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99|回复: 1

槲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7-7 10:56: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槲坠



image.png

刘志超




说端午就不能只说端午,话粽子就不能不话槲坠。槲坠是我们石龙区的粽子,当地人都知道。



image.png



槲坠又叫槲包,它是一种食物,更是心中的“食物”、精神的“食物”。

包槲坠,离不开槲叶,槲叶也算是石龙区的特产,出于多年生落叶乔木。在青草岭的南边,张庄社区的后印村民组,就有一道沟,遍沟长满了槲树,槲树为壳斗科植物锐齿槲树的全草。

端午节来临之际,正是槲叶成熟之时,它和艾叶一样,会产生特有的香气。每当此时,人们会上山大量采摘,并带回阴干。新鲜的槲叶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熟化,在包槲包前,还要进行蒸煮和摩擦清洗,这样才能使槲叶变得柔韧、槲坠味道香浓。唐朝诗人温庭筠曾在他的诗作里多次提到槲叶,《商山早行》里就有这样的诗句:“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image.png



夏风端午近 又忆槲坠香。儿时的记忆满溢脑海,母亲在端午前一天晚上浸泡上一大盆泡好的江米,把槲叶揉制清洗干净。端午当天母亲起得很早,开始包槲坠,把两张大的槲叶相对摊平在左手掌上,作为外层,再放上两片小槲叶,竖向放进适量泡好的米、豆、大枣之后,把包糯米的槲叶对叠起来,从一侧打卷压实、压平,将下边封住,这时粽子像个口袋。从上端灌进些泡米水,这样做是为了使粽子更加亲水,江米膨发得更好,最后把上端回折。经过以上一番操作,再用苇细丝捆扎,一个做好的槲坠就飞进了另外的一个盆里。槲坠包完之后,把槲坠一捆捆整齐地码放在大锅中,倒满水,顶上再放上箅子, 放些鸡蛋、大蒜等水逐渐沸腾,槲坠在锅里咕嘟作响,满是缭绕的槲坠香气。槲坠煮熟后刚出锅时清香扑鼻,令人馋涎欲滴,剥开后咬上一口软甜香糯,清香漫入肺腑。现在每当回想起那种爽口黏滑、香甜可口的味道,就想到了故去的母亲和母亲对我们的百般呵护。记得当时,只喜欢吃槲坠,最不想吃的是熟蒜和鸡蛋。



image.png



我们这是浅山丘陵地区,干旱少雨,适合槲树的生长,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我们何尝不可做些槲叶的文章,因地制宜为乡村振兴出一些力呢?槲树资源利用古今中外早已有之,尤其以槲叶的开发利用历史最为悠久。斛叶大,我们当地人有用槲叶代替笼布蒸馒头、包粽子的习惯,加工出的食品清香无比,久存不易变质。经研究表明槲叶含有丰富的类黄酮、绿原酸、鞣质等多酚类生理活性物质。汉唐时期,日本留学生接触到了槲包,感到十分神奇,对华夏民族生产、加工和保存食物方面的先进科技水平顶礼膜拜。日本寿司就是在槲坠基础上,包裹物借鉴槲叶(柏叶)形式发展而来的。自80年代中期开始,槲叶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食品包装材料再一次风靡日本。日本的民众称之为拍叶,有长命百岁之意。《本草纲目》记载:槲叶,气味甘、苦、平,无毒,具有止血、止渴利小便的功效。



image.png



用槲叶包槲坠,表达了传统的追思、怀念和憧憬,更多的是给人一种祝愿,而用槲叶做成的槲坠,也是石龙区一带延续至今的传统文化,更是一条乡村振兴可以探索的一条幸福之路,槲坠不仅仅是端午美食,常年食用有药用价值,把槲坠这一石龙特色民间文化作为致富产业来发展,通过线下和线上销售,把产品推广到全国各地,让大家都能吃上美味的槲坠、了解石龙的民俗,带动当地群众增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7-7 11: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7 04:47 , Processed in 0.03356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