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941|回复: 1

从澧州走出的三个状元(三) 高守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4 10:32: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鸣泉斋主人 于 2024-1-6 11:03 编辑

除籍澧州,右榜状元憾无确指籍贯
从古澧州走出的第三位状元,也是出自元朝科举,即上文提到的元延祐五年右榜状元忽都达儿,为郝希贤授课溪东书院時的学生。
《中国历代状元大全》载:忽都达儿,又名护都达儿,捏克解氏,居澧阳,字通叟。生于元元贞二年(1296),卒于元至正九年(1349)。元延祐五年右榜状元。授秘书监著作郎。又据《所安遗集》《嘉靖茶陵州志》及《隆庆岳州府志》等载可以得知:忽都达儿(12961349),蒙古捏古氏,居澧州路。曾祖阿屯赤,为侍卫近臣。祖火者,任泰兴县达鲁花赤。父阿散,未仕;母冯氏,四川人。又据《元延祐二年与五年进士辑录》载:“(冯氏)为宋某路提点刑狱冯立之孙女。忽都达儿为湖广乡试第一,廷试右榜第一,授秘书监著作郎。历任湖广行省左右司员外郎、南台监察御史、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都水庸田副使、同知饶州路事。至正五年后,任同知衡州路事、济南路总管,官终婺州路总管。至正九年卒,年五十四。所撰《贺太子笺文》今存。”
可以看出,澧州在元延祐戊午科中出了左、右榜两位状元,且右榜状元忽都达儿居于澧州澧阳(今澧县),并以湖广乡试第一的身份参加廷试的。这样的同科双子星为何单单落在澧州呢?几位研究古澧州文化教育发展史的研究者通过检阅史料,惊奇地发现:“九澧神骏”郝希贤在溪东书院教席任上,与蒙族学生忽都达儿一起不辍恬吟,互教互学,二人终得以同榜蟾宫折桂。
蒙古官宦世家子阿散“居澧州路”,苦于自己的“未仕”之痛,将儿子忽都达儿拜在郝希贤门下苦读。此时的郝希贤在溪东书院授课,大约先是受聘兼任阿散府邸家教,后忽都达儿成为书院的正式生员。在系统的书院教育和郝希贤的精心辅导下,忽都达儿的学业大有长进。在当时南人社会地位较低的情况下,郝希贤也得到了澧州上流官宦世家、特别是一等人蒙古家族的信任与关照。天时地利人和,二人造就了澧州科考的一次“奇迹”。
但是,明、清时期的正史和方志,所记元代澧州状元只有郝希贤,不载忽都达儿。尤其是近些年来,在多种历朝状元名录中,忽都达儿亦被有意无意地不确指为湖广澧州走出来的状元,更不确定其为澧州人,如长沙天心阁所刻的《湖南历代状元名录》碑中便无录忽都达儿。笔者推测,大约是元朝灭亡后,各种史料均不视蒙古人曾居住过的中原和江南州县为其家乡,因此并未将之收录,导致具体信息缺失。但可以想象的是,生于澧州、学于澧庠、以澧籍报考并获廷对第一荣耀的忽都达儿,与老师郝希贤同夺左、右榜状元,在当时不仅轰动三湘,更是名动朝野的一件盛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8 16:22: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学习欣赏高守泉会长大作,涨澧州历史知识啦!为您点大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2 17:06 , Processed in 0.03395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