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150|回复: 1

澧县人民医院呼吸与重症科主任阳弢及其硬核团队:“呼吸”与共 让生命葱茏如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4-24 14:25: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mage.png
“呼吸”与共 让生命葱茏如昔
——记澧县人民医院呼吸与重症科主任阳弢及其硬核团队
文/图 易宗明

杨静一个个起死回生的患者,三年间“史无前例”的新冠疫情,无不彰显着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专业效能和使命初心。救死扶伤、不言放弃,让生命葱茏如昔;马不停蹄、风尘仆仆,守护生命健康,这是他们抗击疫情和守护生命的最好注脚
他们,就是澧县人民医院呼吸与重症科主任阳弢率领的硬核团队:主任医师张学军,副主任医师吴林、与2名主治医师,2名住院医师和13人护士,共同组成为一支技术过硬、使命必达的优秀团队。
image.png
界创新,解救患者之痛
患者舒某在县人民医院门诊照片诊断左肺肺不张,怀疑肺癌。这是五一长假的第一天,本来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医院值班、出门诊、抢救病人的而好不容易休假医生,面对科室会诊的召唤,风尘仆仆赶回医院。经过会诊,经支气管镜检查发现左主支气管新生物及豆腐渣分泌物,经病理活检证实为支气管内膜结核。镜下给药2周,共2次,15天后肿块消退。
1个月后患者康复出院了,殊不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护团队好几人的五一长假出行计划却不得不取消了。患者在暗淡中获得新生,家属心生感激,难掩激动,但大家知道,岁月静好,背后必须有人负重前行。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护团队,正是这样一群怀揣着使命和初心的提灯人。1988-2015年,澧县人民医院开展支气管镜检查6598例。支气管镜技术由诊断为主逐渐扩展到治疗,如支气管镜内膜结核的镜下治疗、支气管扩张的灌洗、吸痰,保持支气管管腔的通畅及球囊扩张、冷冻等治疗。2019年至今,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开展支气镜检查,并联合麻醉科,协助开展无痛支气管内镜检查和介入治疗。针对大气道狭窄,开展电凝、激光、支架植入、球囊扩张及光动力治疗等,迅速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症状,为恶性肿瘤患者的后续治疗创造了机会。
2021年1月16日,第三届中国呼吸学科发展大会在北京召开线上会议,澧县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在会上顺利通过国家PCCM规范化建设评审,被认定为“三级医院达标单位”。
2022年5月,医院儿科收治了一名咳嗽10天、发热8天的患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与儿科、麻醉科携起手来,成功实施了县内首例儿童支气管镜检查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术,顺利排出肺部大量痰液,并采集标本行病原微生物检查。术后,患儿症状明显好转,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这项新技术的成功开展,使患儿的病程明显缩短,从而填补了我县儿童支气管镜术的空白。
image.png
“逆行”而上,勇做抗疫先锋
2020庚子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危急时刻,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挺身而出,主动请缨,全员参战,每一场战疫都有大家的身影,他们毫无怨言,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使命与担当。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呼吸内科人的身影。” 2022年的初冬注定是不平凡的,随着“新十条”的发布,疫情全面放开,阳性患者顿然增多。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作为抗击疫情的最前线,每天接收的新冠危重患者最多,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同时还负责指导全院其他科室新冠患者救治工作。任务重,大家每天超负荷工作,接触患者,医务人员感染,往往是发着高烧,忍着剧痛也没有请假,带病坚持,没有一人退缩。大家选择集体住在科室,下班后强忍着疼痛互相打点滴,带病坚持,用行动诠释着医者的责任与担当,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的最后一道防线。
2022年12月27日,77岁的张婆婆(化名)感染新冠病毒后因呼吸困难、咳嗽剧烈、痰液粘稠难以咳出紧急送入医院治疗。张婆婆原本就有高血压等多种基础疾病,入院CT提示“白肺”程度已达80%以上,动脉血气分析提示氧分压仅39.63mmHg(危急值),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入院后,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为其制定了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抗病毒、止咳化痰、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等对症治疗方案进行救治。
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耐心指导和协助张婆婆进行俯卧位通气治疗,有效改善了张婆婆肺通气障碍的问题,经过近一周的静心治疗和护理,张婆婆动脉血气分析氧分压逐步提升到100mmHg,呼吸困难症状明显改善,生命体征现趋于平稳。
三年的抗疫岁月,他们把医院当战场,在没有硝烟的战斗中舍生忘死,以大无畏的精神和钢铁般的意志,谱写了一曲曲光辉壮丽的人生赞歌。
image.png
“呼吸”与共,打造临床研究高地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作为常德市全科医师及专科医师培训基地,而医院又作为长沙医学院教学单位,科室肩负着医疗临床和科研工作以及学院的教学任务,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对标国际前沿,积极推动科研创新,多个呼吸疾病领域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全面发展,尤其在肺癌、胸膜疾病、间质性肺疾病、慢阻肺及哮喘等研究方面,形成了特色重点研究方向,切实解决临床难点和患者需求。
早在1997年,医院派张学军到广州呼吸病研究所进修,师从钟南山院士。回院后,张学军用峰流速仪测量患者肺功能,了解患者哮喘情况,改以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气管哮喘主要依靠药物治疗而开展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支气管扩张剂治疗,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明显改善。
患者唐某某,男,62岁,呼吸困难,大汗淋漓,端坐位,病情非常危重,通过床旁胸片诊断为气胸。张学军实施改良后胸腔闭式引流术,在短短15分钟内,患者呼吸困难明显缓解,缺氧迅速改善。改良的胸腔闭式引流术,用气囊导尿管代替硅胶引流管,使胸腔闭式引流术又快又好,减少了病人痛苦。
image.png
医疗技术是立院之本,是医院前进的源动力。身为三级医院呼吸与重症科主任,阳弢更是常常率领团队到基层卫生院为基层医生和呼吸慢性病患者及其家属授课,详细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自我规范化用药、自我评估、自我监督的重要性。近3年来,科室大力提倡发展新技术,与患者呼吸与共,精心守护着患者的“呼吸安全”,各项新技术在科室普遍使用,呼吸类疾病诊断率和治疗效果不断上升,形成了澧水流域一张“金名片”。
image.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29 15: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图文并茂的佳作,欣赏学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1 09:25 , Processed in 0.03354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