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99|回复: 2

初到盐碱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3-26 20: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于乾松 于 2024-3-26 20:22 编辑




初到盐碱滩


高林


image.png



1970年10月7日,我们下乡高峰公社的全体同学来到距锦县三十公里的农场。在这片被称为“南大荒”的盐碱滩上,锦县28个公社建立了28个农场,农场员工以70届下乡知青为主,还有各个公社的部分社员。我下乡的地方当时叫高峰农场,后来改名为大有农场“新风青年队”。


] image.png
高峰农场部分员工集体照 前数第三排左五为高林

刚一下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地盐碱荒滩,孤零零的三排干打垒平房,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白天无水,晚上没电。进屋对面两排炕,门窗蒙着塑料布。一个屋住20人,每人只有八十公分宽度的地方,老电影里伪满时期的劳工房也不过如此。到了晚上,每个屋点一盏煤油灯。屋里拥挤,喧嚣,阴暗,空气污浊。当晚,我彻夜难眠,今后的生活就在这样环境中度过吗?

一声刺耳的哨声,惊醒了好不容易才入睡的我。赶紧起床,到食堂取水。连里规定(当年时髦部队编制,农场为连部,场长叫连长):每人每天一杯饮用水,用来刷牙和饮用;洗脸和洗衣服只能用野外大坑里的水。洗漱完毕,开始集合跑步,一边跑一边喊口号:“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争取胜利。”   跑步回来我吃到来农场后的第一顿早饭:一碗“五两”的高粱米饭,一碗白菜汤。虽然碗里有很多黑高粱壳和高粱籽,我还是就着少油的白菜汤吞了。当时每月每人12元钱票,45斤粮票,吃食堂。

又一声刺耳的哨声过后,开始上工。每人拿一把铁锹,冲上荒原。开挖30延长米下水线是我上午必须完成的任务。第一锹下去好吃力呀,费力一甩,只甩出半锹,都是大粘泥啊。北方的晚秋,凉风习习。我挥舞着铁锹,早已大汗淋漓,气喘吁吁。我竭尽全力,终于完成了30米定额。赶紧回去吃午饭,期盼多休息一会。

一声刺耳的哨声又分秒不差的响起。我挺起疲惫的身躯拿起铁锹,下午还要完成开挖另外30米下水线的新任务,这样的劳累和艰辛是我之前没有体验过的。晚上收工回来,一碗高粱米"籽"进肚,好像没吃一样。一狠心,一咬牙,一跺脚,再来一碗。然后看看打饭的窗口,其实还能再吃一碗。嗨,算了,不敢再吃了,一个月45斤粮票,如果一顿饭就吃掉1斤半,明天如何过。


image.png


右一为本文作者高林(摄于1974年)

当时高峰农场的领导班子由高峰公社派来的几位干部外加几位从城市下放的干部组成。农场员工由我们学校70届下乡青年为主体,再加上几位老社会青年、几位68界抚顺青年和几十位公社社员组成。军事化编制,农场一把手称连长,下设排和班。早晨到点起床跑步,白天干活,晚上学习开会,周而复始。每天劳动繁重,生活艰苦,像我这样感觉吃不饱饭的也不在少数。不过,很少有人敢抱怨,因为我们高峰农场的周连长经常趴窗根偷听人说话,农场员工稍一不慎就有可能大祸临头,轻者领导找谈话,重者开会批判,搞路线分析。

随着一声刺耳的哨声准时响起,新的一天开始了。下放干部鄢指导员,平日戴副近视镜,可能是为了彰显自己有学问,每天跑步时他都能想出新颖的革命口号,诸如“高举红旗,革命到底。大放卫星,万马奔腾。” 鄢指导员的目光总显得阴深莫测。他不仅喊出的口号别具一格,整人也很有一套。同学小黄因天生软骨病,干不了重体力活;另一个同学小刘因一封未寄出的家书,俩人双双被鄢指导员定为黑战士,惨遭批判不说,还被安排去劳动改造——掏厕所、起猪圈。当然劳动改造是不记工分的。

每天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使我饭量大增,只能寅吃卯粮。有一顿吃了四碗米饭,那可是二斤粮食啊,够分量吗?当时我疑惑地看着炊事班长那张麻子脸,最终还是没敢吱声。惹不起呀,每个人买饭时他都要抬起麻子脸看一眼是谁,看人下菜碟,区别对待。

白天精疲力尽的我最大的愿望就是中午能多休息一会。一天午饭过后,刚躺下就看见负责吹哨的王某向我走来,不由得恨从心头起,我抡起铁锹,直接劈向他的头颅……。一声凄厉的哨声突然响起,我一跃而起,方知乃南柯一梦。幸亏是梦,否则安有我命在。我拿起铁锹出门,刚好看见王某晃着脑袋,嘴里叼着一个哨使劲吹呢。我忍不住小声嘟囔一句:“他为啥不得个病呢,头疼脑热也行。”马上有人接一句:“最好得阑尾炎住院几天。”又有人说:“出门摔跟头磕掉俩门牙最好。” 当时还不知道有心梗、脑血栓以及癌症这些病名,否则全能用上。每天卖力准时吹哨的王某,如果知道农场员工对他的反感,不知会作何感想。

就这样,我们满怀革命豪情,吃苦耐劳近两个月,在大地封冻之前,终于完成了上下水线地作业。在广阔荒芜的盐碱滩上画出来十几条等距离直线。为明年种植水稻打下良好基础。终于可以回家了。

12月2号,我们几个同学步行五公里来到闫家公社,准备乘大客车先到锦县然后坐火车回家。结果却遗憾地得知:当天没有大客车到锦县。怎么办,明天再走?回家心切呀,一商量,走回去。走了几个小时,徒步25公里走到锦县。回家心情之迫切,可见一斑。






] image.png

中间为同学黄凯

附记:

昨日收到老同学黄凯发来老照片一组,看过以后感慨万千。那简陋平房,那盐碱荒原,那上下水线,那碧绿稻田。不禁赋诗一首:

        七律:忆当年

眼观旧照忆当年, 手持钢锹战荒原。
每日挖沟六十米, 汗水浇灌水稻田。
三排陋室前留影, 同学齐聚田梗边。
青春年少热血献, 锦县大有盐碱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3-27 07:14: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场景再现,学习 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3-28 14:28:5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珍贵的回忆,读来十分感人!欣赏学习,为美文点赞!

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7 23:02 , Processed in 0.03603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