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330|回复: 30

压甑饭(散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2-20 16:28: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压甑饭(散文)
作者:袁清香

        一
   今年过年,我用电饭锅淘米煮饭时,突然冒出了“压甑饭”这个词儿。这可是我从内心最深处迸发出来的,没有夸张。
   要说压甑饭,我们当地的过来人都知道,在曾经的岁月是常有的事。现在不愁吃不愁穿,几乎不再流行。压甑饭,就是除夕那天,家家户户一次性煮上很多饭,用圆木甑蒸熟,除夕是不可以吃完的,要预留着第二年正月初吃。压甑饭越多,正月初吃的时间越长,说明第二年的收入会越好,否则,内心总有个疙瘩。因此,我的印象比较深刻。
   明摆着,这就是个心理反应,心态作用。但这个传统在某种时候还真的不可小觑。
   饭后,我心血来潮,专门上网查了一下压甑饭。原来压甑饭是湖北某地方才有的,我住在湖南西北方,与湖北交界,湖南湖北本一家,都是荆楚之地,有这习俗也不奇怪。正月初的几天都不用生米煮饭。每天吃现饭,一吃就是一个星期左右。这期间,气温低,不时地炒一炒,焖一焖,在曾经没有冰箱的年代,也不容变质变坏。想想,这对某些爱吃现饭的人还真的是个懒办法。
   我家每年除夕,妈妈也会蒸上一甑饭。年饭,我们吃菜吃得多,饭吃得少,甑里的饭几乎没有动。正月初,现饭又是焖又是炒。炒了一次炒二次,焖了一次焖二次,甚至三次四次或更多。妈妈从来不会浪费一粒粮食,全部要进入人的肚,心里才踏实。哪像现在每顿都是吃新鲜饭,即使没吃完,也给了猪或者鸡,留做下顿人吃的时候非常少。
   没读书的母亲不知听谁家的孩子读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后,便理解透彻,且入了心。年后,那些炒得比米粒还要小的现饭,到最后,妈妈便是加上一瓢水,和着一些正月间的剩菜,边煮还边来这几句文绉绉的词儿,告诉我们不可浪费丁点儿粮食。哪怕有鸡围着转,也不给它们,因为鸡每天给的是剁碎的老菜叶子与糠的混合物。我读书后,当读到《悯农·锄禾》这首诗时,我最先背熟。老师要我说出其意思,在母亲的耳濡目染下,我居然也能说得比较正确。
   拜年的客人见是吃的压甑饭,心情会很愉悦,马上夸上几句:“呀!真的是发财人家,新压新,陈压陈,去年的饭都留到今年了!我们吃上了你家的压甑饭,也要沾上你家的好运,跟着你们过好日子咯!”宾主自然都是高高兴兴,其乐融融。
  
   二
   年夜饭,观其名闻其言,应该是晚上吃才对。可我们一带,都是大年三十的凌晨吃年饭,也就是吃早餐,只是这个早餐比平时要早很多。许多家庭半夜十二点一过,就开始吃饭喝酒说话,一直到天亮。哪家在吃年饭,附近的人是知道的,标志就是鞭炮的响声传出便知晓。我们辞旧迎新的方式很简单,“起身炮”送走霉运、“振天响”迎接好运——靠那一挂告慰天地的小小鞭炮。
   我家的年饭都是妈妈当主角,爸爸做下手。年饭快熟了,妈妈才逐个喊我们起床,招呼我们洗漱,然后全家人恭恭敬敬按照长幼顺序坐下吃饭。吃年饭最好不要说话,叫做“闷吃会发财”,即使要说也不可乱说,只能说吉利话。前两个月爸妈就开始给我们做“培训”,多少次纠正我们的错误说法,我们自然也是很配合地当成一回事。为了明年的希望,也为了成为父母心中的乖孩子,我们从来不儿戏。
   爸爸说:吃年饭,要一边吃一边迎接天亮,这样最吉祥。也就是从黑夜走向光明,相当于从苦海向幸福出发。因此,爸妈很会掌握这个火候——从文曲星吕蒙正将偷来的锅送还回去的时候开始吃饭,直到锅送回天庭,我们的年饭也就吃好了,天也就亮了。
   天没亮吃年饭,我们尽管很兴奋,胃口其实并没打开,好像仍在睡梦中,吃了点合胃口的菜,甑里的饭几乎没怎么动。爸妈其实也吃得少。一夜睡得迟起得早,又被油烟熏,胃口肯定也差。爸妈会以“年饱”当说辞,过年就是不吃正餐,吃零食也饱了。
   压甑饭也就名副其实压甑里了,给第二年留下太多的希望去。
   我的嘴从小就有点挑,压甑饭到了第二天便有些反生。别人过年长肉,我过年不瘦就是万福了!妈妈知道我不大爱吃隔了几天的现饭,会在锅里重新加水焖一下,想焖出新鲜饭的感觉。出去拜年吃的饭就不好说了。
   无论在谁家拜年,哪怕是满桌丰盛的菜肴,主人都会用千篇一律的客气话说“来来,没什么菜,没什么菜,将就着吃”。对饭的质量有点忽略——因为只要有饭吃就很不错了。
   拜年的第一站,肯定是外婆家。外婆家孩子多,压甑饭也准备得充分,我们自然是要吃压甑饭的。外婆煮饭蒸饭的水平可真是练得炉火纯青了——米饭是粒粒熟,也是粒粒硬,那均匀硬度把握得相当好。吃到肚子里还可以继续膨大,非常抗饿!拿我舅舅的话说可以直接甩过门口的大河。我看着大家狼吞虎咽一碗接着一碗地吃的样,很是羡慕,我却很难咽下。在桌上就挑点我爱吃的菜,再浇些箩卜汤将饭粒泡软勉强吞进去。为此,我外婆不止一次说我身体差就是喉咙太细的缘故。外公却说“这丫头喉咙细,将来出息大”。最终验证,我外公的判断力真的不行。我现在都当外婆了,还没见过出息是什么样,老了还没长出出息来。
   后来外婆专门盛了点压甑饭给我重新加工,里面还偷偷加了两个鸡蛋,交待不可让表哥表姐们知道,说他们像牛一样生草都能吃饱。
  
   三
   我爷爷和外婆一样,也是个“做大事”的人,他家的饭甑比外婆家里的还要大。我爷爷煮的一大甑饭,劲小的根本扯不出锅,也只有他自己身大力不亏,不费吹灰之力。他的力气后退后,就是叫我爸或者叔给扯上来。年后,我姑父姑姑表姐表哥们来了,连续吃了几天都没吃完。那饭粒炒得硬绑绑的,表姐表哥都不爱,常常在我们家里吃现煮的饭。爷爷却一如既往地喜欢,还吹嘘这样才是这一年发财的迹象。可往往还是年复一年,没多大改变。隔壁伯爷爷调笑他:“明年还得请木匠大些做个饭甑,煮个五十斤米的年夜饭,包你发大财。”爷爷把眼一瞪:“不饿肚子就是老天保佑了!”
   大概是我吃不惯现饭的缘故,妈妈渐渐只煮了少量压甑饭,初一就吃完。爷爷初二就开始叽叽咕咕,说我爸妈太不懂事,不依老祖宗留下来的规矩办事。有一年正赶上水灾,稻田被淹,粮食减产。我爸妈被爷爷不止一次说教——就是压甑饭煮少了的缘故。爸妈是一笑泯恩仇,从不反驳。爸爸还悄悄告诉我们:“都别和爷爷争,我们过年还是依我们的,压甑饭煮多了确实是难吃完,吃现饭时间长了,对胃不好。我们要通过勤劳把粮仓装满才是正道,仓里有粮心里不慌。”
   今年大年初二,我家里的几个外甥来拜年。我问他们是否知道压甑饭,全摇头。他们的父母略略解释。听罢,最小外甥说:“嗨,甑里压饭,都比不上仓里压粮兜里压钱!”
   说罢,一屋人全笑了。
   是啊,如今的日子非昔比,孩子们听到的压甑饭,逐渐成为一个历史名词,想来,我为历史记一笔,意义就大了。
IMG_20240220_16200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20 16:34: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怀旧又接地气的好文,学习欣赏为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20 16:35: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好呀,点大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20 16:50: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如今的日子非昔比,孩子们听到的压甑饭,逐渐成为一个历史名词,想来,我为历史记一笔。为压甑饭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20 17:10: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读书后,当读到《悯农·锄禾》这首诗时,我最先背熟。老师要我说出其意思,在母亲的耳濡目染下,我居然也能说得比较正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2-20 17:16: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月同修 发表于 2024-2-20 16:34
怀旧又接地气的好文,学习欣赏为你点赞!

谢谢老师鼓励,祝老师龙年大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2-20 17:17: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龚天宝 发表于 2024-2-20 16:35
写得好呀,点大赞!!!

谢谢老师鼓励,我还得继续加油,祝福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2-20 17:18: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津市杨翠秀 发表于 2024-2-20 16:50
是啊,如今的日子非昔比,孩子们听到的压甑饭,逐渐成为一个历史名词,想来,我为历史记一笔。为压甑饭点赞 ...

谢谢杨老师鼓励,祝老师新年快乐,龙年大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2-20 17:19: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覃旺成 发表于 2024-2-20 17:10
我读书后,当读到《悯农·锄禾》这首诗时,我最先背熟。老师要我说出其意思,在母亲的耳濡目染下,我居然也 ...

谢谢覃老师鼓励,祝老师龙年大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20 17:24: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美文,感佩才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8 05:02 , Processed in 0.04082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