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于乾松 于 2024-5-11 13:57 编辑
难忘知青岁月——进入腊月门
尚杰
进入腊月门,转眼就是年,年味越来越浓。这时候,农村家家户户沿袭传统做三件大事——杀猪、淘米、做豆腐。缺了哪样,感觉年都不热闹,算不得完美。
那时家家户户都要杀年猪——有钱没钱,杀猪过年。天气寒冷,挡不住村民“杀猪”的热情。杀猪是件大事,不管谁家杀猪,当天主人都要把亲戚朋友请到家里大吃一顿,美美分享。还要拿出一些猪肉送给亲朋好友。意思是:有福同享,有肉同吃。很多年来,这种习俗一直在延续……
​​
淘米——实际上应该说是做黏豆包(年饽饽)。这是进入腊月门,家家户户要做的第二件事 ,也是村民一年中所盼望的又一件大事。黏豆包有大黄米、黏高梁米和江米面三种,是春节期间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主食之一。过年时做黏豆包已经成为当地浓郁的地方习俗。
​]
到了腊月,老乡们都开始磨豆腐。豆腐与“都福”谐音,可以讨一个好彩头。乡亲们都希望有福气,过一个安稳年,也盼望来年的生活越过越好,况且豆腐好吃又实惠。各家做豆腐,也就成了过年必做的第三件大事。
​]
腊月里,村子里变得非常热闹,杀猪的杀猪,淘米的淘米,做豆腐的做豆腐。火炕、老烟和老酒,让空气中弥漫着浓浓年味。
有些知青,腊月里会被邀请到老乡家里做客。 炕桌摆上酸菜粉条、猪血、大肠等几个杀猪菜,黏豆包蒸熟后两面用油煎一煎,再用铲子把豆包压扁,装盘后撒上白糖端上餐桌,简直是太美味的大餐。
知青和老乡盘腿坐在火炕上,杯中倒满白酒,品品酒香,尝尝菜香,闻闻饭香,享受一次当地风味美食,体验难得的神仙般的日子。
老乡们用自己的巧手和智慧,丰富着自己的过年饭,日子越过越有滋味,福气越来越旺。回想起那时的饭菜,津津有味;回想起那时的生活,艰苦而美好。
本文作者尚杰(摄于1976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