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津市吴若愚 于 2024-1-16 15:18 编辑
解放战争期间中共津市组织的发展 及“四突”的武装斗争 (三) 文/左承统
二、改称区工委 我在经七班教经济学时,主要是以沈志远著《新经济学大纲》作教本,在讲授各派经济学时,虽只把马克思的经济理论当作一派来论述,但讲的内容,讲的分量都占了主要位置。我宣称拥护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用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家残酷剥削工人的实质,引起了学校反动当局的怀疑,农校于1947年12月解除了聘约,我便回到了老家三贤乡,组织串联培养农民积极分子。首先发展了左承金,再由左承金串联了封宏万等几个贫农。他们常来往于我家,引起了我父亲的注意,常劝我不要螳臂当车,不要拿生命当儿戏,还用我堂叔左宏坤在大革命失败后修遭反动派杀害为例子,要我引以为戒。因此,以老家为据点开展活动较为困难了。我与谭微岗商量,报魏泽颖同意,于1948年3月底在津市韩石巷开办织布坊,作为地下活动的联络点。 这家织布坊有两张铁木混合织布机和一张木机,都是新华工厂提供并安装维修的。流动资金是我爱人蔡云召兑换首饰提供的。织布坊商号先是“蔡福记”,后改为“福隆”,经理是蔡若望,门市掌柜是蔡云召,实际上她是负责接待联络、文书、保管和保卫工作的。我们每次在内房商谈,支部成员碰头研究,作出决策,她就在外屋放哨。如我同谭微岗、周铁泗根据革命需要,提出“建党、建军、建经’三大任务,就是一例。一个月后,省工委同意我们“建党、建军”两大任务,并指出“建经”任务,在国民党统治区是不可能建设起来的。 1947年底,周铁泗发现津市新华弹棉机器厂(以下简称“新华工厂”)生产的轧花机上,厂名“新华”,商标为红五星闪烁在地球上,引起了他的注意和兴趣决心对该厂进行考察了解,便邀了与该厂有业务联系的向进松到新华工厂,熟悉了该厂负责人李群。接着周铁泗到新华工厂了解到该厂原系浙江铁工厂的一部分。自浙铁遭日寇破坏后,辗转迁移,李群等7人于1943年来津市办起了新华工厂。这个厂的工人骨干,思想进步。周把这些情况向支部负责人魏泽颖汇了报,介绍李群与魏见面,李群向魏介绍了他们在浙江由党组织同意转移到湖南及以后与原组织失去联系的情况,魏因为当时历史条件下不能审查澄清,于1948年1月底或2月初接收李群重新入党。尔后,又对该厂的骨干进行了考察,陆续接受了高培勋、吴新元、仇雨夫、贾劲生、薛建亚、袁都银为党员,建立了新华工厂支部,李群为支部书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组织为这个支部及重新入党的党员落实了政策,追认这个支部为“浙铁”因日寇侵占浙江迁徙出来成立的老支部。前6位同志的党龄从浙铁入党之日起计算,袁都银同志党龄从新华工厂支部吸收之日算起。在农校,谭徽岗负责培养的读书会中的几个进步学生日趋成熟,于1948年4、5月份,发展了陈汉、粟德忠为中共党员,不久,又吸收了贺敏功入党。随即成立了农校党支部,由谭徽岗任支部书记(后潭主要分管梦溪片,由陈汉继任)。 杜修基(慈利县人)同魏泽颖是明德中学的同学,曾在明德中学从事学运,受到了共产党的影响,1947年在石门县雄磺矿当保管员,是年春到津市,便与魏取得了联系。魏交给一些任务并着手培养,于1948年5月吸收入党。金汉川原是湖南大学肆业生,回安乡自发地投入地下斗争。周将金的情况向魏作了汇报,大约在1948年5月将其发展为中共党员,同时周铁泗又在红庙乡发展了农民积极分子彭正祥为党员。我在三贤乡,发展了左承金为党员。从党支部成立之日起至改为总支止,地下党组织在澧、安、慈共有党员17人。1948年8月,召开支部会议,决定将我们这个地下支部升为总支部,魏泽颖为书记,我和谭徽岗、周铁泗、李群为委员,辖新华工厂支部、津市农校支部,澧县的建党对象和非党积极分子,分为安乡、澧县的三贤、红庙、梦溪四个片,分别由金汉川、我和周铁泗、谭傲岗负责。 接着,魏泽颖去长沙向省工委报告工作情况,指定由我负责,我便与谭、周商定成立“新民主主义同盟”(简称“新盟”作为我们这个总支部的外围组织。9月魏回津市,召开总支部会议,传达省工委指示,将我们这个总支部改为区工委并把领导关系改由驻常德的方用领导,又把安乡金汉川、慈利杜修基、滨湖植棉指导所的李快颜由另外的组织或人来领导。他还说:“我奉命调回长沙,这里的工作以左承统为主(即区工委书记),其他领导成员分工不变。”魏泽颖并没有立即回长沙,而是住在澧县与安乡交界的滨湖植棉指导所的实验场内,继续指导安乡的金汉川和慈利的杜修基开展地下工作,到1949年初才去长沙。 关于区工委与方用接上关系,是魏泽颖派李群去长沙见到周里的,周用书信介绍李群上常德光汉中学与方用见面。1949年春节前几天,湘西特派员方用来到新华工厂,经过李群介绍与周铁泗和我相识。详细地汇报后,我们这个区工委正式改归方用领导。 摘自《城市基因——津市文史丛书——文存卷上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