么程度呢?除田间害虫使用的农药,其中一种就是这种抗虫蛋白农药。农民在田间喷洒,天女散花一样,空气中到处都是。这时候喷药的人接触的量,是稻米中的成千上万倍没有人担心,但转基因水稻中有几百万分之一的含量,倒有人关心起来了。
        故事之四:转基因鲤鱼,说白了就是把一个草鱼的生长基因跟鲤鱼杂交。草鱼长得快,就把草鱼长得快的基因拿出来,杂交到鲤鱼里边,根本没有任何问题,但人们听到“转基因”三个字,便觉得值得怀疑。
        2016年结束新闻专访时,朱作言院士曾经调侃:“转基因争论,20年后看会是一场笑话。”
        一晃7年过去了,转基因争论早已偃旗息鼓,似乎平息了喋喋不休的争论。
        2022第六届中国水产科技大会在成都通威国际中心隆重举行,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朱作言致辞中表示,中国目前正处于由水产大国向水产强国发展的征程中,水产养殖业进入了一个从“量变”向“质变”转换的关键时期,水产行业大有前途、大有机遇、大有可为。
        “出丙穴而赴水,度禹门而化龙”。鲤鱼跃龙门的故事千古流传,寓意着中华民族不断开拓和进取。鱼跃龙门,是生物界之幸,是澧水河之荣,也是朱作言院士所发之力——插上高科技翅膀的转基因鱼,一定会谱写一曲鱼跃龙门的新传说。

mmexport1700814176485.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25 09:4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朱作言是细胞发育生物学学家,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也是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鱼类遗传发育生物学及生物技术研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2 01:38 , Processed in 0.03479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