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65|回复: 0

药山寺兴衰及寺名沿革(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2-25 10: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药山寺兴衰及寺名沿革(二)
                                                                           文/谭远辉
二、药山寺兴衰考
      药山寺被佛教界尊为曹洞祖庭,其开山之祖惟俨禅师则被尊为曹洞宗之师祖。药山寺在佛教界享有崇高地位。然而药山寺数度沧桑,盛衰兴废无常。要从芜杂的典籍中厘清本实并非易事,作者只能尽力为之。惟俨何时驻锡药山,开辟道场?最早且最可信的便是唐伸的《碑铭》,虽有人曾对该《碑铭》的真伪提出质疑,但有些质疑明显有钻牛角尖之嫌,绝大多数学者都对其真实性笃信不疑。《碑铭》曰:贞元初,因憩药山。唱然叹曰:吾生寄世,若萍蓬耳,又何效其飘转邪?既披榛结庵,才庇跌坐…….后数岁而僧徒茸居,禅室接栋鳞差,其众不可胜数。
      据此,药山有寺应始于唐贞元(785-805)初年,由惟俨草创。而《澧纪》中则说:“药山,州南九十里,以上多芍药名。有慈云禅寺,唐大和中,惟俨禅师建。”这里所谓“唐大和中”显系笔误,是将惟俨卒岁误置。至于传说的寺庙始建于东汉明帝刘庄永平元年(58),或初唐尉迟恭督建,都没有文献依据,不足征信。有人竞然为了所谓“顺从民意”而以为信史,这是既不严谨也不严肃的。众所周知,东汉明帝时佛教刚传入中国,永平十一年(68)才在都城洛阳修建国内第座佛寺——白马寺,僧侣尚寥寥无几。有何证据证明东汉明帝刘庄在远离都城偏远的南方在早于白马寺之前修建过寺庙,庙内有何高僧大德?再说尉迟恭(585-658),他是隋到唐初时人,惟俨于贞元(785-805)初驻锡药山时尉迟恭已作古一百多年。其实这些传说只要稍加考证,就不会以讹传讹了。
      惟俨为何来到朗澧之间的药山而“憩”于此,并开山授法,应该不是偶然和随意的。成书于唐早期的《隋书》中“药山”是“澧阳郡”下唯一列举的山名。这时惟俨禅师尚未来到药山。说明药山早在唐以前就已闻名遐迩。至于为何出名,可能并非仅仅因其出产芍药,应还有其他因由,以致惟俨心仪已久,而选为最终归宿。
      惟俨驻锡药山之初,“披榛结庵,才庇跌坐”,非常简陋。最初只惟俨一人,有无寺名也不得而知。据《碑铭》,惟俨结庵药山“殆三十年”,寺庙都很简陋。这从李翱赠惟俨的两首诗中也可见端倪。诗曰:
                              其一
                            练得身形似鹤形,干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 馀说,云在青宵水在瓶。
                             其二
                           选得幽居惬野情,终年无送亦无迎。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啸一声。
                                                                  摘自《城市基因——津市文史丛书——文存卷上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2 10:47 , Processed in 0.03192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