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88|回复: 0

栎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5-9 21:24: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9年《丁玲文学》第4期发《栎子》
      在湘西北部山中,有一种植物不因土地的贫瘠,以其适应性强而漫山遍岭地生长,土语叫它“栎江子、岩背树”,我们则叫它“栎江子"。栎江子树书名栎子,它结出来的果实又叫橡子。
      它植株矮小,印象里基本都是在一米以下,总是一蔸一蔸地呼朋引伴生长,山野里,沟壑中,房檐旁,哪儿都容易见到它,除去以主人翁姿态占领主导地位的油茶外,栎江子树的优势是十分明显的。每到深秋,漫山的栎江子叶脉边缘微微卷起,在秋天的照拂下变成金黄,有的则成了火红,它以火一样的热情来拥抱丰收的深秋。这个时候,它满山满坡的绚丽身姿落入人们的眼帘,成为乡村大地上的一副美景。
      邻家后山有一片几分地的松林,年年松风阵阵,涛声响起,松针飘落,地上铺满一层又一层锈红的绵厚松针,隔远一望,好像一块大大的绒毯盖在地面。在这块大绒毯上,三三两两地生长着一株株的栎子,像是绣工们缀上去的蓬松开放的图案。
      雨水丰盛时节,走进丛林,山中潮气扑面,陈年老叶腐败的气息入鼻,溅落一身沁人心脾的凉爽,在我周身停顿,独有的草木芳香围绕,斜风织入,我是融身此间的一份子。我轻手轻脚地在丛林里来回,生怕被主人发现数落几句,那样子好像进了人家菜园子抢食主家饭桌上的食物。阳光从高高的松林缝隙间穿过落到地面,阴翳的林间光斑点点:圆的、方的、狭长的、斜斜织入的、不规则形状的,应有尽有。那些高低不平的地面以及栎江子树杈旁,有我要找寻的美食。我蹲下身来,在地面来回巡视,扒开散发出腐朽气息的松针和落叶,灵巧地采摘一朵朵拱出地面,撑开小伞的花骨朵。蘑菇们都一个个好奇地追闹着出来窥探地面上的秘密,结果被我揽了个满怀。我兴高采烈地捉回家,母亲会喜悦地配以佐料做成一道鲜美的菜肴。每在后山林间,听到柴门叩响,我便像贼一样的从里面飞快退出来,惋惜目光在那儿做短暂停留。其实,就算在自留地里抓住了也没多大的事儿,怪只怪我自个儿胆小。
      我热爱自然,钟爱着每一片带给我美味的旷野、山岗、树林,它们饲养我少年时代的胃,我给予它们权利看望一个少女地成长,还有岁月的容光。我偶尔来这里串门,填补相互的寂寞情分。
      “人是一种活动的植物,他们像树一样,从空气中得到大部分的营养,如果他们总是守在家里,他们就憔悴了”。我很早的时候翻开书本,看到这一句话,当时真是印象深刻极了就记了下来,后来知道这是美国思想家爱默生的话。我喜欢那些言简意赅的精髓,贴切地映照出生命里某个时间段中的状态,就像是为你量身打造。
      栎树,叶片椭圆形,底面颜色比正面淡,有薄一点的泛白,手感有些粗糙,在秋天,老了的叶片尤其如此,握一把栎叶在手,就是和它的体征交谈。此时,秋高气爽,时令把天空和地面撑开得更加空阔遥远,地面上的大人、小孩各自做着自己的事情,节气把大地上的万物裁剪成各自中意的模样,显现这一时期的特色和状态。栎梗在地面叉开,叶片微微翘起,色泽一片金黄,部分显现出棕红。栎子熟了,紧紧地镶嵌在叶柄,像孩子恋着自己的母亲,知道时节到了,作为种子要远离呵护自己成长的家园,它的生命之旅将开启另一种模式,离别前用这样的形式拥抱母亲。它外壳硬,是滴溜溜的圆或椭圆,呈棕红色,头顶上扣了一个小帽沿盖儿,使人联想起古时候男子头顶上的帽子,让人感觉饶有趣味又煞是可爱,它的肚脐在整粒果实的下部,是突出来的一点。
      我用镰刀把它们放倒,连同杂草背回家摞在院子里。栎子树木质好,又有火劲儿,把它塞进灶膛里,枝叶发出脆响,火苗噼里啪啦呼呼地燃烧起来,锅里的菜肴噗呲噗呲地发出声音,火苗映红了主妇们的脸,它是乡里人喜欢的柴火。
      秋天,父亲总是早早起床清拾院子,他取下悬挂在墙头的镐锄,镐锄宽边,闪着锋利的光芒,野草和矮小灌木纷纷倒下。父亲把晒枯萎的草木拢成圆锥形用来烧火土灰。
      火土灰恣意燃烧,我摘下成熟的栎江籽 ,用细长的竹签穿过去放进燃烧的火堆里。不大一会儿,“嘭、嘭”的声音传入耳膜,我赶忙用棍子拨开,栎江籽熟了,外壳膨胀开来,露出了发胖带黑的肉质,这些无一例外进了我的肚子。栎江籽儿散发着诱人的香味,馋得勾出了肚子里面的馋虫,不过,这种籽实有微微的涩味,然而,带着涩味的栎江籽仍然不能抵消我年少对它的猎食。
      母亲有时会笑着说,馋鬼。
      据《本草纲目》记载,橡子富含的微量元素对人体有收敛和调理脾胃、排毒、减肥等保健作用,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在早些年,湘西北的农人虽不懂得如此之多,学问也少,但从当时整个时期来看,正是分田到户的时节,勤劳简朴的人们运用智慧和遗留下来的土方法让自己的一日 三餐由贫瘠变得富有风味。
      栎子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栎子豆腐在这一时期堂而皇之地走上桌子,点缀庄户人家的生活。
      首先,女人们会上山把栎子采摘回家,放在箪子中在自己的院子里晒干,用石磨碾破去壳。然后用桶或者盆装上和水浸泡五至七天,每天换一两次清水,因为里面的单宁,对口味会产生涩的影响。女人会在这时卖力地干活,把颜色晦暗的水倒出来,把清亮亮的水倒进去,倒出来,又倒进去……如此反复几天,她们愿意把最好的口味呈现出来,博得丈夫和孩子们的赞许。栎子泡好了,女人又从墙头取下磨扒勾,磨扒勾与磨手勾连在一起推动,石磨咕噜噜地转动起来,一圈又一圈,无数的圈连下,浆在石磨周身涔涔溢流,磨好的浆用包袱滤渣,包袱用的布是纯棉的。
      然后生火,把滤去渣的浆放进锅里慢慢熬煮,又掺进一定比例的石膏,石膏起到
细嫩光滑、含水量多、色泽洁白的作用。过了些时候,待到成色好了,浆也浓稠熟了就起锅,又在桌子上垫上纯棉的布,棉布是放在桌子上的一个木框中,用木瓢把浆倒进框里的白布,慢慢挤压成型,最后用锅盖压在上面,放上一块大砖,几个时辰之后,细嫩紧致的栎子豆腐就大功告成。小时候,母亲这样做过豆腐,至今印象深刻。
      唐代皮日休有一首《橡媪叹》,诗中写道:“秋深橡子熟,散落榛芜冈,伛伛黄发媪,拾之践晨霜。移时始盈掬,尽日方满筐,几曝复几蒸,用作三冬粮……”从诗中可以看出,唐代末期橡子还是民间的一种粮食。
      乡里人亲热,有时候,主妇们做好了野味豆腐,往往会给邻家送上一块尝鲜分享。栎子豆腐一般的做法是往锅里浇上油,用刀子把它们划成小块两面煎炸,又淋上些许水,放上葱姜蒜辣椒之类的调味品烹制,遂形成一道色香味俱佳的菜肴,调动着人们的胃口。
      乡村大地上的事物萌芽,生长,运用,和生活其间的人们总是息息相关,乡村里的事物和人们总会互相缠绕的联系起来,他们组成一种千丝万缕不可分割的亲密关系,在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叠加的日子里相知,相惜,相连,又相忆。穿过时间的长廊之桥,还会脉络清晰得以一片叶,一粒果实地回想让记忆回味绵长,醇厚悠远。
      时光悠远,我到现在还时常忆起用小竹签插着栎子,让它的肚脐贴着地面旋转像陀螺一样玩乐的情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7 12:36 , Processed in 0.03147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