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山之梅 于 2024-11-4 07:33 编辑
1978年底,常德县委一纸令下,调我到镇德桥公社任党委书记。蹲点的地方是古镇东南端的先锋大队第14生产队,又叫新队里。所谓新队,是从白家坪先锋1队搬迁移居到赵家垱西南岸湖荒甩亩之地,在此生产生活而组建的一个生产队。这个队的社员多半姓刘,而且大多是“则”字辈。我姓周,辈行也是“则”字。次年元月15日,我来队了解情况,对此好生蹊跷,指导员刘则宽告诉之:这个新14队与1队的刘姓就是周姓,周姓就是刘姓,我这辈的辈行通“则”,故称“周刘一家”。余甚感有缘相会,进而拉进距离,加深了感情。通过再明究里,姓情如下: 冰汰公系常武义陵周氏四世、五房开基祖,原籍龙潭港周家河头。继四房于明神宗万历27年(1599)农历己亥迁居双桥坪南洋(堰)坪后,经父友忠公同意,率家眷定居在对河水浒庙之白家坪、刘家桥之魏家坳。传至第八世,懋宥配刘氏,生本棵、本桂、本栊三子。是时周氏处旺盛期,而刘姓呈衰势。为此,懋宥公之配妣刘氏将第九世本栊公立为刘氏,子嗣派别遵从周氏,世代永垂。懋公次子本桂一支传至佑字派终止。长子本棵一支传至六修时355年繁衍生息29?人。本栊公单传二世至之汉。汉公配妣黄氏无育,继配何氏,於31岁始生,九年得子三,三子再生七脉,七又添十九……,世代递增传至六修时达510人,财丁兴旺。先祖汉公孤身独秀,在落布堰购房置田并居于斯,绝非附树之藤。 对此“周刘一家”,五房本宗姻亲史文斌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五修撰《赠周刘二姓合修谱序》,大意是:近邻周刘佑清先生,是位不可多得的族贤。与其谈及家乘谱事和易姓之渊源,佑清先生说,刘即周,周即刘,其姓自前十四代祖栊公九世(【按】此十四代指:吉水义陵周氏应高公五代+常武义陵周氏典兴公九代)出祧刘姓开始,其后世均为周姓子孙。五修仍将周刘二姓谱牒合修,虽地各殊居各异,然木同本水同源,两姓俨然一姓,分是一个独立而完整的世界,合更是一个万物统一的宇宙。此乃继继承承,炳炳烺烺,血脉相连,心心相融而尽亲亲之道,以此艾特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