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0753|回复: 109

犹记开河修水库(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5-31 15: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张超球 于 2025-1-8 10:08 编辑

      开河修水库(上)

92e30c8dad360395b4594f93fc01a34.jpg
    犹记开河修水库!
    这里,要说的是发生在1977年前桃源大地上,那改造河山的大事情!虽然,这于人类历史来讲,只是稍纵即逝的一瞬,而于一个人的人生来讲,却是历经了半个世纪的漫长阶段!
    为何四五十年后的今天,我突然记起了当年自己曾参与的这开河、修水库之事?是因为,最近听一位老领导讲,我们县正准备出本《大地丰碑》之书!一听这书名,就觉十分撼人!原来这书写的是,新中国以来,桃源人民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万众一心、披荆斩棘、大搞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建设桃源、改造桃源、美化桃原,以便让桃源山河锦绣、大地青绿,让子子孙孙拥有更好的生存发展空间。听说这等好事后,喜出望外的,当即情不自禁地为之叫好、点赞起来!
    说心里话,作为与共和国几乎同龄的50后,对我们党救国、建国、兴国和强国的苦难辉煌历程,虽然前两阶段是从父辈那里听说、从历史教科书上得知的,可后面两个阶段呢,却是自己亲眼见证、感同身受的。因此,我十分庆幸,自己与同龄人一道,不仅经历了我们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波澜壮阔的伟大进程,而且享受到了党和政府带给我们今天的丰衣足食,以及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还让古稀年的自己,越活越年轻、越活越想抒发出对我们伟大的党无限崇敬与感激之情。  
    记当年开河修水库!正因如此,我按捺不住激动之情,也想就自己曾经的耳闻目睹,以及亲身的有关经历,来说说当年我们的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怀揣壮志雄心,用汗水,凭双手,战天斗地改造桃源山川大地所谱写的一曲曲雄伟赞歌吧! 0143dd9e606acee8e8f8b6264b9f254.jpg

    (一)儿时少年时,亲眼目睹到的冬修水利壮景
    记得6岁,也就是1956年冬天,我亲眼瞧见,我的家乡遍地热闹起来。原来是,这里一下聚集了好几万劳力!当时人们奔走相告,说这是县委县政府从全县各个地方,统一调来帮我们修大堤、开渠道的大军。后来,经过这支队伍一个冬天肩挑手扛、艰苦奋战,一连完成了两个工程。这就是,修筑起了20多公里长的车湖垸大堤,开挖出了一条横贯垸中长达10公里的泄洪渠道。这两工程的实现,可是我们的先人做梦也没想到的大喜事!从此后,我的家乡基本上解决了垸内两三万人年年遭洪灾、十年九涝的不尽困苦。同时,还结束了家乡人民上桃源、下陬市无大路可走的历史。自古以来,这里虽没有“蜀道之难”,却也沟壑纵横,人们出行只能沿着沅江河岸,走那九曲十八弯的岸边小路,还要坐船过几道小河!所以,当冬修水利的大军凯旋回家时,这里的男女老少,无不冒着纷飞的雪花,跑上大堤,敲着锣打着鼓,依依不舍地欢送着归家去的他们。其时其景,让我这样的儿童也觉感人极了。
    记得8岁时,即吃食堂的头年冬天,一个晴朗的日子,我跟着怀抱孩子的妇女们,走十多里路,来到了茅草街(青林)古堤村看热闹。当时瞧见,沸腾古堤水库工地周围漫山遍野搭建着民工住的茅草工棚。在施工地段,即那片巨大的堤基上,到处是人来人往挑土的队伍,还有哼着夯歌的一团团打硪的人们。堤基两头的山坡上,到处是黑压压的挖土挑土的人们举头又见,水库工地上方,架设着箩筐大的好多个探照灯。听大人讲,这里有几万民工,虽伙食不好,饭也吃不饱,常靠从家里带来的霉干腌菜拌饭来充饥,可大家还是干得热火朝天的。见其盛大、壮观而热气腾腾的场面,我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兴奋。工间休息时,大人们在堤基上席地而坐,一个个你一言我一语说的话,我听懂了。原来,这里建的水库,将蓄水500万方!建成后,能解决附近田土旱涝保收的古老难题。我成年后才明白,县委县政府在古堤这里组织大会战,还是一次全方位的现场练兵!后看到,自此之后,在桃源大地上,每年的冬修水利,不仅遍地开花,而且蔚然成风,规模也越来越大,效率效益更是越来越理想。最怕天干少雨的农民们,企望旱涝保收的美梦,从此也就慢慢在得到实现。
    我还记得,上世纪六十年代前后,全县冬修水利已成各地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每当晚稻收割进仓后,就见我的父老乡亲,总是挑着铺盖行李、撮箕挖锄和口粮,去几十里、上百里外的地方,到三里溪修水库、到黄石水库修南干渠了。
e2cfa33fa142da1109387daadcfcb5e.jpg
    我更记得,全县这些大的水利工程建设,如黄石水库及其配套工程,还有戈尔潭水库、竹园大坝等的修建,即使在那动荡的特殊年代,也很少中断过。因为,苦尽甜来的中国农民,从来都是最听共产党话的,也是他们冬闲时背井离乡、外去参与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自觉行为!还应清楚,当时的时代背景是:不仅三年自然灾害严重,普遍缺吃的,而且生产力仍旧低下,粮食低产问题一直难以解决,加上农业生产成本加重、特殊年代的干扰,那时的农民,可是困难非常啊! 1b4dd4f96f0eac17007233b84114005.jpg

    (二)1973年冬,亲历白洋河开河工地的日日夜夜
    自白洋河裁弯改直五十年来,每当从县城去常德,或是南来北往途经白洋河大桥时,车上的我,总是特别深情地、久久地凝望着面前的这条人工河,直到最后被路边树木遮住望不见为止。
    要知道,这条长10里、宽3百米,一眼就能望穿水入沅江的白洋河,可是1974年元月之前,经过桃源县10万农民大军挥汗如雨,连续奋战一个冬天后,才完成的一个比较浩大的开河工程!
    要知道,这条笔直的人工河道,是在取代九曲十八弯的原白洋河之后的事情。自古以来,这发源于湘西北澧水河畔这边流域的芭茅洲上方来的山水河水,一路狂奔到陬溪和车湖垸后,将这一马平川的良田沃土,冲出了一条弯七拐八的十多公里长的河流。解放后,虽然两岸修起了长长的大堤,可每当上方山洪爆发时,横冲直撞的洪水就要肆无忌惮地惊扰沿河两岸,让人提心吊胆不得安宁。况且,这么弯弯曲曲的河道,加上两边环绕着的弯弯曲曲的大堤,可是浪费了不少可产粮棉的好耕地呢。
       要知道,作为生长在这块土地上的50后,笔者自懂事起,不仅目睹了家乡人民半饥半饱的苦楚,而且亲历过洪水泛滥的恐怖情景,还知晓人们盼星星盼月亮盼着党和政府,来组织他们根治白洋河的问题。这美好的一天,终于盼到了!
    这就是1973年秋冬,在桃源大地上发生的两件大事之一!
    要知道,这年的秋冬,我县的两河口水库修筑大坝、白洋河裁弯改直两大工程,几乎是同时开工建设的!
    这年的10月至1974年元月,作为来自教师队伍的我,被抽中心后,当即连夜赶到白洋河工地,开始亲身参加白洋河的开河工程!
    记得1973年10月下旬的一天下午,刚上完课回到办公室还未来得坐的我,就被喊接电话。当从雷校长手中接过话筒,一听声音,便知是鄢以德副书记打来的他是区委副书记兼武装部长,还分管教育。听他一说事情,我就条件反射似地蒙了。因当时高中仅读一期自己,最怕写东西,更怕与领导相处。搞中心写东西几年来,证明自己是“泥鳅爬到菜园里,不是吃菜的虫”。可有关领导呢,却不管这些。鄢副书记告诉我:"小张,刚才区委研究决定又抽调你去白洋河开河工地,帮着我们城郊团彭秘书搞办公室工作。注意,今晚辛苦你,一定要赶到啊!"放下电话后,我惊呆在旁,脑子嗡嗡作响。确实,对于这又一次突如其来的抽调,没任何思想准备的我,一时又措手不及了。因为去年和今年还未放暑假时,就是这鄢副书记打电话,要我赶往区里,准备随领导下乡,参与检查“双抢”,并每天向县广播站交篇广播稿!这于那时还未读大学的我来讲,这可是最压头之事。可领导定了,只得硬着头皮去了。现在,又突然要我马上动身,赶往40多里外的车湖垸,即那垸中凤凰村团部,还摸黑走生路,脑子便一片空白起来。身旁备课改作业的老师们替我鸣起了不平之声。这时候,只听肩负支部书记职责的雷校长,对大家解说道:"我们要清楚,今年全县冬修水利,任务大得很。比如,要调10万人开白洋河,调4万劳力突击抢修两河口水库大坝,组织11万人修另外8座水库,其余妇女和老弱病残男子,就留当地队里做工。你们不知道,我们区6个公社,要上5万劳力呢!这抽人去做突击工作,任何单位或个人,都是义不容辞、应绝对服从的!"
    晚饭后,雷校长送我出校门后,我就挑着一垫一盖两床棉被,还有棉衣冬装及脸盆等的行李,从傍晚到夜深,一直两脚忙忙,走公路、
大堤、摸黑穿越车湖垸巴溪障里漫无人烟之地。大约走了40里路后,才有气无力地来到了开河工地城郊团团部。此时晚上11点了,可长长的十里工地上呢,还灯火辉煌。饿打不起精神的我,这个时候,只想散开铺盖和衣睡去。却不料,我被彭秘书告知:"小张,程政委要你去参加营长教导员会议,以便明早把会议部署报给师部秘书组。"
    这就是工地!

    这就是搞中心!
    这就是打仗!
    这就是我来此后的工作常态!
    于是,对此早已习以为常的我,不敢有丝毫懈怠,只得边扯呵欠,边强打精神,拿起钢笔,来到做会议室的团部工棚里,坐到灯前,开始边听会、边做会议记录了。   
    深秋的午夜来临后,身上有了些许寒意。表态按时完成各自开河任务的营长教导员们,即6个公社的正副书记离去后,我正准备向秘书请教会议的整个精神时,主持会议的政委,即区委即将上任的程协来书记走到我面前道:"小张,下半夜里,要辛苦你了!请你把团党委刚才开会的精神,从工程突击的部署安排,加上措施做法,赶快形成一两千字的材料!请注意,明天上午8点,一定要按时报送到5里路外延泉的师部去!说完后,他转身走了。空旷的会议室里,先是剩下了我和彭秘书两人。随后,就我一个人了。其时,孤单无援而苦累的我,一下便被这里的寒气罩在身上
    抽中心、搞办公室就是这样的叫人难受。文秘人员熬夜写材料,我在参加工作前,就在石门铁建工地的城郊民兵团团部领教过。当时也是团长和政委,还有军代表,总是像电影里部队首长下达作战命令一样,斩钉截铁,不说二话。问题是,老资格的彭秘书,虽是位能说会道的老干部,可他五十多岁又有点咳嗽的样子,我就不便多请教什么了。临近天亮的这段时间,我受得了吗?材料写得出来吗?可工地就如战场一样,没有退路的!只可怜了自已,一个还不具备写作这一核心素养的青年,写东西像阉猪一样难的我,没办法,只得硬着头皮,癞子当和尚了!
    好不容易熬到了天亮!当材料被大脑压榨出来后,人就似千斤担子只剩四两一样,一身轻松。迎着朝霞和凉飕飕的晨风,动身去师部了。此时,我虽一路打着哈欠,人却惬意起来。只见在这开始裁弯改直的白洋河工地上,沿途红旗招展、标语气吞山河,到处一派热火朝天景象。10万劳动大军、10里开河工地,自带粮食上工地的民工,脱下棉衣,身着单衣,一个个正大担大担地挑着土,从河心深处一步步走上来,倒在了河两边的堤基上,然后,又都喘着粗气、流着大汗,返回河心,去挑土了。当时生产力低下,又处新中国特殊年代最艰难的时期,民工们就是这样,精卫填海、愚公移山,每天挖"山"不止,清早6点上工,一直干到傍黑,十二三个小时的繁重体力劳动后,才能回工棚躺倒休息。其情其景,就如自己当年修石门火车站时,参与搞高工效挑土一样,累得黑汗雨流、辛苦至极,而且,肚子饿得咕咕叫,更无肉吃。想到自己此前的过去,我非常心疼并敬重眼前的他们。
    来到延泉
大堤边,即车湖垸公社原社部,现成了白洋河工程指挥部即师部后,我刚把材料交到楼上秘书组时,就见这里的人们站起身,对门口道:“刘书记好!”我一看,原来是我们城郊区委刘帆舟书记,16级干部!他瞥见我后,问了一声:“小张儿,你来干什么?”我赶紧答道:“刘书记,我来报送城郊团昨晚开会的材料来了!”他“啊”了一声后,吩咐大家道:“县委刘行悌书记马上要到了,同来的还有两位常委。这里开会后,他们还要赶往百里外的两河口水库工地,开现场调度会。因此,你们赶快把打印出来的材料,摆放到会议室去!”
    离开秘书组时,接受我材料的那位秘书告诉我,“这白洋河工程指挥部又叫师部。刘书记是这里的师长,县委刘书记兼任师政委原来如此!
    见师部如此紧忙,赶紧下楼出门了。恰在这时,见一台帆布吉普车从堤上下来,随后就见刘行悌书记他们匆匆下车,进师部。
188178f810176643a869a279cd1acd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31 15:3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作,欣赏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31 16:56:54 | 显示全部楼层
陈爱玉 发表于 2024-5-31 15:33
拜读佳作,欣赏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31 18:29:49 | 显示全部楼层
犹记开河修水库!这可是,近乎五十年前发生的事情!虽然,这于人类历史来讲,只是稍纵即逝的一瞬间,而于一个人的人生来讲,却是历经了半个世纪的漫长过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31 20:24: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6-1 06:49:42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精品佳作, 学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6-1 07:4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6-1 07:54:35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渡源 发表于 2024-6-1 06:49
欣赏老师精品佳作, 学习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6-1 08:05:48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6-1 08: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杨惠凡 发表于 2024-6-1 08:05
欣赏佳作,为您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6 06:58 , Processed in 0.04512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