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634|回复: 23

曾巧中在同学聚会座谈会上发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2-16 09: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  言
     我于1965年在汉寿一中高中毕业,因“家庭成分高”,未被大学录取。我们那年是
“文化大革命”前最后一次考大学,全汉寿县就只有汉寿一中两个高中毕业班。2016年
9月23日至9月25日,毕业分手51年了,我们两个班(高14班,高15班)的同学在汉
寿县城银水湖大酒店举行首次聚会(可以携老伴参加)。大家感慨万千,在座谈会上
纷纷发言,我也说了几句。
         下面是两班同学与家属合影:
          未命名 -1.jpg



          同学聚会开幕式的会场:
         



          我在座谈会上发言的留影:
胡徐杨曾四同学.jpg



                              曾巧中在同学聚会座谈会上发言
同学们,亲属们,大家好!   
     我因未干过教师,更未当过行政领导,不能信马由缰地大篇论道,只能照稿嚼字,
或许还言不由衷,土腔别调。大家见笑了。
     我,曾巧中,自1965年下半年以来,就踏上了漫长的、艰难的、有时甚至是险恶的
人生探索之路。天道酬勤。我终于取得了本县一家破产纺织厂的退休资格,荣获每月
2200元人民币的生活金。
       ——喂,喂,曾巧儿,巧家里,你这是典型的阿Q精神。
       ——是,是,老领导,老教授,您说得太对太对太对了。
      我就是凭着新时代的阿Q精神,才造就出乱棍打不死的程咬金式的硬骨头,养成了
敢想、敢说、敢做却只会啃草的牛脾气。
      我就是凭着新时代的阿Q精神,才在比苦涩人生还多一难(离家出走独生子)的逆
境中,坚持杂七杂八地自学,开放地接受新生事物,晚年乐得心里明亮而舒坦,半夜敲
门心不惊。
      我就是凭着新时代的阿Q精神,人到了七老八十岁,竟然口出离奇的狂语:“吾生不入
五院”。常常想起高歌“谁道此生无再少”的那位北宋文豪,曾某人就有了老年自我科学实
验的梦想。
        ——喂,巧儿,听说你当选过劳动模范?
        ——只是市级劳模,不加退休钱的。
        ——巧家里,听说你得过省级科技奖和纺织部的论文奖?
        ——徒有虚名,不如官衔实在。
        ——退休了好好休息,你何必花费心思用电脑写书?真是好笑!
        ——是到了取笑的时候了。谢谢大家。
                                                                    2016年9月24日上午

      同学聚会结束前,我们15班大多数同学要求做一本书面纪念册(14班领头的同学不
意,14班同学未参与做纪念册),并一致推举我编辑、制作《同学聚会纪念册》。
      我设计、编辑并制作的这本《同学聚会纪念册》有一个独到之处:第一部分“聚会情
景”,这是当前流行的《同学聚会纪念册》共有的;
       我创新地增加了第二部分“各亮人生”:每位同学各有一个页面,简要地介绍自己的
一生和家庭情况,并用短语说出自己的人生感悟或人生总结,用图片和文字说明
      下面是《同学聚会纪念册》的封面:
         



     《同学聚会纪念册》目录之一:
         



     《同学聚会纪念册》目录之二:
           




      《同学聚会纪念册》审查小组成员的合影:
            



      《同学聚会纪念册》封底之一:
            

      《同学聚会纪念册》封底之二:
封底.jpg

        刘大爱同学个人页面:
         



        杨瑞贵同学个人页面:
         



        黄胜友同学个人页面:
         



        赵石保同学个人页面:
           



        邱维新同学个人页面:
           



        曾巧中同学个人页面:
           





        同学们,您一定注意到《同学聚会纪念册》封底之一首名为“夕阳美”的诗:“夕阳
无限好,黄昏可拉长。老益自奋蹄,仍能造辉煌。”----不要以为我又打狂语,大名星袁
隆平不就是最好的例证吗?还有我们常德正扬网的众多网友也是老当益壮,本人至少也
有两项证明:
IMG0078A.jpg

IMG0141A.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16 09:54:52 | 显示全部楼层
过去的日子最难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16 10: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活得经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16 10:5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曾先生,读了您这个发言稿,对您有了新的了解,于是,立即肃然起敬!
我是石门一中1967年高中毕业生。当时我们班的教室就和1965届高中毕业的教师毗邻。虽底他们两个年级,但和那个班的同学交往甚密。在我们看来,那一届是很幸运的,全校、也就是全县,就这两个班共80几名学生毕业,除极个别和你一样的成分过高的之外,全部都上了大学,并后来成了各地的骨干。但是,读书确实不是成才的唯一途径,就象曾先生您一样,有不少没上过大学的人,更有作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16 13:21: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曾老坎坷的人生,不幸的遭遇没有击垮您,靠的是精神支柱,靠的是积极向上的心态,靠的是坚轫不拨的精神。回首往事,面对当今,笑在晚年,您是赢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16 14:53:09 | 显示全部楼层
平凡人生,有许多闪光点,令人钦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16 15: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曾老师,您是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典型,为您点赞!向您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16 15:32:02 | 显示全部楼层
赞赏曾老师的不懈追求和豁达乐观精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16 17:55:5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各位老师的点赞。曾某当更加努力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17 07:44:5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活得经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22 17:06 , Processed in 0.040663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