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89|回复: 0

《中医五脏四季饮食疗法——夏季养心》(十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6-5 15:02: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医五脏四季饮食疗法——夏季养心》(十三)

第二章     心脏的保健法

夏季养生,着重养心

          1.夏季养心概念
            夏三月,起于农历立夏,止于立秋,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六个节气。《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较为系统的理论著作,是春秋战国时的医家总结劳动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托名黄帝编成的。它比较系统地闸述了中医学术理论,因而被誉为“医家之宗”。该书《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指出:“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疟疾,奉收者少。”意思是说,夏天艳阳普照,雨水充沛,天地之气交合,是万物繁荣,茂盛秀美的季节。人们应当晚卧早起,不要厌恶白天太长,气候炎热,保持心情愉快,精神饱满,使人容颜气色秀美,使体内的阳刚宣发于外,对外界事物有浓厚的兴趣,这就是适应夏季的气候,保护长养之气的养生之道。如果违背了这个道理,就会损心伤气,到了秋天便容易得疟疾,也就是说,如果夏季长养的基础差了,必然削弱了人体适应秋天的能力。
           由春过渡到夏,人体已经适应了春温的气候,为适应夏季气候做了准备,这是有利的条件。夏季人体阳气趋向体表,形成阳气在外,阴气内伏的生理状态。这时人体生理活动与外界环境的平衡往往容易遭到破坏,从而引起多种疾病。人体要全面适应夏季气候,就必须做好保健,增强体质,以提高人体适应能力。夏季“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其挫为 ”。在夏季,气温常在37℃-39C之间有时甚至高达40℃,大大超出人体平常耐热的程度,人们生活在如此高温的季节,只有适应了,才能安然地也度过。夏季暑热为阳 、易伤人之阴,阴伤人则病。病势急速,病程短,多有壮热,面红目赤、口渴心烦,甚者狂躁、谵语、昏迷。人的体力强,能够适应暑热的高温,不患病。人体的内热向外排泄靠出汗,气温在28-30时,人体内热就能顺利外泄。如外界温度超过了34℃,出汗受阻,体内大量内热蓄积,很容易中暑。只有体强者才能适应这种高温,散泄内热,并不受外热的侵悔而致病。人体适应了夏天气候,体内调节功能不因外界高温而失职,能够调节心肾,不使心偏盛,不使肾衰,就能保证身体健康。
             增强体质,就能使人体适应夏季高温的气候,也就能提高抗暑热的能力。要使人体各脏器、各组织生理功能正常活动,既不受伤害,又不紊乱,既不偏盛,又不偏衰;这就必须注意保健。要保证供给暑天人体内外各脏器、各组织活动时所需要的营养。例如,因为高温,就必然要多出汗,而汗出得多,就使津液耗损多,因此,就要常饮水,以补充体内所需要的水量。
                                                                                   摘自《中医五脏四季饮食疗法——夏季养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6 22:06 , Processed in 0.03217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