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8212|回复: 21

唢呐声声说故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6-7 22:43: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唐汇贵 于 2024-6-7 23:21 编辑

            唢呐声声说故乡

          “百般乐器,唢呐为王。不是升天,就是拜堂。”虽有戏谑之意,却也真实地反应了千百年间中国的民俗文化,唢呐一响,是人生新征程的开始,也是百年人生的结束。在我的印象中,唢呐那铿锵、婉转的曲调仿如天籁之音,深深地镌刻在我的脑海里,成为了我一生最幸福的回忆。
        从石门县城向北出发,无论是经张家渡翻越关上村,还是经里山河爬上大界岭,或者沿穿山河跨过梅子垭,均需凭借九曲回肠似的下山路,才能到达一个藏在武陵山脉深处的小山村,这儿群山僻壤、山环水抱,蜿蜒小溪从村中穿过,一俟向西流去,碰到朝天寺山脚后再折向东南,汇入渫水。早在十八世纪中叶,荷兰人择此地修葺的具有欧式风格的天主教堂建筑群就耸立在南山脚下,两棵千年银杏至今仍枝繁叶茂、一左一右护佑着古老的教堂和这儿的子民。昔日教堂前用青石板铺成的偌大跑马场,被当地农人移走石板,改造成了数百亩良田,“石水田”因此而得名。这就是我心中的“香格里拉”——美丽家乡石水田村。
         在这个拥有620多户人家、2200余人的村子里,说到家乡就会想起唢呐,说到唢呐就会想到一户姓龚的人家,他家与我家相距不足200米。老父亲龚明聪擅长吹唢呐手艺,并把五个儿子中的四个培养成了唢呐师傅。村子里及邻近村如遇红、白喜事,都必须请上他们父子去热闹一番,由于村民们都喜欢听吹唢呐,不论红、白喜事都会办得很风光、很热闹。
        “唢呐像个大喇叭,迎来晨曦送晚霞。今日迎来红装女,洞房红烛满床花。明天送走白发人,曲曲悲歌声泪下。喜也它,悲也它,七彩音符作用大。人生定格唢呐中,欢喜悲哀管中发。”这首民间顺口溜形象生动地概括了唢呐的功用。龚师傅一家是远近闻名的唢呐高手,尤以与我同庚的四儿伦伍技艺更为精湛。他的聪慧得到了其父的真传。我小时侯遇星期天,就会跑到伦伍家,坐在板凳上听吹唢呐。遇菜园里玉米成熟,伦伍便会跑去摘一个回来,连壳叶泡在火灰里,过一会儿玉米熟了,他拿来一截小木棍插在一端再递到我手中,为的防止我烫伤手。他父亲未进过学堂,就吟着曲调让我记下来,什么《春来天》、《十月怀胎报母恩》等等,当时我就能逐一背下来,有时父子来一场合奏,听得我陶醉其中,直到姐姐来喊我回家才恋恋不舍离去。
        伦伍一家靠着吹唢呐手艺得到了乡亲们的认同和敬重。虽家贫而乐善好施,兄弟中三个去当了上门女婿,凭唢呐手艺誉满乡梓。伦伍因母亲去世得早,便留在家中陪伴父亲,当然也是个孝老敬亲的表率。老父去世后,他仍秉承老父的唢呐手艺,在父亲的真传中精益求精,技艺不断进步,仍然得到了乡亲们的认同与尊重。
        农村办喜事,尤其是娶媳妇的人家,迎亲队伍里,前头是大媒人,接着便是吹唢呐和打铜锣师傅,再就是大花轿,唢呐声声,吹出了出嫁女依依不舍离娘亲,欢欢喜喜到婆家的复杂心情,这也是女人一生最大的一天,任何人都要为她让路,这喜庆的气氛主要靠唢呐来营造,唢呐的曲调迎合了出嫁女子无限心事。
      遇有丧事,村里老人去世,俗称白喜事,然唢呐师傅的曲调就会哀婉催人泪下,这一曲曲唢呐,忆及了逝者生前平凡的人生经历,同时也吹出了后辈孝老敬亲的孝顺之心,感动着每一个来吊唁的人。小小唢呐吹出的感人曲调让听者能随之产生共鸣,实乃人间尤其是农村最为美妙的天籁之音。
       2010年初,儿时玩伴伦伍因肝病匆匆告别了人世,家乡再也听不到如天籁般的唢呐声,取而代之的是洋鼓洋号。然而,那响彻家乡上空的唢呐声永远储存在乡亲们的脑海里,成为了挥之不去的怀念!
      
         
      
0d351cdc2c324204922cb9c52b2d43a6.jpeg
d92f2729bfe647b8b29c38a7ab44410f-1.jpeg
IMG_20240602_114311.jpg
IMG_20240402_164938.jpg
IMG_20240402_072820.jpg
IMG_20230408_130808.jpg
IMG_20170402_074105.jpg
c792bfc1e5414d9185788e5dc4772063.jpeg
1717156651934.jpeg
Screenshot_2024_0531_194751.jpg
IMG_20240529_212623.jpg
IMG_20240529_212554.jpg
IMG_20240529_212533.jpg
1c9a10156cc34eb8ad6f842134a44782.jpeg
876ef7e19bb24612a2a09231a99f8a9d-1.jpe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6-7 23:02: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感人的散文。石水田我下放农村时去过。当时是令人向往的地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6-7 23:15: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褒扬并首帖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6-8 04:59: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难忘的家乡情怀,从唢呐声里追忆过去美好时光。为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6-8 05:47: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龙谦章 发表于 2024-6-8 04:59
难忘的家乡情怀,从唢呐声里追忆过去美好时光。为你点赞。

谢谢龙庭长一语破的的评判与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6-8 06:41: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唐庭长的散文写得太好了,形散神不散,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6-8 06:46: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高英明 发表于 2024-6-8 06:41
唐庭长的散文写得太好了,形散神不散,为您点赞!

谢谢兄长一如既往关注并褒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6-8 08:51: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唐主任,你是神笔马良之后裔,写得神哟,这家乡情怀让难以回去的老者们想的落泪呀!谢谢,高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6-8 09:55:31 | 显示全部楼层
s石水田原来叫文化人民公社中心大队。那里至今保存了一座天主教堂。我下放农村时,在那里住过一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6-8 10:15: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胡志大 发表于 2024-6-8 08:51
唐主任,你是神笔马良之后裔,写得神哟,这家乡情怀让难以回去的老者们想的落泪呀!谢谢,高手!

老大,过奖了!昨晚九点过,顿时想起家乡,想起儿时朋友吹唢呐的情景,便在手机上胡弄一番发表凑个数。去年有《端年随想》、今年就来个《唢呐声声》,让兄长见笑了!谢谢捧场,谢谢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6 07:04 , Processed in 0.04128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