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35|回复: 0

津市的小吃(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3-25 10:05: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津市的小吃(三)
                                                                               文/全永德
       兰花豆
        1960年代初的兰花豆,也很稀罕,正宗的兰花豆是要将近八九分熟的新鲜豌豆,用小刀在上面划一道十字口,加少许盐再炸,不收粮票,五分钱一小碟,再加二两红薯酒,那味道,现在都在回味。我想,比鲁迅先生笔下的茴香豆,味道也不会差,也许更让人怀念。家乡是美好的,风土人情,点点滴滴都记在老津市人的心中。说说小吃并非为了吃,有人曾说“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山水之间”,爱也是有醉意的。弹指一算,老朽己近八十,记忆渐差,难免疏漏出错,回首这些小吃慢慢品味,也觉得有些地方特色,算是一景,特记之。
        米面
       北方有面,南方也有面,不过是米面,大米掺上一定比例的饭磨成浆,然后摸成面皮切成条,虽说汤、码和麦面差不多,但米面讲究宽汤,味道硬是不同,清爽入味,很适合津市人的口味。至于后来的炒米面,有人把米面条放在锅里加猪油炒,拌上黄豆芽不开汤,也别有一番风味。
        新合楼的包子
       要说面食蒸货,首推新合楼的包子,选料讲究,正宗的鲜肉芯子,从不作假,味道特鲜。新合楼的包子卖得也很讲究,从早晨卖到上午九点,没卖完也不再卖,一定要赶早,过九点就买不到了。留到第二天打火,所以,要吃新合楼的包子,伏油包子一咬,你得十分小心,不然嘴角流糖流油,拿起包子的手也会“沾光”,烫得你直叫,假如你图方便用舌头舔手臂上的糖,头一低,手自然向后一扬,那伏油包子的热糖热油就会滴在背上,这叫津市的一句俗语:吃包子烫背心。记得我姑父胡荣诚是老津市,曾经和郭始万是老店员同事。1960年代退休后随子女移居汉口,1980年代初,我出差到汉口,问他要带点什么津市土特产,他交代:“什么也不要,把新合楼的包子带四个。两肉两伏油共四个。”可见津市新合楼的包子并不比汉口冠生园的小笼汤包差,你信不信?再说津市人对包子有所偏爱,以前每年端午节,大街小巷的饭馆,从初三下午捡场,初三一整夜,初四一天一夜,初五凌晨收工,日夜加班蒸包子,到初五的上午九点钟前后,全部卖光,一个不剩。那个热闹景象,现在六十岁以上的津市人都会记忆犹新。除了包子,还有馒头、花卷、
金银卷、马蹄卷、蛋糕,值得一提的是馆里的蛋糕现蒸现卖,和糕点铺的蛋糕不同,吃在嘴里不发干,自然好进喉。
        芽子锅盔
        面食里的烤货也很有特色,老冰厂的芽子锅盔,又叫草鞋板,尤其是易善国师傅烤的,焦黄、喷香而不糊,撒点葱花、几粒芝麻更添了特有风味。三个锅盔可以饱一上午,价廉物美。要提到的是一文拐的路口建设剧院对门有个小老头也烤锅盔,他的锅盔是圆的,鲜肉芯子风味特别,焦、脆、飘肉香,吃的人赞不绝口。但老头脾气特大,每天十斤面粉,做完收工,从不加码,也不订货,这个规矩也许造就了他的名气。

                                                                      摘自《城市基因——津市文史丛书——文存卷上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2 04:51 , Processed in 0.03619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