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814|回复: 2

我记忆中的望江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2 10:41: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津市万石诗 于 2024-1-2 10:44 编辑

                                                              我记忆中的望江楼

作者/黄道师

       1970年代初,少年的我偶随父亲上望江楼“喝茶”,那时他们的喝茶是社交,也是真消闲,一坐茶馆就是一天,其中包括喝酒、吃饭。是在三楼,连大阳台上都是桌子,都坐满了人,能够看河上景色,位置更走俏,要趁早来。高窗大门的,室内也很敞亮。阴天有点灯,圆罩,悬垂空中,像吊的一顶麦草帽儿。我记得晴天有屋顶亮瓦和窗户斜照的光束如同红旗剧院舞台上的追光灯,照得满楼室里的烟雾,暴露出浅浅的蓝色。因为烟味浓,因为“七老八十嘀”多,叽叽喳喳嘀交谈嬉笑声的流水里,总会不是调出几条大鱼般的咳嗽,很猛烈的!地上也是葵花籽壳、烟头、痰迹。茶客们依着都是相近的,没有什么特色,蓝布,灰布,黑布,陈旧后的,都是那种淡黒浅灰老蓝不分,唯有头顶的帽,还是各不相同的,黑的“狗钻洞”绒帽算是古老稀有 ,有趣的是顶中央还有个五分钱大小的“圆果子”。古老但不稀有的是“耳朵帽”,也是绒帽,高级了,平常后背一部分是卷上去的,冷时放下了刚好护住两耳。新潮但又泛滥的是极旧的军帽,或者是极旧的工帽,你不仔细注意,也就不在乎它们新的时候,草绿色和深蓝色还是有大差异的,但一旦旧的泛白了,容易混同。
       偶有打书的。那时时兴打鱼鼓。说书人左手抱着两尺竹筒,手上系着一叠硬木牙板,捏着一个黄铜铙,津澧方言叫它“嚓”。右手倒是简单,只捏一根筷子打嚓,加上做一些动作。
    先前那盖碗也是一色的浅蓝白,便宜货,瓷上没有绘花画朵,一个圆环托,托住一个小碗,碗有盖,盖又比碗小点点。那盖也像一个极淺的碗,因为它不像一般茶杯盖,有个手捏的坨坨,而是碗蔸样的圆形。
茶楼上老头居多,很少女性,除几个营业员外,还有几个带来的小伢。
       后来确实熟视无睹一般,上去就很少,除非有人赈酒定在望江楼, 上那一丈多宽的木楼梯大楼梯 ,到二楼坐席,吃席面。一般是骑个单车,匆忙地买几个包子就走了。那时过河要等候轮渡,反而还把人搞得蛮急似的,总是有点赶了。
再后来,修了桥,人也老,望江楼更加变得只是一个地名,经常和它擦肩而过,也没说话。

(作者系津市教育局退休干部高级教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2 17: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帖,点赞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3 08:55:20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万老师佳作,欣赏学习,品尝文化美餐,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8 12:38 , Processed in 0.03224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