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739|回复: 16

(天风原创游记)怀化行(1)游在荆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2-6 10: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天风 于 2017-2-7 08:35 编辑

游在荆坪




    5月18日,这是一个天气晴好的日子,我们来到怀化地区中方县荆坪村。荆坪村位于怀化五溪之一的舞溪河畔,远远望去,那是一处古代民居涡集盘结的人文景观,而最显眼的自然是临河一侧“潘氏祠”古色古香的正门牌楼。
    原来,这个村子是宋代奸相潘仁美后裔的祖居繁衍之地,开基祖是潘仁美的孙子。大约由于潘仁美的不光彩历史,所以从文字上,在这里基本看不到“潘仁美”这几个字,但代代的传说却是确凿可信的,估计潘氏族谱中应该有所记载。这个村子现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口都是潘姓子孙。也许,家族人丁历代集居繁衍,正是这个村子古老风貌得以大部保存下来的主要原因。
    我们顶着艳艳阳光,沿着村边便道步行进村。走近古村,最抢人眼目的,自然是民居古老的建筑风貌。同行的摄影家们忙得不亦乐乎,在他们的镜头前,那一爿爿小瓦天盖,随处可见的木构雕花、木柱板壁、八字形门楼,都成为历史风景。我们这些非专业摄影者的普通相机,也瞎起哄似地随大流“咔咔”不停。大约旅游就是猎奇,所以好奇心成为此时言行的第一动力。
    来到潘氏祠前,古村导游把我们召在她的旗下,开动喉舌,喋喋不休地讲解起来。而游客不像学生听讲那么认真,听进耳的总比风吹过的少。但潘氏祠的几个特点还是没有遗漏的。这座祖祠已有五六百年历史,因为临河,地基是一座石头垒起来的高台,祠前台阶达11级,就这,舞溪暴发洪水时还曾淹没到门楣以上,不过,由于建筑材料、规模和工艺的可观,所以几次没顶的洪水都未能摧毁潘氏祠。进祠首先钻过戏台,祠内上下两进,构造颇为大气,闹堂大,天井也很大,设施分上下两层,真不是一般祠堂可比。导游爆料说,潘氏祠的这个戏台历来不知演出过多少可圈可点的戏剧,但唯独从未演过“杨家将”的戏,其实这是个不光彩的记录,因为杨家将也算是古代爱国者的代名词,不演他们的戏有什么光彩呢?不过潘氏子孙的这点忌讳也还是可以理解的,虽然社会的潘仁美是个卖国者,但血脉的潘仁美毕竟是他们的祖先嘛!而且,祖先卖国绝不等于子孙卖国,所以对潘氏子孙,自然当理性而观。琳琅满目的潘氏祖宗牌位是个惹人关注的地方,乾隆帝的启蒙师潘士权的牌位摆在前排突出位置,这大约也是潘氏的最高荣耀了。我的目光特别敏感于自己的姓氏,一眼就发现潘氏十四世先妣中有几位“尹氏”,心里就生出那么一点“沾亲带故”的认同感。潘祠内外的古迹保留得比较好,外墙上有文化革命时期的“毛主席语录”,祠内,则留有民国的“青天白日”圆徽,这些也许形同水火的遗迹,共同述说着历史的沧桑和世事的多变;更无声诉说历史悠久的还有祠旁那棵一望而知岁月历久的古树,不要说那古老的树干,盘曲的枝桠,只看看高处树枝周身寄生的苍苍蕨类,就好像看到历史老人飘飘的长须。
    随着导游,沿着青石铺设的古驿道走进村落,密集的民居,参天的古树,古风的酒旗店家,的确有点让人目不暇接。从导游口中得知,这条青石驿道就是古代的国道,自古多少信使急马驰过是无法历数的了;在这里,我们还得到一点关于“中方”地名由来的解释,原来这里是通向东南西北各方的一个中心地标点,可见荆坪村在古代的确是有来头的地方。在村子里,我们见到一座节孝牌坊,当时的砖铭证明是雍正皇帝时修建的,表彰的好像是潘士权一脉的某媳妇,其节孝事迹端的感人。
    人们总有一种怀旧情结,古代的遗迹是最能满足人的这种天性的了。因此,这村子里的每座门楼,每条窄巷,以至每一个人,都会成为游客留影的布景,我们本来就是不能免俗的凡类,所以来到这里,一个个也都天真得即便只是靠靠那古色的门框,照上一张留影都觉得十分的欣慰和满足。在村子里最大的酒家吃了一顿午饭,做东的是在中方县或怀化市工作的临澧老乡或朋友。
    离开荆坪古村,我们踏上前往芷江的旅程。



搜索
psu怀化行3.jpg
psu怀化行2.jpg
psu怀化行(1).jpg
psu怀化行4.jpg
psu怀化行5.jpg
psu怀化行6.jpg
psu怀化行7.jpg
psu怀化行8.jpg
psu怀化行9.jpg
psu怀化行10.jpg
psu怀化行11.jpg
psu怀化行12.jpg
psu怀化行13.jpg
psu怀化行14.jpg
psu怀化行15.jpg
psu怀化行16.jpg
psu怀化行17.jpg
psu怀化行18.jpg
psu怀化行19.jpg
psu怀化行2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6 10:2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6 10:50:48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人已作古,对潘仁美也要作分析性的看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6 10:52:4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6 10:55:04 | 显示全部楼层
寒儒 发表于 2017-2-6 10:50
古人已作古,对潘仁美也要作分析性的看待。

是的!只是不可颠覆古今一也的主流价值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6 11: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们总有一种怀旧情结,古代的遗迹是最能满足人的这种天性的了。因此,这村子里的每座门楼,每条窄巷,以至每一个人,都会成为游客留影的布景,我们本来就是不能免俗的凡类,
好旧居,好古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6 11: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新泉 发表于 2017-2-6 11:08
人们总有一种怀旧情结,古代的遗迹是最能满足人的这种天性的了。因此,这村子里的每座门楼,每条窄巷,以至 ...

谢关注!谢跟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6 15:04: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6 15:2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6 15:39:04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村古貌,值得欣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7 00:41 , Processed in 0.03837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