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121|回复: 0

中共津市党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23 09: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津市万石诗 于 2024-1-23 09:20 编辑


第十章  
第三节  建立中共新华工厂支部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国民党反共活动逐步升级,为隐蔽组织,避免国民党特务的监视和破坏,浙江省铁工厂党总支负责人和一分厂党支部书记李群相继离开浙江。1942年5月,丽水地区被日军侵占,三战区司令顾祝同派工兵炸毁浙江省铁工厂二、三分厂,一分厂停工人员遣散。共产党员高培勋、仇甬夫、贾劲生、吴新元、蔡镇铭开会商议,一是上山打游击,二是去内地找职业,继续坚持党的工作。党总支负责人认为他们做工出身,没受过军训,不利上山打游击,同意他们转移内地,另谋出路。1942年7月8日,由支部书记仇甬夫率领5名党员从浙江龙泉出发,长途跋涉,徒步行走2千多里,于8月13日到达衡阳,与先期到达的李群取得联系,召开支部会议,推选李群为书记。会后,高培勋随李群去祁阳,其余4人留衡阳,到处寻找流落衡阳的“浙铁”同事,不久,找到了“浙铁”的党员薛建亚、娄设可。10月底,召开第二次支部会,大家认为党员分散于祁阳、衡阳两地,不便联系和开展党的活动,决定自己集资办厂,建立据点,把党员聚集起来,一边生产,一边从事地下活动。1942年冬,李群、高培勋等来津市,在新洲皮家台建起简陋的弹棉机厂,后迁到津市油榨街,租三间房作工厂,取名新华制造弹棉机器工厂(简称新华工厂),商标设计成地球上覆盖一个红色的五角星,命名为“星球牌”。工厂旨在建立党的革命据点,是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自筹资金,民主管理的新型工厂,商标则寓意着共产党人的远大理想及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1943年5月1日,工厂正式投产。10月,仇甬夫、贾劲生从衡阳来到津市。为了积累经费开展党的工作,他们仿效解放区的分配方法,共产党员和积极分子实行供给制,不发工资,每年发一套服装,每月发几元零用钱。而为群众谋福利,做好事,却从不吝啬。工厂附近一座木桥,年久失修,来往行人提心吊胆,他们投资拆除旧桥,重建新桥,并整修桥头两端道路。街坊失火,救火的水龙临阵出故障,殃及四邻。他们派人把水龙拖到厂里修理如新,继而为其他保公所修理消防器材。木工董玉林家境困难,党支部多次送钱送粮救济,送其妻到医院治疗,派人护理。对农民购买的弹棉机,实行包用三年,不好用包修,不能用包换,上门修理。1944年4月,新华工厂党支部召开会议,针对个别党员悲观失望的消极情绪,给予严肃批评和诚恳的帮助,并重申:新华工厂是党办的,是为党的事业服务的,一切财产属党所有,继续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和党的优良作风,爱护群众的利益;加强党的领导,建立党支部委员会,支部分工李群任书记,高培勋任组织委员,仇甬夫任宣传委员;积极寻找党的组织,组织读书会,培养积极分子,壮大党的力量。这次会议后,党支部整顿了思想,革命信念更加坚定。
        党支部借鉴浙江铁工厂地下党组织的经验,在厂内秘密组织起读书会。由于国民党当局严密控制进步书刊的发行,书籍难买,报纸难订,他们就把从浙江带来的《大众哲学》、高尔基的小说《童年》、《母亲》拿来当教材。派专人寻找各种渠道,秘密购买进步书刊、报纸,从外地买来《生活月刊》、《阿Q正传》、《观察》,又通过邮局一个思想进步的职员秘密订了一份《新华日报》,组织工人读书读报。读书会办起后,有点文化的工人提高很快,但一批文盲工人学不懂,跟不上。党支部又办起识字班,支部委员充当老师,轮流上课,使工人的文化水平和政治觉悟不断提高,并从中吸收优秀人员入党。
        党支部紧紧团结党内外职工,一边生产,一边“隐蔽精干,积蓄力量”,壮大队伍。在日本侵略军侵犯津市时,他们疏散山区,备尝艰辛,克服重重困难,终于重返津市,开始新的战斗,成为津市在抗日战争时期唯一坚持下来开展活动的党的基层组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7-4 23:08 , Processed in 0.03114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