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津市万石诗 于 2024-5-20 06:28 编辑
第十二章
第四节 整党建党
一、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
1969年2月13日,常德地区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批准,成立中共津市镇革委会核心小组,由军队代表杜家勤、胡学明、地方干部刘高科、赵大生组成,杜家勤任组长。镇核心小组行使党委职权。1969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提出,要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要继续开展“文化大革命”。九大后,镇革委会运用多种形式,传达宣传九大精神,开展群众性的学习活动。继续、深入开展“斗、批、改”运动,发动群众大揭“阶级斗争盖子”,开展革命大批判,重点解决队伍不纯,领导班子“坏人”掌权的问题。8月8日,镇革委召开全镇各级革委会成员、工宣队负责人和专案人员会议,地革委主任景林到会讲话,指出津市在斗、批、改运动中存在的问题,要求津市军民团结一心,立即掀起一个以围歼无政府主义为中心的扫除“六害”(个人主义、自发单干、无政府主义、反动资产阶级的多中心即无中心论、资产阶级派性、极“左”思潮)的群众运动。15日,召开全镇军民狠反无政府主义万人誓师大会,镇革委副主任刘勤华、武装部长李桂春、地革委副主任刘传禹先后讲话,指出无政府主义十种表现形式,提出贯彻中央“七·二三”布告狠反无政府主义的要求。会后,全镇掀起大揭发、大批判、除“六害”、抓好权的高潮。“斗、批、改”历经四年才基本结束,由于“斗、批、改”是文化大革命“左”的错误在各个领域的具体化,对问题上“纲”上“线”,施以高压手段,最终导致了阶级斗争的扩大化。在此期间,地革委会调整了津市的领导班子,刘勤华、刘忠湘、李桂春、周清晨、高汉泉、吴秋桂、刘宗贤、郭春荣先后任镇革委会副主任。郑仕璞、郭贻万为镇革委会常委,刘勤华、郭春荣任中共津市镇核心领导小组副组长,李桂春、刘忠湘、武序民、周清晨、郑仕璞、郭贻万、高汉泉为核心小组成员,不久又撤销刘高科镇革委会副主任、地革委会委员、镇核心领导小组成员职务。 1970年2月,镇党的核心领导小组召开会议,研究开展“一打三反”(打击反革命破坏活动、反贪污盗窃、反投机倒把、反铺张浪费)运动,2月20~24日,召开全镇负责干部大会,全面进行部署。“一打三反”运动在1971年6月以后,受省军区第一政委卜占亚的干扰,清查面扩大,把一些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错当敌我矛盾处理,不同程度地伤害了一批干部群众,1973年“一打三反”运动因形势变化而刹车。 1970年4月,镇党的核心领导小组为澄清“文化大革命”中津市发生的各类重大事件,在澧东油厂举办学习班。学习班先后办了三期,共有200余人次参加,实行封闭式学习、交代揭发问题,学习班于10月6日结束。 9月9~12日,召开镇革委会(扩大)会议,根据“九大”精神和省革委会的部署,安排整党建党工作,会议强调,整党建党要按照毛泽东“党组织应是无阶级先进分子所组成,应能领导无产阶级和革命群众对于阶级敌人进行战斗的朝气蓬勃的先锋队组织”的建党纲领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把思想整顿放在首位。分期分批举办整党学习班,开展整党建党工作,由于整党运动自始自终以“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为指导,加之派性干扰,以致组织整顿阶段的“吐故纳新”,一批好党员,好干部和入党多年的老党员不能恢复组织生活,而一批造反派头头被拉入党内,甚至进入各级领导班子,造成了组织不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