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72|回复: 2

药山寺补记(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3-2 15:34: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药山寺补记(三)
                                                                       文/高永南
      惟俨禅师在药山传法40多年,遥契六祖惠能的“心印”,继承和弘扬石头希迁“禅法”优点,自成一代禅风,广泛传法接引学人,一时海众云会,“游方求益之徒如教之在此,后数岁,而僧徒茸居禅室,接栋鳞差,其众不可胜数”。(唐伸《碑铭》)可想见寺庙殿宇阔大,禅堂栉比,僧徒往来如市。他培养和造就了一批高足像云岩昙晟、道吾宗智、船子德诚等,都为中国乃至世界佛教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他“随机利物,就语接人”,接引当代诗人李商隐、相国崔群、常侍温造倾心向禅,特别是开悟朗州刺史李翱更是成就中国佛教史上一段佳话。
      李 翱为唐代著名哲学家,先后两与次任职朗州,大约在元和未年((821-825)李再度“获 遣”出任朗州刺史。李仰慕惟俨大名已久,到任后多次派人邀请,但总被婉拒,此时惟俨已是八旬衰翁。李只得登山门拜访,其时正遇禅师入定诵经,许久没有理会。随扈 按捺不住吆喝道:“太守在此!”惟俨仍不动声色,李也沉不住气,气呼呼说了一句:“见面不如闻名。”正拂袖要走,“太守何得贵耳贱目?”禅师开口,言轻意重:耳目均为六根,偏执其一大谬,何况前来问禅,应“照心见性”。一言既出,让李翱感悟禅师名不虚传,于是转身打拱问“道”。惟俨用手上下指点着问:“会吗?”李不知所云,禅师进而开示:“云在青天水在瓶。”
      李仔细品味,终于得悟,他异常欣喜,并马上书一道偈语呈送禅师:“练得身形似鹤形,干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有佛学家对此参悟精深:云直上青天,不可妄自得意,不可溺于轻风的惬意,也要经得住狂风的凶险,如此便有任运自然的大度,像云轻松、潇洒、自如;瓶,再大也空间有限,对于以高就下,永无止息的水,确是莫大拘束,然而,水却可以找到安适,调整自身,保持平静。任何人胸中贮一瓶静水,心态定会安详自若,成于定境。此说对于仕途不太顺遂的刺史大人,不蒂醍醐灌顶。
      惟俨大师17岁出家,礼佛60余年,达智大哲。《五灯会元》载:大师某夜登山,行走在崎岖狭窄的山道上,当时天空昏暗,难辨路径,但大师内心清净,眼无遮挡,纵身直奔山巅。忽然间云开月出,大师自觉内明与外明融成一片,情不自禁一声长啸,远近山谷回响,经久不息。是夜山下方圆百余里都听到这声长啸,人们都以为邻居叫喊,第二天相互打听才知是药山老和尚长啸。后来,人们便称这座山为啸峰,亦作笑峰。
      《景德传灯录》记载惟俨圆寂情形:临顺世,师大喊:“法堂要倒了!”僧众赶快搬来长木条顶撑法堂屋顶。师连连摆手:“你们不明白我的意思。”说罢安然而逝。其时为唐文宗太和八年(834)十二月初六,阳寿84岁,僧腊65年。文宗皇帝赐溢号“弘道大师”,于药山寺东啸峰山腰修“化成塔”瘗葬,唐伸撰写碑铭。时近千年后,化成塔湮没消失。明崇祯十三年(1640)二月十五日,鼎州忍铠居土瑾进谒药山,并打听、礼拜化成塔,寺僧遥指啸峰某处回应。好一番踏勘寻觅,终于找到原塔基,众人欢欣不已,于是恭请高僧水斋如意和尚、住持法印方丈主持法会,开光打醮 。大师捐资在塔基构建白石小塔,常德藩王朱慈绍闻讯亦“布金”献礼。是年十一月初七,陈居士根据《景德传灯录》记载书刻《药山惟俨禅师化城塔铭》。
                                                                 摘自《城市基因——津市文史丛书——文存卷上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3-2 18:07:01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帖,点赞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3-11 17:45: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津市蒋新建 发表于 2024-3-2 18:07
欣赏佳帖,点赞支持!

谢谢蒋老师的欣赏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2 08:17 , Processed in 0.03276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