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雷光清 于 2024-3-16 16:15 编辑
3.16,我们胜利凯旋归来!献给所有参战的英雄烈士们!致敬!
3月16日,是我们的胜利纪念日,45年前的这一天,我英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出征祖国西南边界,惩罚忘恩负义的越南小霸胜利凯旋回国。 1979年2月17日拂晓,隆隆的炮声震撼着大地,炮火映红了祖国的西南天空,中国人民解放军从东西两线同时向越南展开反击作战,至3月16日,我军完成了既定作战任务,作战部队全部撤回。 自卫反击战历时28天。同日,新华社报道了这次自卫还击的战绩,中国边防部队从2月17日起连续打下了谅山、同登、禄平、高平、复和、七溪、广渊、下琅、脱浪、和安、东溪、重庆、茶灵、通农、朔江、老街、柑糖、孟康、坝洒、沙巴、铺镂、郭参、封土等20多个越南城镇和战略要地,在这些地区给了越南正规部队和地方武装以歼灭性的打击。 也许大多数国人已经忘记,媒体也不会有更多的提起。但是在今天,每个曾经经历那场战争的老兵和他们的亲人们都不会忘记。
▲41军123师367团4连连长刘粤军凯旋归来(现东部战区司令员)广西靖西龙邦凯旋门(广州军区宣传科记者段秋生攝)
▲41军123师368团1营2连指导员廖绪(左)、连长陈德洲(右)(连长冯广仁负伤后接任)带领全连指战员迈着坚定步伐凯旋归来。(照片由陈德洲提供)
▲车队经广西靖西龙邦边防检查站。(1979.3.14上午)
▲车队在我方境内公路上飞驰。(1979.3.14上午)
▲部队经过凯旋门(1979.3.14上午)广西靖西龙邦
过了边防检查站,公路两边插满五颜六色的彩旗,中小学生、靖西的人民群众列队两边,做好欢迎“ 新一代最可爱的人” 的准备。不到200米,又有一个大彩门,彩门横幅是:“ 欢迎英勇的战士们胜利归来”,左联是:“ 向英勇的战士们致敬”,右联是:“ 向英勇的战士们学习”。
进入欢迎队伍后,摩托车开始减速。战地记者的出现,特别引起欢迎群众的注目,提示他们:大部队即将到达。欢迎队伍的情绪开始激动。过了彩门,是广西自治区、靖西县党政领导和各界代表、文艺团体的欢迎队伍。
▲图为:新华分社采编主任姜柳初,(后右1)拉住战地记者陈朝荣想采访。(1979.3.14上午)广西靖西龙邦凯旋门
▲解放军同志,辛苦了!喝口茶!(1979.3.14上午)
欢迎队伍中,锣鼓喧天,“ 向英勇的战士们学习致敬”,“ 向新一代最可爱的人学习致敬” 的口号声此起彼落。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委负责人肖寒等领导和广西军区的有关领导同志,在大彩门下欢迎子弟兵的到来。走在队伍前面的师、团领导和地方党政负责人热烈握手,青少年向部队领导同志献上鲜花,为英雄模范人物带上英雄花。
▲广西自治区区委、广西军区负责人与123师领导合影
后面的车队慢慢跟进,靖西县城近十万欢迎群众拥上街头夹道欢迎,不停地向我战士乘坐的车队抛红鸡蛋,向乘坐在车上的战士端茶送水,一幕幕激动人心的感人场面。 当战士们看到国门上写着“中华人民共和国” 字样,百感交集,泪水刷刷流下。 疲惫的身躯,迷茫的脸,周身泥土,满脸灰黄,衣服脏臭。历经28个日日夜夜,28天的枪林弹雨生活,闯过无数个生死大关,在猫耳洞,在荒山野岭,在深山老林,饿着肚皮行军打仗的日日夜夜里,战士们盼望战争能早日结束,早日回到祖国。 今天,我们终于回来了,踏上祖国的土地,回到母亲的怀抱,回到人民群众之中,我们怎能不激动?自制不住而热泪盈眶……
接受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大家回到了离别近一个月的驻地,好像回到了自己家里。这里,没有枪炮声,没有地雷,没有敌人的影子,见到的是战斗之前已有了感情的父老乡亲和老老少少的群众。 村里的姑娘们,小媳妇们争先抢着给亲人解放军洗衣服,洗鞋子,洗被子。午饭后,有的睡大觉,有的为村里的年轻人和孩子们讲述战场上的一幕幕故事。回到祖国的第一天,又是轻松,又是自豪,大家的精神,完全松弛下来。 连日来,部队各驻地的群众组织起来,敲锣打鼓,放着鞭炮,抬着礼物前来慰问作战归来的子弟兵。当地群众的生活并不富裕,拿不出什么好的东西来慰问,无非是抬几缸酒、一两头猪。靖西县的各部门分别派代表到部队驻地,宾来客往如云,锣鼓喧天,热闹非凡。干部战士和群众,沉醉在一片欢乐的气氛之中。
铭记3·16,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无论世局如何变幻,那些在祖国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甘洒热血的勇士们应该永远被铭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