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18|回复: 0

中共津市党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5-5 11:03: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津市万石诗 于 2024-5-5 11:04 编辑


第十章
第二节

五、甄别平反,调整政治关系

        1957~1961年,反右派、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反右倾、整风整社等政治运动接连不断。在“左”的思想影响下,在这一系列政治运动中,把一些人民内部矛盾当做敌我矛盾处理,使一批干部群众受到伤害,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挫伤了干群的积极性,阻碍了生产建设的发展。
        1959~1964年,中共津市市委根据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确实表现好的右派分子处理问题的决定》,按照省、地委的部署,为部分右派分子“摘帽”。1962年7至9月,中共津市市委先后四次召开科局长干部会议,传达地委关于甄别平反的指示精神,成立津市市甄别定案工作组,市委常委市监察委员会副书记周清晨、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牛永华任正副组长,对反右倾、三反、整风整社等政治运动中处理的案件进行重新清理,全面审查,甄别定案。甄别定案工作在肯定反右倾、三反、整风整社运动正确的基础上,对原处理的案件中事实有出入,定性不准、责任不清或处分不当的案件,重新审议,复查,予以纠正。到1962年底,甄别定案工作结束,全市共甄别三次运动中立案处分的案件341件,其中反右倾219人,三反99人,整风整社23人,撤销处分的101人,予以反平,恢复政治名誉,恢复原职或安排适当工作,其余仍维持原处分不变。
       此次甄别定案工作,虽然平反纠错不彻底,但对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产生了较好的效果。

六、 精简机构压缩城市人口

       1957~1959年,市人民委员会相继设立了市服务局、重工业局、轻工业局、手工业局、科学技术委员会,尔后,又将机构析置的有交通局、基本建设局、人事科、监察室、第一商业局、第二商业局,恢复农林科,设立物资管理局。市委设立工业交通工作部、财政贸易工作部、津市报社、市场工作委员会。
       根据省委关于大力精简机构,下放人员的指示精神,中共津市市委研究,并报地委批准,对下列机构先后撤销或合并,撤销服务局、重工业局、轻工业局、财贸委员会、监察室、物资管理局、科学技术委员会。交通局与基本建设局及原轻、重工业局职能合并,成立工业交通科,第一商业局与第二商业局合并为商业科,市委工交办公室、财贸办公室合并为工交财贸部,撤销津市报社。
1961年2月,成立津市市压缩城市人口领导小组,刘勤华任组长,下设办公室,贺彬生、杜慎植任正副主任。中共津市市委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压缩城市人口,充实农业,充实基层,加强生产第一线工作。召开市委扩大会议,全面部署,各部门各单位宣传动员 。全市压缩的范围和对象有:工交企业中的普通工、临时工、合同工及非生产人员,文教系统中的部分职工和教师,财贸系统中的合并、关停的食品企业职工,部分干部和家属。到7月22日,全市压缩1937人,其中回到农村参加生产186人,其余为编外退职、退休、留本单位从事副业。
       1962年,省委连续发出《关于全省国家机关精简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关于进一步作好精简和调整干部工作的通知》,中共津市市委继续开展精简下放工作,全市精简下放全民职工1450人,其中回到农村277人,转集体585人,到城市自谋职业371人,从事其他工作217人。1963年3月25日,根据省劳动计划会议精神,中共津市市委确定精简减少城镇人口办法:凡是能回乡的职工、手工业者、居民及其家属,动员回乡生产;组织上山、下湖、插社、插队;严格控制农村人口流入城市;缩小城市郊区。从4月下旬至5月,压缩全民职工1377人,其中回农村35人,转集体358人,留城市363人,退职退休84人,调出市外304人,从事其他工作233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4-27 08:57 , Processed in 0.03313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