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14|回复: 2

消失的器物(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3-23 16: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消失的器物(二)
                                                                               文/王泸
轿子
      津市自从形成商埠就有了轿子。据老人讲,明成祖朱棣永乐年间(1403-1424),津市鱼市上就有商贾乘轿子购鱼。到了民国初年,津市已有八家轿行,这八家轿行是仁和档轿行、牌楼口轿行、二圣庙轿行、新建坊轿行等,每个轿行都有20多乘轿子,区区街市,竟有八家轿行,充当轿夫的竞有二三百人。如此看来,津市有坐轿习惯的人太多了。津市的轿业分三种类型,一种是长途,就是乘坐的路途较长,如跨市区的长途,去澧州、常德等外县市。长途轿夫一般由44人组成,抬轿的轿夫走累了,两个一换。长途轿夫非常辛苦,若是晴天倒还可以,若遇风雪天气,道路坎坷不平,轿夫累得汗流淡背,肩膀磨出血来。第二类是短途,如新洲、七里湖、石板滩等地。短途一般十来里左右,由两名轿夫抬轿,不需换人。第三类是市区内,路途更短,只需抬轿串街走巷,更不需换轿夫。津市的轿子约有三种:便便、大轿、花轿。便 轿一般较轻便,轿身比较轻,轿杆较长,由两名轿夫抬,轿子也不豪华,轿帘也只用竹帘。这种便轿一般由平民百姓乘坐,价格低廉,适用市区或短途乘坐。第二种是大轿。大轿一般由四名轿夫抬,有的大轿也由八名轿夫抬。大轿木质很结实,轿身都有绿绸和装饰物,轿杆乌黑发亮,用最贵重的檀木制成。这种大轿可显示出主人的身份,一般是商贾、富户、缙 绅等乘坐。第三种是花轿。花 一般是新娘子出嫁时乘坐,津市的花轿没有什么独特之处,轿身盖着绸缎,轿角扎着红绸花等等。轿杆多用竹竿,抬着新娘子晃晃悠悠,故意把轿子抬得“ 咯吱吱”响,以便向新娘子和她的家人讨点钱财。津市的新娘子花轿有一段儿歌:
   新姑儿上轿,屙泡大尿。

滴滴咚咚,屙一马桶。

      这段儿歌唱的是新娘子最怕上花桥,若遇上抬轿的轿夫恶作剧,整得新娘子提心吊胆。
      津市的轿子除了这三种,还有东廷衙署州判坐的大斩。这种大轿四人抬,轿上绣有清廷官阶的标志。清雍正十一年(1733),嘉山司巡检驻津市,乾隆三十二年(1767),奉文裁减巡司,移州判驻此,设分州衙门。咸丰年间(1851—1861)称“东廷 衙署”。津市东廷衙署的大轿自然是官阶七品的标志。
      津市的轿夫是最底层的平民百姓;他们除了受当地官衙欺侮剥削外卜,还要受轿行老板的盘剥,轿夫要从业,必须向轿行老板提供铺保三至四人,还要交押金,出轿时交租金,这种租金轿夫都称为“杆子钱”,也就是轿夫的血汗钱。一趟下来,累得死去活来,工钱大部分都被盘剥,还要向铺保人交保钱,若是得罪了保人,便除名。轿夫就是在这种重重压迫剥削下,过着悲修的生活,直到新中国成立,津市轿行才被取缔。(完)
                                                           摘自《城市基因——津市文史丛书——文存卷上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3-23 22: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帖!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3-23 22:30: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佳帖欣赏,为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2 04:21 , Processed in 0.03194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