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张雪英 于 2024-3-31 06:56 编辑
每周的星期五下午2点钟是我们鼎城老年大学的诗词课的时间。
星期四晚上我接到周晓思班长的电话,她特指排我在班上作课前十分钟的"思政课"讲解。 思政课思政课顾名思义是与政治有关的课,当时,我考虑到这个任务虽然只有十分钟,但对我却有着很大的考验性,我搞文艺可以,搞政治是大大的不行,我竭力推辞。可思思班长,把班长的职能发挥到了极致,一通夸赞加鼓励,她就顺利的完成了任务,而我却留在原地发呆,心里犯着嘀咕:"这个课对我很陌生啦″?可我偏偏就不服输:″咱不会,就学"!
连夜我就就查资料,从廉洁清政的方向开始着手,以司马迁《大义退玉壁》的故事作为重点讲解。
方向定下来了后我就开始写稿子,在反复审查和熟悉稿子后,我的心才放下来,"胆怯”二字也被吓跑了,踏踏实实睡了个好觉。
第二天,我以饱满的热情走上讲台,讲起了司马迁《大义退玉壁》的故事…
虽然这是我第一次讲"思政课",没经验,但我愿意学,在学习中增涨知识,积累讲"思政课"的经验,传播正能量。同时也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下面是我讲的"思政课"内容
尊敬的刘老师,班长、各位同学大家好!我叫张雪英,今年60岁,按学校的要求,班长的指排,今天由我为大家在课前讲十分钟的思政课。
今天我为大家讲的故事叫《大义退玉璧 》。
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 任太史令时,朝中最得势的将军李广千方百计想拉拢他,便派家人给他送来一对珍贵的玉璧。司马迁之女见这对晶莹透亮的玉璧非常喜欢,司马迁却深情地开导女儿说:“玉璧贵在无瑕,人也应如此。如果我收下这对玉璧,心灵上就会留下斑污,并要受制于人。”说完便命人把玉璧退了回去。
这个故事展现司马迁他对于清正廉洁的坚持和决心。在面对权力和金钱的诱惑时,他坚决拒绝收受珍贵的玉璧,并以此教育女儿,强调了保持心灵上的廉洁比物质上的拥有更为重要。
这个故事不仅体现了司马迁个人的高尚品德,也对我们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提出了重要的借鉴意义。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可能因为私欲膨胀、见钱眼开而丧失原则,导致贪腐受贿,最终害己害人。
司马迁的故事提醒我们,应该常念律己之益,常思放纵之害,严明纪律、严守规矩,自警自律、慎独慎微,廉洁从政、拒腐防变。同时,我们也应该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和管好家人,营造清正廉洁的家庭环境,为实现“中国梦”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生态。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拿人手短,吃人嘴软”的道理,保持清正廉洁、始终如一是十分重要的。一旦行差踏错,可能会因小失大、受制于人,如同溃堤之水,一泻千里。
司马迁的举动并不是因为他不爱珍宝,而是因为他更追求心灵上的廉洁。这种廉洁不仅是个人品德的体现,也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量。
我十分钟的"思政课"讲完,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鼓励的掌声。
原来学习一个新的内容能够让一个人的心灵得到净化,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从行动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