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津市吴若愚 于 2024-4-6 09:13 编辑
《中医五脏四季饮食疗法——春季养肝》(六)
肝脏疾病常见症候
1.肝血虚
肝血虚证是指肝血亏虚所表现的症候。其发病原因有:一是生成不足,可由脾胃气虚运化力弱,导致化源不足,营血生成减少;
另一种原因是失血过多所致,可由各种外伤失血过多、产后大出血、胃病出血(消化道出血)、痔疮出血等引起。上述两种原因均可
导致血虚,而肝脏是主管储藏血液的,血虚直接影响到肝。《素问.五脏生成篇》指出:“故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肝脏能储藏人体大量血液,并通过肝气的调节,供给各个器官组织的需要。当人入睡的时候,血液随着肝气趋于平静回流到肝脏,使分布在其他方面的血液相对减少,当人醒觉和运动的时候,血液随着肝气的布散,运行于脉管之中,使需要的部分得到补充。肝开窍于目,眼睛得到肝血的滋养,才会产生正常的视力。人体四肢的运动,由筋所主管,只有筋脉得到肝血的滋养,才能产生正常的生理活动,所以足部得到血液的滋养,才能行走;手指得到血液的滋养才能握物;手指得到血液的滋养,才能摄取物品。
由此可见,肝血不足主要以肝藏血功能失调为表现,可影响到肝所主的目、筋、爪等的功能。在女子则可见月经不调。主症一般见到头晕耳鸣,面色萎黄或面白无华,爪甲(指甲)色浅淡,失眠多梦,心悸易惊,视力减退,或成雀盲;或见肢体麻木不仁,关节拘急
不利(俗称抽筋),手足震颤,肌肉跳动,女子则多见月经量少,色谈,经期后延,甚则闭经,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
肝血虚的症侯可见于多种疾病当中。如头痛,眩晕,视物昏花,夜盲症,失眠,心悸,胸痹,月经不调,闭经等。
血虚在预防上应该注意,长期脾胃虚弱,运化无力,不能化生血液,必然会出现肝血虚之症。因此必须积极治疗脾胃病症,只有脾胃之气健壮,气血才能充足。肾气衰微,肾精亏损者及时予以补肾填精之品,可以防肾精不足涉及到肝。
对于各种出血所导致的肝血虚症,应找出出血原因给予针对性治疗,把血止往,才能从根本上社绝血虚的成因,如鼻衄、咳血、吐血、便血、尿血、月经过多,甚至崩漏、痔疮等。否则仅凭养血补血之品,只能是扬汤止沸,无济于事。
除药物治疗外,进食一些具有补血的食物也是有意义的。如圆肉、红枣、猪肝、羊肝、排骨汤、乌鸡汤、甲鱼汤等。春季还可多食菠菜、胡萝卜,都有补血作用。
在肝血虚康复过程中尚须注意以下儿点:
(1)勿长时间看书,看电视。
因肝血不足,目少滋养,眼睛极易疲劳,如长时间看书、看电视可使肝血受损,眼睛受到伤害,视力下降,患者感到眼睛疲惫不堪,重者可见视物不清。故用眼应适当缩短时间,并可配合做一做眼保健操,并向远方跳望,看一看绿色植物。
(2)晚上睡觉不要太晚
肝血虚之人本易失眠多梦。故患者不要在晚间过分娱乐,如打麻将等,劳心费神,暗耗阴血。也不要看暴力电影、电视,以免情绪激动,入睡更难。
(3)劳逸结合,注意体力
肝血虚之人稍劳即感疲倦,故不论工作还是操持家务,均应量力而行,不可过度劳累。当然这里不仅指体力而言,脑力劳动也是
如此,在学习或工作之时,有疲倦感,就休息一会儿,以免劳累太过,使气血受损,加重病情。
(4)进食应勿过于油腻
一般人都认为虚则补之,饮食应该吃一些好的。因此鸡鸭鱼肉在所不忌。但实际上往往事与愿违。因血虚之人消化力弱.大鱼大肉反而消化不了,患者更感觉院腹胀满,暖气,吞酸。此时应少量多餐,进食一些富有营养的食物,如牛奶、小米豆粥、鸡汤、排骨汤一类,配合调补肝血的中药,往往可收到疗效。
摘自《中医五脏四季饮食疗法——春季养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