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五脏四季饮食疗法——春季养肝》(十 四)
2.春季养肝方法
春季,人们应该晚些睡眠,早些起床,穿上宽松的衣裤,在庭院中漫步,使精神愉快,胸怀舒畅。这是适应春季养生保肝之要点。基本方法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清静养神亦养肝
精神保养的方法很多,但善养神者可以“恬愉”二字概之。所谓“恬愉”即指思想宁静,愉悦自得。古人很懂得“恬淡虚无”的道理。唐代孙思邈在谈到养生长寿之道时,曾提到“十二少”,即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喜、少怒、少好、少恶行”。其核心思想便是提倡“少私寡欲”、“修身养性”,这是保持思想清静的前提。春秋时期的老子特别提出:“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历代养生家都从不同角度强调“绝私念以养其心”,“若能清心寡欲,久久行之,百病不生”。反之,若“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修身养性之所以能养生健身,是由于道德水平的提高,可以促进人际关系的改善,减少不愉快的纷争,有利于思想清静。少私寡欲主要是指不过分计较钱财,不追求虚名,不好色纵欲,不沉醉于美酒佳看,不狂妄,不嫉妒别人;以避免七情过于激动而影响思想清静,这就是古人所谓的“除六害”。此外,为了内心的清静安宁,古人还主张“抑目静耳”。因为耳目均为接受外界刺激的主要渠道。目清耳静则心静神宁。“少私雾欲”是为了“精神内守,病不自生”,并不是“超尘脱世”或“无所作为”。是要人具备”心平气和”、“泰然自若”的心理素质,以达到思想宁静之目的。
喜、怒、悲、优、思、恐、惊、中医称为七情。喜由心主、思由脾主、悲由肺主、恐由肾主、怒由肝主,这五情又称五志。七情与五脏健康相关,七情蛰藏或抑制,属阴;七情发泄或兴奋,属阳。在正常情况下,七情抑制(阴)与兴奋(阳),均能适度,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健康状态。若精神过度刺激,就会导致阴阳偏盛,身体免疫功能要到损害而发病。“惊则气乱”,是神经功能(精神)紊乱的生动写照。情志过度刺激可使五脏之气平衡协调的关系受到干扰或破坏,乃至产生精神的或驱体的症状。所谓“百病生于气”,是指气的异常,这是疾病的因素,把情志所伤当作病因落实到五脏如过怒伤肝,过喜伤心,过思伤脾,过悲忧伤肺,过恐惊伤肾。
(2)运动养生
运动可以保持机体的正常新陈代谢,使肝疏泄条达。运动可避免血液黏稠度增高、血脂升高及血管硬化等病症。适合的运动项目有散步、慢跑、体操、太极拳、八段锦、气功等。运动量应根据个人体质而定。
(3)中药保肝
养肝的食药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泻肝法:即指清泄肝火,防止口苦咽干、黄疸等病。常用食物有青蒿、龙胆草、黄芩等。
②温肝法:即肝功能因某种原因所致衰退时,使之得到旺盛或激发,从而恢复正常作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常用食药物有附子、肉
桂、乌药、吴茱萸等。
③养肝法:即指肝病的发生系肝阴不足需补充肝阴,使肝得到滋养,从而恢复其正常作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常用食药物有木瓜、
阿胶、五味子等。
④镇肝法:其作用与平肝法相似,但选食药物上不同,此方法多用金石之品,如磁石、铁落、龙骨、珍珠母等。
⑤清肝法:即指清解肝的热象,防止热极生火。常用食药物有西瓜、绿豆、丹皮、栀子、夏枯草、黄苓等。
⑥平肝法:即指当肝本身呈现出亢进状态时所采取的强制其安静的治疗方法。常用药食物有天麻、钩藤、草决明、菊花等。
⑦疏肝法:即指增强肝之疏泄作用,调畅气机,运化脾胃。常用食药物有:当归、郁金、川楝子、木香、川芎、香附等。
⑧柔肝法:即指对在肝本身由于失去濡润而呈现亢进紧张时所采取使之柔缓的治疗方法。常见食药物有花生、百合、当归、甘
草、芍药等。
中年人特别应注意脂肪肝、肝硬化和肝癌的威胁。饮食养护肝脏可以全身性地调节肝及其他脏腑功能,使机体活动协调,抵御
外来不良因素的侵害。
(4)饮食保肝
通过合理的饮食来调理肝脏的机能,以达到防病治疗的目的,这就是饮食疗法,关于这方面的内容,下一节有详细的介绍。
摘自《中医五脏四季饮食疗法——春季养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