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906|回复: 3

读书·《荀子·劝学》篇(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4-13 19:5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永志 于 2024-4-14 09:26 编辑

读书·《荀子·劝学篇(一)

    按 “行万里路·平生旅游”已经编写了52篇,计划编60编,剩余的等我登录新浪永志博客后再在博文中选取。2023年6月27日,我在长沙火车站买车票准备去常德,在火车站的一家邮电书店买了一本赵又春著的《我读荀子》。之后,一直放在床头,偶尔翻翻。赵又春身世坎坷,1935年出生,1957年“从留苏预备部转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1960年底被开除学籍,1961—1979年,从事体力劳动和担任民办中学老师,1980年起在高校任哲学教员,1985年评为副教授,1986年—1990年任湖南师大马列部副主任、主任,1996年初退休。70岁开始写《我读论语》,相继由岳麓书社出版的还有《我读老子》《我读周易》《我读庄子》《我读孟子》《我读荀子》《我读孙子》等,形成“我读”系列著作。赵又春“读经典”系列有自己独特写法,糅注释、翻译、解说、批评、议论于一体,让人读来不觉枯燥,又能把握到经典原文的原意和作者的真实用心。特别是随时指出其对孔子的继承关系,发现和纠正一些对研究很关紧要的问题。以训诂考证和逻辑分析方法,澄清误读,引导读者自己思考,求得对原著的确解,还原先贤圣哲本意。我越读越喜欢,最近还想与岳麓书社联系,收集赵先生“我读”系列的全部书籍。我遵循“不动笔墨不读书”,写点读书笔记,加深理解。

我读荀子.jpg
赵又春著《我读荀子》岳麓书社出版

【原文】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文】古之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一根木料,哪怕直得符合绳墨,也可以通过熏烤把它弯曲成为车轮,而且圆得完全符合圆的标准,即使又将它曝晒烘干,不会再了;当然,需要长时间的熏烤才能达到这效果。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行为就不会有过失了。
【赏析】荀子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的本意是说:事物变化后的状态,同“原物”相比,不仅提高了某个性能的量度,而且可能获得新的、以至相反的性能,并且很难“变回去”了。荀子就是以此为前提,引出类比结论:任何东西,包括人中君子,都是能够造就更好并且把获得的新品质巩固起来。所有这些都是为“学不可以已”做论证。

【原文】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1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jìng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2。”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注释】:(1)干、越、夷、貉( mò):干国、越国:指的是春秋时期的吴国和越国,其中“干”也被称为邗国,后来被吴国所灭,因此“干”在这里用来指代吴国。夷族和貉族:古代对东方和北方民族的总称,这里泛指各少数民族。
(2)“靖共尔位”句:出自《诗经·小雅》:"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释义:你这个君子啊,不要老是想着安逸。认真对待你的本职,爱好正直的德行。神明听到这一切,就会赐给你巨大的幸福。
【译文】啊,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多么高;不面临深涧,就不知道地多么厚;不懂得先代帝王的遗教,就不知道学问的博大。干越夷貉之人,刚生下来啼哭的声音是一样的,而长大后风俗习性却不相同,这是教育使之如此。《诗经》上说:“你这个君子啊,不要总是贪图安逸。恭谨对待你的本职,爱好正直的德行。神明听到这一切,就会赐给你洪福祥瑞。”精神修养没有比受道德熏陶感染更大了,福分没有比无灾无祸更长远了。
【赏析】这段话承接的是“学不可以已”,而与上段议论没有联系,“故”字是发语词,同“夫”。这几句的意思是:学,就是创设认识条件,以求获得新知,成为不同于原始状态的人。

【原文】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1;吾尝跂(qǐ)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注释】
(1)《论语·卫灵公》:“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2)跂(qǐ)而望:踮起脚向远处望。
【译文】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比原来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的洪亮,可是听的人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赏析】荀子用这段话来挑明、同时论证上文暗示的意思:君子对于一般人,其优势在于更加“善假于物”,也即懂得“学”的意义啊。

【原文】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xiǔ),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译文】南方有一种叫“蒙鸠”的鸟,用羽毛作窝,还用毛发把窝编结起来,把窝系在嫩芦苇的花穗上,风一吹苇穗折断,鸟窝就坠落了,鸟蛋全部摔烂。不是窝没编好,而是不该系在芦苇上面。西方有种叫“射干”的草,只有四寸高,却能俯瞰百里之遥,不是草能长高,而是因为它长在了高山之巅。蓬草长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挺立住,白沙混进了黑土里,就再不能变白了,兰槐的根叫香艾,一但浸入臭水里,君子下人都会避之不及,不是艾本身不香,而是被浸泡臭了。所以君子居住要选择好的环境,交友要选择有道德的人,才能够防微杜渐保其中庸正直。
【赏析】此节没有深意,不过举五个例子来指正“邻居”和环境对于事物的存在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再据以申明君子必须慎于选择居处和朋友。实与“学”有内在联系:学,在很大意义上就是向朋友学习,在环境中熏陶。

【原文】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1);邪秽在身,怨之所构2。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3),林木茂而斧斤至焉4),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酸5,而蚋聚焉6。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注释】1)“强自取柱”,“柱”,“折”字之误;“柔自取束”,“束”,捆住。
2)构:造成。
(3)质的:质,箭靶;质的,箭靶的中心。张,设置。
(4)斧斤:斧头。
(5)醯(xī)酸:醋。
(6)蚋(ruì ):蚊虫。
【译文】事情的发生都是有起因的:人的荣誉或耻辱,都是他自己招来的,正反映了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肉腐了生蛆,鱼枯死了生虫,懈怠疏忽忘记了做人准则就会招祸。坚硬东西正由于其坚硬才容易被折断,柔软的东西正由于其柔软才容易被捆住;事物发展成这样,乃是自己的原因造成的。以同样的标准选择薪柴投入灶膛,先燃烧的必然是比较干燥的那些薪柴;都是平地,水首先流入低洼的地方;草木丛生,野兽成群,万物皆以类聚。所以靶子设置好了就会射来弓箭,树长成了森林就会引来斧头砍伐,树林繁茂荫凉众鸟就会来投宿,醋变酸了就会惹来蚊虫,所以人的言行可能惹祸招辱,所以君子必须谨言慎行啊。
【赏析】此节反复举例说明,事物所以如此必有其特定原因,而真正的、主要的原因乃在自身,即“吉凶祸福”都是主体自己某个品性引出来的。于此可见,荀子主张内因论亦即自因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14 06:51:09 | 显示全部楼层
道理深刻,举一反三,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4-14 08:48:39 | 显示全部楼层
海颜 发表于 2024-4-14 06:51
道理深刻,举一反三,学习了……

谢谢光顾,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26 14:46:44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作,欣赏学习,衷心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4 18:30 , Processed in 0.03858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