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移斗转,时过境迁。
21世纪的到来,我的人生发生了深刻巨变,作为一个退休老人却进入了人生的黄金时期,我与“秋鹤”的师生情缘也步入了一个崭新阶段!
2001年春节过后的一天,县委组织部有人传出我已推迟两年退休。那时,我还蒙在鼓里,照常在县平建办任副主任,在县老科协任副会长兼秘书长,主编《夕阳红》期刋,在县政协挂职参与政治协商。但却对退职退休没有异常感觉,一如既往照常上班做事。
可是,一个偶然的机遇立即改变了我的人生走向,并在夕阳之下见到了一片多彩晚霞……
那是2002年春夏之交,市委市政府在汉寿县召开平垸行洪移民建镇现场会。参会人群行至岩汪湖重镇,沅水在此注入洞庭湖,向东望去是一片烟波浩渺的大湖景观,向西望去是一片绿色波涌的丰收景象,令人振奋,引人深思。
突然间,时任常德市计委主要负责人周运来,悄悄地把我叫到一边说:“我有重要事找你和县里领导磋商,你要做好思想准备。”接着,他把我和时任县委书记杨先平丶副县长杨开政请到一起,开诚布公地说:“我们想把徐主任临时借用到市计委,编制常德市《湖南省洞庭湖区“4350工程”规划》,请两位领导给予支持!”
这突如其来的信息,使两位领导有点左右为难,书记不表态,县长不出声!沉默片刻后,开政副县长说:“这事,还是请徐主任自己考虑决定。”
此时,我也怀揣不安:虽然在县里参与做过许多规划,但与洞庭湖治理有关的全市规划从未涉及,深感责任重大,压力山大!那时,我已推迟两年退休,且去市计委做事又是临时借用,也可与定居常德的两个女儿过段日子。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在工作安排上,从不推辞又有点执着的秉性,驱使我如同“进京赶考”,只好冒着风险闯一闯,试一试!
回到县城后,我分别找到原县委顾问袁桂友和原人大主任邱景蓉汇报有关情况,提出辞职请求,并推荐原县政府办副主任丶经研室主任李光学〈经济师),接替我任职的平建办和老科协两项工作,县政协的挂名却延续到2007年换届。
交接工作完成后,我就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赶到市计委找到了周远来主任。他满脸笑容很高兴,寒喧了几句就带我去拜访委里各位领导和科室。每到一处,他都介绍一番:“这是我们从汉寿请来的专家,也是我的(中学)老师,来帮助我们编制市里的《洞庭湖区“4350工程”规划。请大家支持,并提供有关资料。”
从此,我成为了市计委临时编外人员。所有领导和工作人员都称呼我为“徐老师”,或者什么“专家”一类的用词!
接着,周主任就叫来原是《常德日报》记者后任农经科长的邵可星,带着我来到了桃林宾馆5号楼贵宾房,并告诉我,他受周主任嘱托,在这里专门负责我的资料收集和生活安排,一日三餐,陪我吃饭,有事找他联系。
记者出身的邵科长办事认真负责,洞察敏锐,细致入微,接连不断地给我送来有关规划资料:包括市辖9个区县市丶6个管理区和市直近20个部门或单位,不到半个月就全部收齐有关资料。我分类摆放在办公桌上,就像堆成三座文字“小山”!
紧接着,我就按照省委政府有关文件精神和编制方案,在市计委有关领导和专家指导协助下,绞尽脑汁,夜以继日,几易其稿,几经评审,历时3个多月,终于完成了《湖南省洞庭湖区“4350工程”常德区规划》编制。
后来又与邵科长等人进行了修订,经市委常委会专题会议审议丶行文上报。
(可惜,市里送审文件及其规划文本已存市档案馆,个人所撰保存规划文稿暂时尚未查到,实感遗憾!)
其间,周主任曾几次面见问候,并参与决策与评审。还经常关心地对我说:“你这个工作狂人,又这把年纪了,也要注意休息丶保养身体哦!”
规划审批行文后,周运来主任带到省里汇报丶审议,得到省里有关领导和专家认可丶赞扬!
此规划,后来为湖南省实施“环洞庭湖经济区”治理建设,并列入“长江生态保护经济带”国家发展战略作了一些垫铺,也为长篇小说《大湖波澜》作者“秋鹤”或主人翁“吉农”构画波澜壮阔的大湖绿色蓝图提供了思路丶题材和故事!
“进京赶考”交出了“答卷”,我也终于完成了笔耕生涯中的一件大事!
事后,周主任又满脸笑笑容对我说;“徐老师,你莫回汉寿了!我这里多的是事,由你去做!”
那时,我已先后被评聘为湖南省老科协高级经济师和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终身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