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津市万石诗 于 2024-1-30 09:07 编辑
第十三章 开展统战策反工作
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之后,国民党大势已去。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挥师南下,解放炮声的日趋逼近,在津澧地方的国民党军、政人员中的不少有识之士,逐渐认清了国民党的腐败,暗里寻找出路。中共津市区工委抓住有利时机,主动积极地与他们取得联系,帮助他们认清形势,辨明是非,争取他们弃暗投明,为津市的解放出力立功。
第一节 组建新民主主义青年同盟
1948年8月,左承统、谭徽岗、周铁泗商议,为适应革命形势和地下斗争的需要,研究决定并由魏泽颖报省工委书记周里同意,组建党的外围群众组织“新民主主义青年同盟”(简称新盟)。制定“新盟”章程和盟员登记表。到1949年7月,共吸收教师、学生、记者、工人、职员、农民80多人加入“新盟”,其中有20多名经受锻炼和考验,条件成熟的盟员被吸收为党员。“新盟”受中共津市区工委的直接领导,配合党组织工作,广泛团结社会各阶层、各行业的人士,开展宣传和统战策反工作,侦察敌情动态,开展护厂护校护店活动,积极参加反监视、反盯梢斗争和武装暴动,成为津市区工委的得力助手。
第二节 策反地方武装
中共津市区工委把对津市近郊各乡自卫队的统战策反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区工委的负责人分片负责,利用各种社会关系,动员一切力量,采取派进去,拉过来等措施,基本掌控了红庙乡、梦溪乡、荆南乡、东路联乡自卫队120人枪的地方武装。 周铁泗由其兄介绍,结识了大学毕业回乡的红庙乡乡长李代宣,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考察,吸收李代宣为党员。然后,通过李代宣培养红庙乡自卫队副队长杜昌勋并吸收入党。并串联自卫队班长陈经武等积极分子,控制了红庙乡自卫队约50人枪。在三贤乡,由左承金通过在自卫队中任班长、副班长的兄弟,控制20人枪。在荆南乡,由党员陈敦柽、王绍忽、何宗汉利用各种社会关系,把何彬推荐为乡自卫队副队长,并培养何彬、班长方建海入党,掌握50人枪。谭徽岗派党员吴传榜打入到北路联乡自卫大队直属中队当班长。李代宣、刘玉舫对东路联乡自卫大队大队长龚剑萍、副大队长左心平做工作,使其靠拢革命阵营。共产党员赵楚湘,通过湖南进步军人民主促进社,联系其成员雷秀江、于天荫、于自善等人,掌握枪支。到1949年6月,隐蔽在国民党阵营中的共产党员,控制了敌营内120人枪以上,为日后的武装暴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