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汉寿老干部网宣 于 2024-1-13 15:01 编辑
老年人的“恐惧死亡论”
萧骏琪
生活中,我们是否常听到诸如此类的话:“等到我老了以后,还能动的话,就自己安排一切。要是身体不好了,大不了就选择离开这个世界,不要葬礼,骨灰直接撒进河里。” 这种对于死亡的态度,听起来像看得开,放得下。 但事实上,那是因为活着的时候认为死亡离自己很远,总会有着一种想当然的态度,等到真的发展到这个时刻的时候,又仿佛从未活够。 前几日到了乡下,在冬日暖阳下,和长一辈的叔辈说起关于死亡这个沉重的话题,老人们都笑了,大家对于死亡,几乎是统一了口径似的都笑着说“不怕呢”,但我却敏感地发现了,他们类似轻松的笑声中却含有很多无可奈何的成分。如果村里有一位长者去世了,他们在去吊唁的时候会情不自禁流泪的。我当然知道,这些眼泪是为了死者的今天和自己的明天。 老人们恐惧死亡,但死亡谁也不知道哪天会降临到自己身上。于是,或者在一个雪花飘舞的冬日,火塘里的丁块火是乡下人享受的最高境界,不知不觉,老爷子们又聊到了死亡这个敏感话题上了,最后得出了一个结论:既然死亡不可以避免,就请上苍赐一个最为轻松的死亡吧,只要莫“七天八夜忧”就行。 邻村一80岁老者和人下棋,兴致勃勃地拿着一只“马”,却迟迟不见落下去。和老者下棋的年轻人等急了,催几次仍不见动静,再细看,老人已经骑“马”走了。 同村的元满爹和人打牌,轮到他出牌时,他手握着一手牌,笑容可掬,却不见出牌。同桌人催,也不见回音,再细看,满爹走了,是笑着走的。 这两位老人是死亡的最高境界,村里人都说他们做了好事修了福。无痛苦、无遗憾、没有恐惧离去,这叫无疾而终。 但这种好的“运气”是不可能人人俱有的,芸芸众生有一万种死亡法,疾病和事故是死亡的直接因素。看似前面是平坦的道路,可是在老人面前,却隐藏着万千罪恶。 仍然是武潭镇那位挖掘春笋赚钱的老人,这个罪恶的清明节让他摔了,等家里人在山上找到他时,他除了人很是清醒外,其他的都皆面目全非了。 老人不想死,80岁年龄的人求生欲很强,他让儿子送他去益阳中心医院、去安化大福、去三堂街镇九峰问仙妈,去他认为一切必须去的地方……但老人终因为严重摔伤而导致器官衰竭而死亡。 一万种死亡方法让很多人离开了这个让他们留恋的世界,死亡是一个结,解了才脱了,这叫新陈代谢。 每个人都是一本书,出生是封面,死亡是封底。我们无法改变封面前和封底后的事情,但书里的故事我们却可以自由书写。 生活中每一天都是限量版无法重来。因此,我们更应珍惜活着每一天,而且要活得精彩且滋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