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764|回复: 8

《城市基因●津市文史丛书(工商卷)》连载(九十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3-23 20:41: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雷光清 于 2024-3-23 20:48 编辑

《城市基因●津市文史丛书(工商卷)》连载(九十三)

k蟞龐 2023-07-01 10.16_1_edit_238041641205912.jpg

第十章  澧水印记


第一节  长河帆影


    四、船民纪事
    1.天主堂与磨市船业公会纠纷
    这是一起由码头泊岸权属引起的纠纷。津市码头有一个大致的划分,以观音桥官渡为界,从大码头、关爷楼、五通庙、罗家坡以西历来为上河船停泊码头,因均为自然河坡,又都是上河船,码头间无严格界限。自有轮船后,从观音桥向东至祁家巷沿河线为轮船新码头,一般为石阶码头,并配有趸船。祁家巷以东直到汤家巷大多为下江船或滨湖船,故津市码头又有上码头、新码头、下码头之称。上码头正置水口,由西向东水岸时常崩裂,导致码头东移,界址不清,天主堂与石门磨市纠纷由此而来。各自向澧县县府呈文如下:
    石门县磨市船业公会以石门全县所有船只前在津市五通庙桃花桥一带在抗战以前百余年由该地停泊登陆无疑,最近数年因天主教会图利租人沿岸修屋营业,逐年增加,将从前登陆隙地势将尽闭,危害交通良非浅鲜。
石门磨市乡长:郑安义1945年7月19日
    敝堂据情答复津市,自五通庙至桃花拐河岸一带往年之有吊楼房屋,毗连相接,尚有形迹可考,此地四十余岁之居民无不眼得见,何谓磨市船业公会百余年登陆码头,而于今之吊楼何以阻其登陆,此次贱价出租实因国难期间,难民拥护,准予修造本出救济之意,此段河流渐崩溃道路口益狭隘,每遇大雨之夜水陆一色,行人往往连人带物坠落河中,建房屋,既可保岸而夜有灯光,造福夜行不浅,若谓无法登陆十余丈河岸,则有新建码头三处,每处留空数丈,所赉数万元而所获租金仅万余元,无谓为图利,何利之有。
天主堂司铎:汪雨化1945年8月27
    2.两封迥然相异的快邮代电
    津市民船商业同业公会于1937年成立,理事长由澧水帮头脑--原澧州镇守使贺龙部下的辎重团长楚麟堂担任。民间素有强龙与地头蛇之争,如此安排,显然是一种相互制衡,津市船帮众多,山头林立,纷争不断。下面可从两封事关楚麟堂的快邮代电可见一斑。
    快邮代电一 电请政府依快严办楚麟堂,并勒令将该会(民船同业公会)即日解散,解放船民航行自由。楚麟堂原系军人,学识粗鄙,淘汰落伍,即设计组津市船业公会,近来乘内扰外患,相继叠危之机,大显诈财之术,以饱私囊,于津市上下设卡,私自放行,凡是津市河三十里以内之船只,一律扣留,以武力压迫,索取财物,小者200万元,大者五六百万元不等。尚有湘乡王姓,载棉饼出口船及李姓过路装有灵柩的载货船两艘,因诈取400万元及600 万元不遂,非法给予扣留。
1948年元月23日
    快邮代电二 楚麟堂籍大庸,即谙诗壮从戎行,曾追随先总理北伐备位上校,其人刚直清廉,嫉恶如仇,以艺深获九澧各界敬倾……对地方弊端、邻里纠纷莫不亦复仲连,出面和解……近发现声称各会各帮全体船民之快邮代电一件,肆意污蔑,危言耸听。庸慈石、临澧、益阳、浏阳、衡阳等船业公会驻津代表会叩。
1948年元月 25日
    五、远逝的帆影
    电影《上甘岭》的插曲《我的祖国》中有一段歌词:“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这应该是澧水河上的一个寻常的情景,故而居住在澧水河岸的人们对此歌有着与众不同的情感。澧水西来,关山一路逶迤而行,一半山影,一半帆影,给津市这个水岸城市平添了一份诗情画意。从1970年代起,澧水流域上游各县陆续进行阶梯式水利水电开发,相继建起滟州(澧县)、青山(临澧)、三江(石门)、江垭(慈利)等大坝电站,自此,澧水中上游逐渐断航,帆船渐无。起初,津市河段偶尔还能看到下面的这些小河帆船,不几年,这种帆船也见不到了。   
k蟞龐 2024-03-15 10.10_1.jpg
▲澧水最后的帆船(徐立斌/供)

    ......待续。

wKgBs1hh36yAJ2FBAAykIfM5XJM339_edit_173187745530703.jpg



56075_edit_173122564280415.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3-23 21:20: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四、船民纪事
    1.天主堂与磨市船业公会纠纷
    这是一起由码头泊岸权属引起的纠纷。津市码头有一个大致的划分,以观音桥官渡为界,从大码头、关爷楼、五通庙、罗家坡以西历来为上河船停泊码头,因均为自然河坡,又都是上河船,码头间无严格界限。自有轮船后,从观音桥向东至祁家巷沿河线为轮船新码头,一般为石阶码头,并配有趸船。祁家巷以东直到汤家巷大多为下江船或滨湖船,故津市码头又有上码头、新码头、下码头之称。上码头正置水口,由西向东水岸时常崩裂,导致码头东移,界址不清,天主堂与石门磨市纠纷由此而来。各自向澧县县府呈文如下:
    石门县磨市船业公会以石门全县所有船只前在津市五通庙桃花桥一带在抗战以前百余年由该地停泊登陆无疑,最近数年因天主教会图利租人沿岸修屋营业,逐年增加,将从前登陆隙地势将尽闭,危害交通良非浅鲜。
石门磨市乡长:郑安义1945年7月19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3-23 21:23:2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敝堂据情答复津市,自五通庙至桃花拐河岸一带往年之有吊楼房屋,毗连相接,尚有形迹可考,此地四十余岁之居民无不眼得见,何谓磨市船业公会百余年登陆码头,而于今之吊楼何以阻其登陆,此次贱价出租实因国难期间,难民拥护,准予修造本出救济之意,此段河流渐崩溃道路口益狭隘,每遇大雨之夜水陆一色,行人往往连人带物坠落河中,建房屋,既可保岸而夜有灯光,造福夜行不浅,若谓无法登陆十余丈河岸,则有新建码头三处,每处留空数丈,所赉数万元而所获租金仅万余元,无谓为图利,何利之有。
天主堂司铎:汪雨化1945年8月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3-23 21:24: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2.两封迥然相异的快邮代电
    津市民船商业同业公会于1937年成立,理事长由澧水帮头脑--原澧州镇守使贺龙部下的辎重团长楚麟堂担任。民间素有强龙与地头蛇之争,如此安排,显然是一种相互制衡,津市船帮众多,山头林立,纷争不断。下面可从两封事关楚麟堂的快邮代电可见一斑。
    快邮代电一 电请政府依快严办楚麟堂,并勒令将该会(民船同业公会)即日解散,解放船民航行自由。楚麟堂原系军人,学识粗鄙,淘汰落伍,即设计组津市船业公会,近来乘内扰外患,相继叠危之机,大显诈财之术,以饱私囊,于津市上下设卡,私自放行,凡是津市河三十里以内之船只,一律扣留,以武力压迫,索取财物,小者200万元,大者五六百万元不等。尚有湘乡王姓,载棉饼出口船及李姓过路装有灵柩的载货船两艘,因诈取400万元及600 万元不遂,非法给予扣留。
1948年元月23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3-23 21:24: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快邮代电二 楚麟堂籍大庸,即谙诗壮从戎行,曾追随先总理北伐备位上校,其人刚直清廉,嫉恶如仇,以艺深获九澧各界敬倾……对地方弊端、邻里纠纷莫不亦复仲连,出面和解……近发现声称各会各帮全体船民之快邮代电一件,肆意污蔑,危言耸听。庸慈石、临澧、益阳、浏阳、衡阳等船业公会驻津代表会叩。
1948年元月 25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3-23 21:25: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远逝的帆影
    电影《上甘岭》的插曲《我的祖国》中有一段歌词:“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这应该是澧水河上的一个寻常的情景,故而居住在澧水河岸的人们对此歌有着与众不同的情感。澧水西来,关山一路逶迤而行,一半山影,一半帆影,给津市这个水岸城市平添了一份诗情画意。从1970年代起,澧水流域上游各县陆续进行阶梯式水利水电开发,相继建起滟州(澧县)、青山(临澧)、三江(石门)、江垭(慈利)等大坝电站,自此,澧水中上游逐渐断航,帆船渐无。起初,津市河段偶尔还能看到下面的这些小河帆船,不几年,这种帆船也见不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3-23 21:26: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k蟞龐 2024-03-15 10.10_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3-23 21:54:29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帖!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3-23 22:10: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史开均 发表于 2024-3-23 21:54
欣赏老师佳帖!为您点赞!

谢谢史局长的支持与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2 04:14 , Processed in 0.03673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