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20|回复: 1

难忘知青岁月——记忆里的小山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5-11 13:33: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于乾松 于 2024-5-11 13:35 编辑





难忘知青岁月——记忆里的小山村




image.png


​本文作者何运先

    2010年仲夏的一天,乡下朋友小光来电话,请我们参加他儿子的婚礼。那天我带着老婆,约了几个一起下过乡的同学,开车回到第二故乡。

]      老婆自从1979年回城后,再也没回来过,这是她三十多年来第一次重返下乡地,她不时赞叹村中的变化和美景。虽说我每年都来,但没太注意村里的景致。老婆的话,让我开始重新打量这座小山村。

     过去这可是个非常美丽的地方,单说村的名字就让你觉得美——景家口子。村子坐落台集屯东,与锦州市太和区的汤河子毗邻,属锦西县管辖。整个村子隐蔽在山窝窝里,东、西、北三面都是山,南面的小山口处,建了一座四、五个足球场大小的水库,水库东边有条小路通往村里。

    夏天的时候,村中小溪清澈的泉水把整个村子分为东、西两个部分。清晨,时常看见三三两两的村妇在河边洗衣服,男人们牵着牲畜到小溪里饮水。下雨天时,河水涨满河床,孩子们就会在河边嬉笑打闹,拦水筑坝,特别热闹。由于不缺水,村里四周山上的各种树木,长得很茂盛,村北面建有果园,种植着苹果、梨、桃子等果树,还建有一个养鱼溏,再靠北有一所小学校。

  大队部在村东河边稍靠南一点的地方,每到晚上,许多男女老少集聚在那里,有时放电影,有时开会,很是热闹。大队部两个大高音喇叭,平时用来广播重要通知或者来电话喊人。大队部里有一对纯牛皮包沙发,当年送大队书记去公社开会,我曾把那个牛皮沙发放在了拖拉机后斗上,让书记坐着,很是风光。

    青年点位于村西山下,大约有六、七间,当年我房间的门在房子的北面,带有走廊,房间采光很好,冬暖夏凉。下乡时我算不上最勤快的,但每天烧炕是我必做的事情,夏天也如此。冬天烧炕用青年点供应的煤,夏天烧炕用我早晨上山拾的柴草,有时候也用拖拉机不用的废机油。直到现在我没有腰腿痛的毛病,跟我一个屋子的同学也都受益了。

     青年点北面建有篮球场。晚上收工回来,有时我们就打会儿篮球。青年点南面是块菜地,能种各种蔬菜——黄瓜、烧瓜、茄子、豆角、小白菜等等。

    1977年的六七月份的一天上午,因拖拉机被送到农机场去修理,我睡到上午九点才起来,到洋井旁边洗漱时看见老贫农在收拾菜园子。那时我还真是眼里有活,我马上找了一副桶,想去厕所里掏粪,帮老贫农的菜园上粪。大厕所建在青年点北面,掏粪时我本来非常小心,生怕弄撒了。越怕越出事,脚下一滑,粪撒了一地,弄得自己满身是粪。

    青年点南面的西侧种了一排树木,就象一道墙,围成一个院子。晚上的时候,我们几个男青年就在院子里一起唱唱歌,当时最爱唱苏联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多数时间大家在一起唠嗑,天南海北地乱侃一顿,感觉很有意思。

   那时村子里约有150多户人家,五六百口人。村里跟我们同龄的人也不少,小光就是其中一个。我跟他哥——新哥一起开着大队唯一的一台拖拉机,小光在林业队当会计。我们时常给林业队拉东西,车也放在林业队,所以跟小光交往很多,友谊也一直持续到现在。

     我们二小队的队长姓刘,是个老头,总把我看成小孩子,处处照顾着我。刚到小队时,他分配我跟妇女们一起干活——给庄稼喷洒农药。乐果的味道可不好闻,最难受的是周围全是妇女,就我一个男的,我一天也说不了几句话。

    妇女队长是大队赤脚医生的老婆,人很好,担心我憋屈出病来,总是主动嘘寒问暖。过了几天,队长才把我调到男人堆里——跟大马车。开始队里的男人们也不把我当回事。有一次拉土,我一个人用了20分钟就装了整整一大马车,这才让他们另眼相看,开始把我当成真正的男子汉。


image.png ​
本文作者何运先


      秋收季节,小队在村东山坡上建了一处场院,把收割来的苞米、高粱堆放那里,队长分派我和另一个同龄伙伴——杨义一起看护场院。

      白天我一个人看护着两三台195柴油机,需要保证机器正常运转,用它们作动力,带动脱粒机,给苞米、高梁脱粒。晚上我就睡在场院的小房子里。

    记得队里还有个身有残疾的大哥,名叫秀山,人特别聪明。在我修理机器的时候,他从不说话,只是在旁边静静地看,看懂了就伸手帮我,慢慢他学会了修理机器,而且活干得干净利落。他还有个妹妹,名叫秀枝,有一双不大不小的眼睛,不到一米六个子,显得小巧玲珑,从不多说话,总是笑笑的。那时的我还不太会抽烟,杨义说抽口烟就不怕蛇咬了,所以我就跟着抽起烟来。秀枝知道后,时常从家里装一小口袋烟送给我。后来我到大队开拖拉机,跟他们的接触也就少了。

    现在我时常能见到小光和新哥,其他人有三十多年没见。听说杨义搬到葫芦岛市里,秀枝稼到了锦州城内。我回过几次村里,都没有见到过秀山。刘队长早就去世,听说他儿子还在村里,生活得还可以。赤脚医生一家也去了葫芦岛。

    时过境迁,物是人非。村里的房子比过去多出了近一倍。青年点被村委会卖给了村民,原来的房子已被拆掉,原址上盖起一排新房子,小队部现在变成工厂。村中主要街路修成了水泥路面,还安装了路灯。公共汽车也从村中经过了。面对这许许多多的变化,不知为什么,我还是怀念下乡时候的小山村。




​ image.png
本文作者何运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11 15:54: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老师长篇佳作,欣赏学习为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7 13:01 , Processed in 0.03518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