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先师杨文敏(三)
文/杨振明
勤笔耕 著述颇丰
先生精研医学,博览群书,虚怀深求,每勤于笔。夜读偶得,钩玄提要,临证之际,有所得必有所记,有所记必有所思, 有所思必有所悟, 每遇特殊疑难病例均详细记录在案,数十年来,从不间断,积成日久而自其独善。
1955年,先生为常德地区中医进修班编写《中医方剂讲义》。1958年赴省卫生厅参加编写《中医学概要》《简明针灸学》《白喉》等书。 在建国30周年之际,将昔日讲义、学术活动之专题讲稿以及历年之临床医案、 论著,追忆所及,和同道襄助回溯,分论著、医案、医话三类整理成《临床随笔》一书,《津市科技》1979年第二期专刊发表,荣获1979年津市科技成果奖。1982 年先师部分著作发表于湖南省中医研究所主编《三湘医萃》 丛书。
先师著书立说, 立论精辟:诠释精旨,汇集名贤妙论:独抒见解, 多有创新。突出理论联系实际, 深得省内外同道的赞许, 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医学遗产。
擅书法自成一体
法先师精于医道, 擅长书法。隶书宗汉碑,书体扁平匀整,用笔方圆兼备,笔法流畅,美妙多姿。善榜书,曾以扫帚蘸墨写字,字形硕大遒劲。行书宗法董其昌,参合二王及唐人新意,婉媚秀逸,刚柔相济,自成一体。经常给人写匾额对联,每逢春节,前来求先师写春联者络绎不绝。 可惜“文化大革命”期间,多次被抄家,先师墨宝荡然无存,如今只能在其札记、 处方中领略其书法神韵。
育人才 竭尽全力
先师热心中医教学工作,为挽救中医后继乏人的局面, 竭尽余力,多次任于省、地、市中医进修班、提高班,先后担任《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内科学》《外科学》和《方剂学》等课程的讲授工作, 带教大批湖南医院实习医师,精心培养中医院中医学徒。经常以清代医家吴鞠通“医道虽难,难其所难,亦不见为难”鼓励学生迎难而上,安心中医工作。先师治学严谨,于经典中难读难懂的字句,仔细讲解,深入浅出,结合临床举一反三。1982年任教省外科提高班时重病缠身, 恰值酷暑, 教学期间,时发咳嗽、胸痛,声音嘶哑尤为吃力,先师尽量板书,为使学生弄懂而感到欣慰。先师带教的学生,培养的高徒已经成为医疗界骨干和名医。 他为中医事业振兴和发展,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省卫生厅中医处给予高度评价:“杨师生前为中医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学术造诣较深,培养了大批人才, 救治了许多病人,他的逝世实乃莫大损失。”全国著名中医学家、省中医研究所所长李聪甫研究员, 省中医研究所副所长、省中医学会副会长欧阳琦研究员分别致唁函曰“老成凋谢,深表悼惜”“中医名师,堪为师表”。
先师的一生,业岐黄四十载,拯救苍生,屡起沉疴。搜青囊,呕心沥血,叮叮再三,桃李遍及各地。回首忆鸿恩,最难忘, 重医德,求实效, 铭刻心灵。最可敬,患癌工作,竭尽余力至最后一息。
先师的一生,半是教育半是医,人生路上两丰碑。他的业绩流芳千古!他的事业后继有人!(完)
摘自政协湖南津市委员会编纂的《城市基因津市文史丛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