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永志 于 2024-3-28 16:24 编辑
5 隆子县—哲古湖—藏王陵—昌珠寺—雍布拉康 2021年9月27日。 昨晚住隆子县的隆子河酒店。早上走路,出酒店右拐,沿着大街走到常德广场看看。三座人物雕塑吸引了我,他们都是隆子县出生、在中国历史上享有盛誉的名人: 一位是吞弥·桑布扎,出生于公元618年,藏族社会早期的语言文字家和翻译家,藏文创造者。他是吐蕃王朝赞普松赞干布(617年—650年)七贤臣之一,官至御前大臣。十五岁时奉藏王松赞干布之命,惜别拉萨前往天竺求学,曾奉命带领16名藏族青年,携许多黄金,途经异国的奇禽猛兽禁区,克服热带气候的不适,坚持前往天竺,拜师访友,受业于天智狮子和婆罗门利敬,学习古梵文和天竺文字。公元641年平安回到拉萨,在古喀尔玛如堡(现娘热民俗风情园东边的帕崩卡寺)潜心研究三年后,传承原有象雄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古印度等国的文化之优点,完善和创造了现用的藏文字。他以梵文50个根本字母为楷模,结合藏语言特点,创制了藏文30个根本字母;又从梵文的16个元音中造出4个藏文元音字母。吞弥还从梵文34个子音字中,去掉了5个反体字、5个重叠字,又在元音中补充了元音啊字,补充了梵语迦、洽、稼、夏、啥、阿(音译)等6个字,制定出4个母音字及30个子音字的藏文。 他又仿照梵文兰扎字体而创造出藏文的有头字:楷书,又仿照梵文“吐都”字体而创造出藏文的无头字:草书体。吞弥.桑布扎一生翻译多部佛经,著书八部,但在朗达玛武东赞灭佛时烧毁六部,现仅存两部。 一位是噶尔·东赞宇松(?—667年),又名禄东赞,藏籍称噶尔·东赞域松,或噶东赞宇松。据《旧唐书》记载,禄东赞“虽不识文记,而性明毅严重。讲兵训师,雅有节制。吐蕃之并诸羌,雄霸本土,多其谋也”。松赞干布即位之初,他曾受命为大论,辅佐赞普治理朝政,统一诸羌部落,开拓疆域,创法立制,巩固王权,功勋卓著。唐贞观十四年(640年),为松赞干布成功迎请文成公主,有“六难婚使”之美称。拉萨大昭寺和布达拉宫内至今完好地保存着描绘这一故事的壁画。666年(唐前封元年),噶尔·东赞在从吐谷浑故地返回逻些城,不幸途中染疾。667年(乾封二年),噶尔·东赞病逝于吐谷浑的日布。 噶尔·东赞死后,其子赞悉若、论钦陵相继担任大相,继续把持吐蕃的政权和兵权,威望甚至超过了赞普一族。699年(圣历二年),赤都松赞普发动政变,消灭论钦陵。噶尔·东赞第三子赞婆与论钦陵之子噶尔·莽布支(即论弓仁),率部众和一些族人投降唐朝,并且以“论”为姓,成为论姓的始祖。 第三位是塔波拉杰·索南仁钦(1073—1153),又名岗波杰,米拉日巴的大弟子,宋朝西藏著名佛学家,继承玛尔巴·米拉日巴一派噶举传承,阐发弘扬,成为塔波噶举体系的一代大师。幼年学医,稍长以医理医道驰名,有塔波神医之称。公元1104年出家受戒,从多师学法,约于1110年赴后藏甄地(聂拉木附近)投米拉热巴学法十三个月,奉师,命回前藏专修。1121年于塔拉干波地方建甘波寺,收徒布道,传授教法,著有《解脱道庄严论》,融合噶当派法于米拉热巴法,以“大印”为主、视徒众机宜分别传授“方便道”或“大印”,开一代噶决教法新风,故称塔波噶举。
2021年9月27日,我们和隆子县史志办的朋友合影留念。
上午,我们应邀参加隆子县委负责人召开的关于修建玉麦乡乡史馆的县直各单位负责人的联系会议。我们就实地考察后形成的感受,谈了乡史馆布展的意见,提出四个方案供参考。县委负责人最后强调,玉麦乡展览不是单纯的乡史,要突出表现玉麦人爱国戍边的精神,主题突出,思路要更开阔些。中午,县委设宴招待我们,也是为我们送行。下午,我们离开隆子县去拉萨。先到山南市,顺便参观山南境内的文物古迹,有哲古湖、藏王陵、昌珠寺。虽然走马观花,毕竟我有“到此一游”,记录如下:
哲古湖 措美县境内最大的湖泊,约66平方公里,属内流河,水源主要靠冰雪融化水为主。据传该湖曾以“达玛玉措”湖著称于古代本教朝圣之地,并与西藏著名的神山之一“雅拉香布”山为西藏古代南方朝圣之地,有着神秘的色彩。湖水冬季晶莹剔透,犹如一面明镜镶在草原上;春夏日节,湖水波光粼粼,与蓝天相接;泛舟湖中,尽览湖光山色,山清水秀的景致,令人心旷神怡;成群的野鸭、灰雁在湖中追逐嬉戏,水下鱼群畅游;加之该湖所处哲古草原,总面积达300多万亩,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可谓现代污染远离的纯自然绝美旅游胜地。我们在观景台停车,突然下起冰雹。
一般人不在墓地照相,怕不吉利;因为我这一辈子 就近一次,我不管不顾,请人拍照。
藏王陵 也称藏王墓,即埋葬吐蕃王朝赞普(藏王)和后妃的陵墓。现存最大的一组藏王墓区位于雅鲁藏布江的南岸,宗山西南,雅隆河畔,西藏自治区琼结县境内木惹山上下。正是我们从山南去拉萨的途中。这里附近的地面开阔,气候宜人,土地肥美,山川秀丽,自然条件很好。因此,在很久以前就是古代藏族的发祥之地,是创业藏王松赞干布的老家。自从定都拉萨之后,这里又成了吐蕃王朝的兴基立业的基地,受到高度的重视。也许除了自然条件之外,松赞干布还有一些怀念家乡故土之情吧,于是就把他的陵墓选择在这里了,其后不少的藏王都葬在这里。 昌珠寺 该寺位于山南雅砻河东岸的贡布日山南麓,距乃东县约二公里,属格鲁派寺院。建于松赞干布时期,据说文成公主曾在该寺驻足修行。寺中悬挂有一口铜钟。昌珠寺系吐蕃时期第一批兴建的佛教寺庙之一,重要建筑有大门、“乃定学”、措钦大殿名“乃定当”,大殿主像是莲花生。措钦大殿东西长45米,南北宽29米,里边有天井天棚,经堂有柱64根,主要佛殿三间,形式与拉萨大昭寺差不多。殿内有12座佛堂。寺庙前面是昌珠广场,广场上有文成公主塑像。地名由来:“昌”藏语意为鹞,“珠”意为龙,合起来即汉语鸥龙的意思。相传松赞干布修建昌珠寺时,填湖建寺,湖有恶龙,龙声引出大鹏,鹏降恶龙,湖水干涸,遂填湖建寺,昌珠寺由此得名,意为鹞龙寺。四周围的村庄为昌珠村,镇名也用昌珠。
昌珠寺
雍布拉康 安排在山南市吃完饭,晚饭后还要赶路去拉萨。这时我听说有文成公主的寝宫,我坚持要看看,宁可不吃饭。雍布拉康,位于西藏山南市乃东区泽当街道11公里的扎西次日山上。“雍布”意为“母鹿”,因扎西次山形似母鹿而得名,“拉康”意为“神殿”。雍布拉康是西藏历史上第一座宫殿。据史书记载始建于公元前二世纪。松赞干布时期由宫殿改作寺庙。文成公主初来西藏时每到夏季都会和松赞干布来这里居住。至五世达赖时又在原碉楼式建筑基础上修了四角攒尖式金顶,并将其改为黄教寺院。宫殿在山上,我准备骑骆驼上去,朋友告诉我往返不会少于两个小时。我不能太影响大家了,只好作罢。
……无奈,朋友给我和骆驼拍了张“合影” |
白塔,拍摄布达拉宫的最佳地点
2021年9月28日。 9月27日晚,山南党史研究室招待吃完饭后,继续赶路,晚上到达拉萨,住拉萨太阳岛滨河路维也纳酒店。9月28日,如愿以偿参观布达拉宫。我和一位朋友同游,他年轻,是我的向导和监护人,同时又是义务摄影师。我们从酒店打车,在布达拉宫白宫停车场下车,离预约进去参观还有一个多钟头时间,先登上白塔对着布达拉宫拍照。9点后,排队安检、购票,进场参观。我登上布达拉宫海拔为3718·9米处,此时时间是10点47分。12点左右,我们从布达拉宫下来,与另一位朋友会合,游览宗角绿康公园。
登布达拉宫(1)
布达拉宫 位于拉萨市区西北的玛布日山上,是一座宫堡式建筑群,始建于公元7世纪藏王松赞干布时期,距今已有1300年的历史。公元七世纪三十年代,吐蕃第三十三代赞普松赞干布迁都拉萨,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兴建布达拉宫为王宫。据史料记载,红山内外围城三重,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宫殿之间有一道银铜合制的桥相连。布达拉宫东门外有松赞干布的跑马场。当由松赞干布建立的吐蕃王朝毁灭之时,布达拉宫的大部分毁于战火。加上雷击等自然灾害,布达拉宫的规模日益缩小,甚至一度被纳入大昭寺,作为其分支机构进行管理。如今的布达拉宫只尚存有当时的法王洞和帕巴拉康。 1645年(藏历木鸡年),五世达赖喇嘛为巩固政教合一的甘丹颇章地方政权,由第司索朗绕登主持,重建布达拉“白宫”及宫墙城门角楼等,并把政权机构由哲蚌寺迁来。1690年(藏历铁马年),第司桑杰嘉措为五世达赖喇嘛修建灵塔,扩建了“红宫”。1693年(藏历水鸡年)工程竣工。以后,历世达赖喇嘛增建了5个金顶和一些附属建筑。特别是1936年(藏历火鼠年)十三世达赖喇嘛的灵塔殿建成后,形成了布达拉宫今日的规模。 整座宫殿具有藏式风格,高200余米,外观13层,实际只有9层。由于它起建于山腰,大面积的石壁又屹立如削壁,使建筑仿佛与山岗融为一体,气势雄伟。布达拉宫的主体建筑为白宫和红宫两部分。
登布达拉宫(2)
白宫,是达赖喇嘛的冬宫,也曾是原西藏地方政府的办事机构所在地,高七层。白宫因外墙为白色而得名,现存布达拉宫最古的建筑是法王洞。9世纪时,布达拉宫因吐蕃内乱遭到破坏,仅存法王洞。洞内供着据传为松赞干布生前所造的他自己和文成公主、尼泊尔尺尊公主等人并列的塑像。最顶层是达赖的寝宫“日光殿”,殿内有一部分屋顶敞开,阳光可以射入,晚上再用蓬布遮住,因此得名。日光殿分东西两部分,西日光殿(尼悦索朗列吉)是原殿,东日光殿(甘丹朗色)是后来仿造的,两者布局相仿,分别是十三世和十四世达赖的寝宫,也是他们处理政务的地方。这里等级森严,只有高级僧俗官员才被允许进入。殿内包括朝拜堂、经堂、习经室和卧室等,陈设均十分豪华。白宫的第六层和第五层都是生活和办公用房等。第四层是白宫最大的殿宇东大殿(措钦厦),是布达拉宫白宫最大的殿堂,面积717平方米,殿长27.8米,宽25.8米,内设达赖宝座,上悬同治皇帝书写的“振锡绥疆”匾额。布达拉宫的重大活动如达赖坐床典礼、亲政典礼等都在此举行。 红宫,位于布达拉宫的中央位置,外墙为红色。宫殿采用了曼陀罗布局,围绕着历代达赖的灵塔殿建造了许多经堂、佛殿,从而与白宫连为一体。红宫最主要的建筑是历代达赖喇嘛的灵塔殿,共有五座,分别是五世、七世、八世、九世和十三世。各殿形制相同,但规模不等。其中最大五世达赖灵塔殿(藏林静吉)殿高三层,由十六根大方柱支撑,中央安放五世达赖灵塔,两侧分别是十世和十二世达赖的灵塔。五世达赖灵塔殿的享堂西大殿(措钦鲁,亦名司西平措)是红宫中最大的殿堂,高6米多,面积达725.7平方米。殿内悬挂乾隆帝亲书的“涌莲初地”匾额,下置达赖宝座。整个殿堂雕梁画栋,有壁画698幅,内容多与五世达赖的生平有关。在红宫的西部是十三世达赖灵塔殿(格来顿觉),建于1936年,是布达拉宫最晚的建筑。其规模之大也可与五世达赖灵塔殿相媲美,殿内除了灵塔,还供奉着一尊银造的十三世达赖像和一座用20万颗珍珠、珊瑚珠编成的法物“曼礼”。红宫中的法王殿(曲结哲布)和圣者殿(帕巴拉康)相传都是吐蕃时期遗留下来的建筑。法王殿正处在布达拉宫的中央位置,它的下面就是玛布日山的山尖。据说这里曾经是松赞干布的静修之所,现供奉着松赞干布、尺尊公主、文成公主以及大臣们的塑像。圣者殿供奉松赞干布的主尊佛——一尊由檀香木天然形成的观世音菩萨像。红宫的屋顶平台上布满各灵塔殿的金顶,全部是单檐歇山式,以木制斗拱承托外檐,上覆鎏金铜瓦。顶端立一大二小的三座宝塔,金光灿灿,煞是耀眼。屋顶外围的女墙用一种深紫红色的灌木垒砌而成,外缀各种金饰,墙顶立有巨大的鎏金宝幢和红色经幡,体现出强烈的藏式风格。
游览宗角禄康公园
11时许,出布达拉宫,游览宗角禄康公园。因为晚上要看大型实景剧《文成公主》,在街上找一个地方吃完饭后我们回酒店休息。之后,打车去剧场。演出9点开始,快11点结束。 《文成公主》大型实景剧是由域上和美集团、拉萨市布达拉文旅集团斥资打造。全剧以壮丽的场面、恢宏的气势、跌宕的情节震撼人心,以美妙的音乐、动人的故事、婉曲的情感扣人心弦,把中国实景剧带到了一个崭新的水平。作品深入汉藏历史文化、民族风俗、自然景观中发掘资源,以人工舞台结合自然山川,以高科技手段呈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把戏剧、音乐、舞蹈和现代舞美手段融为一炉,构成华美乐章。《文成公主》大型实景剧,演出时长90分钟,分五幕:《大唐之韵》 《天地梵音》、《藏舞大美》、《高原之神》、《藏汉和美》。讲述了大唐文成公主与吐蕃王松赞干布和亲的故事。在文成公主曾经扎营的拉萨慈觉林村,循着公主的足迹,叩响历史的回音,把时光推回到1300多年前 ,再现了文成公主历经艰险的漫漫征途和曲折起伏的心路历程,演绎出大唐盛世的爱情传奇,传唱了汉藏和美的动人史诗。
文成公主剧场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