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20|回复: 0

《中医五脏四季饮食疗法——春季养肝》(二 十 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4-7 11:53: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医五脏四季饮食疗法——春季养肝》(二 十 一)

             3.慢性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是指持续的肝脏炎症状态伴有丙氨酸转氨酶升高超过6个月。大多数慢性乙型肝炎一般都有急性乙型肝炎的病
史。由于病人的免疫应答不足,使感染性HBV颗粒持续存在导致连续的肝细胞损伤而引起。目前将慢性肝炎划分为三种不同的临床类型,即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和慢性obular 肝炎。

              中医认为,本病的形成多由于湿热余毒未清,残留于体内,缠绵不愈,损伤人体正气,又复加情志郁怒,饮食不节,劳倦内伤,使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和衰退,气血阴阳亏损而发病。
              第一,为湿热邪毒外袭,湿热毒邪侵犯人体,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正确,未能及时驱邪外出。湿热毒邪内蕴,壅滞于肝则肝失疏泄,条达失常,留阻于脾则健运失司,壅遏于血分则血阻气滞而见胁肋部疼痛。
              第二,为情志不调。情志抑郁,恼怒,气机不畅,肝失条达,无力助脾运化湿浊,致使湿热邪毒滞留于内而病情缠绵不愈。
              第三,为饮食不节。饮食冷热,饥饱不知自节,吸烟饮酒过量,损伤脾胃,运化失司,则湿浊内蕴,郁而化热,蕴结肝胆,疏泻条达失常,则见胁肋部疼痛。湿热蕴结日久,又可见气滞血瘀,痰血与湿热互结不得宣泄,则病情加重。
              第四,为正气不足。先天禀赋不足,或久病耗伤正气,劳倦过度,正气方湿,而无力驱邪外出,而邪留体内,蕴结肝胆而发为本病
              慢性迁延性肝炎临床表现如下:
              病状为乏力,食欲不振,肝区隐痛,厌食油腻食物,腹胀,部分病人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头晕,失眠等。
              体征见肝脏大小正常或轻度肿大,质地较软,有触痛或肝区叩击痛,脾脏无肿大。
              慢性活动性肝炎临床表现如下:
              症状为表面抗原阳性(澳抗)患者常感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厌食油腻食物,肝区疼痛,腹胀。有的可见体重减轻或有肝外表现如关节痛,发热,结节性红斑等。表面抗原阴性患者,临床除见上述症状外,常见皮疹,发热,闭经,座疮及轻度腹泻等。
              体征为肝脏肿大,质地中等,有压痛和叩击痛,约有四分之三的病人可触及肿大脾脏,严重者,可见蜘蛛痣,肝掌,男性乳房发育等。
             4.胆石病的诊断标准
              胆石病是指胆道系统(包括胆囊与胆管》的任何部位发生结石的疾病。临床可分为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及肝内胆管结石。
              胆石病属于中医“胁痛”、“黄疸”等范畴。临床上一般分气滞症、湿热症。右上腹胀满隐痛,或阵发性绞痛,痛引肩背,或伴有胃脘部胀满,厌食油腻,食欲不振,舌质谈红舌苔白或微黄,脉弦细或弦紧。
              (1)气滞症
              右上腹胀满隐痛,或待发性绞痛,痛引肩背,或伴有胃脘满,食欲不振,口干舌苔白,脉弦紧。
             (2)湿热症
             右上腹疼痛呈阵发性加剧,甚则绞痛难忍,痛引肩背,伴沉重感,高烧寒战,口苦,恶心呕吐,或出现巩膜黄染,尿黄,大便秘结,右上腹压痛。重者腹肌紧张,拒按,有时可触及肿大的胆 囊,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数或弦滑。
                                                                             摘自《中医五脏四季饮食疗法——春季养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2 05:08 , Processed in 0.03071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