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我区中小企业发展的建议 鼎城区人大代表 杨可政
鼎城是典型的农业大区,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是建设幸福鼎城不容迥避的现实课题,面对农业是软肋,以工业、商贸为核心的城市经济亟待做大做强的现实,全面实施“创新突破,产业突围”应该成为鼎城系统解决“三农”问题的首选战略。 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工贸兴则百业兴。哪里的工贸发展速度快,哪里就人气旺、经济活。因此,着眼发展中小企业,围绕农业办工贸、发展工贸促农业,走工业、商贸、农业比翼齐飞之路,无论是增加税收、发挥工贸对地方财政的支持作用,还是扩大就业,稳住就业基本盘,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确保社会稳定,无论是实现农产品转换延伸增值,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解决农产品卖难,都是一个带全局性、战略性的问题。 2023年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24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并提出“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力保护方面落实一批举措。”这是省、市、区委经济工作会议和本次人大会的工作报告的主旋律。 这说明,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春天己经来临,希望区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和“一委两院”对我区中小企业倾注更多关爱。 一、中小企业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目前我区中小企业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包括内部及外部两方面因素。在内部,中小企业缺乏科学合理的现代企业经营模式,有些中小企业还是以家族式作坊等形式存在,连基本的现代会计制度体系都没有建立。在生产方面缺乏市场信息,满足不了有效需求,产品质量有待提升;中小企业的产品主要集中于低端产业,附加值不高,很难为企业带来效益。企业管理者与生产者不具备相应的经验与能力,更由于规模小、条件差、知名度低等原因很难吸引到优秀的管理与技术人才。外部方面,由于其经营能力差、投资风险大,中小企业难以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获得与大企业同等的融资机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长期困扰着中小企业。 二、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1.推动“三送三解三优”行动走实走深。去年,省、市、区政府整体联动的“送政策、送温暖、送信心,解基层之难、解企业之难、解群众之难、优作风、优服务、优环境”行动,区政府领导和企业主管部门,聚焦企业群众的“急难愁盼”,化解了一批“操心事”,破解了一批“烦心事”,办成了一批“暖心事”,在企业反响很好。建议今年继续坚持,以便解决一批发展所需、政策所急、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的问题,不断提升企业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感。 2.提升政务质效,打好优化营商环境持久战。加大惠民惠企政策宣传力度,将“一件事一次办”落到实处,推动告知承诺制工作,严格落实涉企检查备案制度,防止检查过多过滥,搞好资金、用工、用能、用地等要素保障,着力解决企业动力不足、经费不够、人才紧缺等具体问题,人大要继续开展好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评议,全力推进稳经济增长“30条”,优化营商环境“15条”、促进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20条”等政策措施落地落实落细。 3.继续把“集聚人气”的文体赛事作为助推中小企业发展的有力抓手。去年,区政府主办、区总工会、区文旅广体局、区融媒体中心等单位承办的一系列“聚人气、促消费、兴产业”的如“音乐节、拔河赛、龙舟赛”等文体赛事,激活了投资和消费的信心,提升了常德江南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创新突破、产业突围”注入了动力。建议区政府今年继续用文体赛事为中小企业赋能。 4.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司法机关要着力优化司法服务,尽可能将各种涉企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诉前、化解在萌芽状态。区人民法院对于涉企的民商事纠纷,要快审快结,定纷止争,着力提升涉企率件的司法质效,尽快兑现胜诉企业的合法权益。监察机关要从严从快依法查处涉企职能部门公职人员“不作为、缓作为、乱作为”的行为,推动形成“亲而有度、亲而有为”的政商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