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617|回复: 0

解放战争期间中共津市组织的发展及“四突”的武装斗争(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16 18:58: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解放战争期间中共津市组织的发展

及“四突”的武装斗争

(十)

                                                                                                                                 文/左承统
      (六)摸“老虎”屁股
      大队驻余家台约两个钟头,就得到情报:从津市开出轮船一艘,带大拖船几只,船上架有轻机枪一挺,两个士兵放哨,很可能是国民党的军差船,已经过红庙向松滋河开来了。我们当即研究战斗方案:由李代宜率领第二,三中队埋伏在横河入松滋河西支的北河口与东港转弯处的两岸堤侧,待船驶入埋伏圈内,突然袭击,先发制人,务求全歼。由于我们这支队伍未经过严格训练,军事素质不够高,特别是组织纪律性较差,没等敌船完全进入伏击圈就有人提前开枪了,敌人闻到枪声,紧急将船靠岸,与我们进行了对峙射击,由于他们未摸清我方虚实,即把船调头驶入津市。我们也觉得不宜与敌硬拼,只得将部队撤回余家台。以后,据说这条拖船是蒋介石集团军十四兵团司令官宋希濂开向沙市扼守长江中游的,也说是其副司令官陈克非的。究竟是谁的,当时我们也未核实清楚。

      这次摸了宋希濂这只“老虎”的屁股,惹起了他的大怒,坐镇津市下令,调省县地方武装及他自己的暂编师的游杂部队,号称十几个团的兵力“围剿”我们。从此,我们卷入了“围剿”与反“围剿”的阶段。
      (七)撤离余家台的夜行军
      6月30日,“围剿”我们的先头部队江正发游杂团开到了东港,距“四突”驻地只有4里远,隔河相望。李代宣同江正发平素有较深的往来,因此,江正发秘密派人找李代宣说:“你们好大的胆子呀!竞敢在宋希濂太岁头上动土,拦击他的船只,现宋希濂调了十几个团来围剿。我们是先头部队,你我是好兄弟伙,你看如何是好?”李代宣把这一情况向我和刘玉舫汇报后,商定由李本人或派一个心腹前去与江正发商谈。谈判的结果是:他们决不打我们;他们的部队是朝天开枪,假装攻打,我们大队趁夜里撤离余家合,只要我们留给两部电话机,让他们回去向上级交差。
      余家台的东、西、北方向都有敌人向我们逼进,只有西南方向尚无敌军。怎样撤,往哪里撒?雷秀江提议,大队南进到毛里湖,在毛里湖两边,那里有群众基础,供应掩护等他可以负责。这样,“四突”决定向毛里湖转移。当日天刚黑,大队开始转移,过官垸与安澧垸间的松滋河的渡口,走安澧西堤,沿松滋河南行。
      当时,全大队人员有七八百人,长短枪共330多支,急行军渡河很缓慢。有的同志主张把无武器人员疏散回去,开始我与谭徽岗不同意,因为大部分是梦溪支部领导下的党员和积极分子,他们革命热忱都很高,况且己经暴露,担心回家后有逮捕和杀害的危险。又有政治工作人员汇报和部分军事干部讲:“这样哪里像军事行动,如果继续下去,必将拖垮这个部队。”

      我与谭徽岗不得己,便由谭动员徒手队员回乡潜伏做地下工作。精简后,大队还有350余人。部队继续沿堤南下,夜行军近30里,传令队伍原地休息,不少同志一坐下来就躺着睡了。领导干部要随时听取情况报告,检查部队是否有病号和掉队的,休息很难得到,稍稍恢复体力后,部队继续沿安、澧垸西堤南行过河至安乡汇口,黎明时渡澧水上保河堤。7月1日顺利到达了毛里湖。
      行军沿途的地下党员、党的外围组织成员串联较多的积极分子,为我们的转移进军做了大量工作。有的群众怕部队夜行军迷失方向,便在门前点灯,当部队走过后,立即把灯灭掉,防止敌人尾随追击;有的群众在住房前摆出茶缸;掉队的几个病号,也是沿途群众收容了,几天之后才归队。
                                                                      摘自《城市基因——津市文史丛书——文存卷上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1 10:00 , Processed in 0.02968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