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田野春色 于 2024-7-18 18:19 编辑
汉寿:75岁的退休教师熊乾美自筹百万元资金打造乡村文化礼堂
(通讯员 田明时) .
2024年7月16日,笔者和汉寿县文旅局、县老年保健协会、县老年书画协会及洲口镇老年保健协会负责人来到洲口镇文蔚西脑湖社区毛家铺二组,无不被地处洞庭沅水低水内江湖畔满池的荷花吸引。走进湖边荷塘,比风景更吸引人的是湖边上的那座四合院仿古建筑——熊家文化大礼堂。礼堂内热闹不已,许多村民在此拉琴吹乐唱歌,练书法、下棋,还有三五成群或坐在长廊凉亭读书看报乘凉,好一派和谐安乐的美丽乡村文化风景线。 . 县乡镇文化书画老年保健工作领导与文化礼堂的同志合影 . 这是该县洲口镇文蔚中学75岁退休教师熊乾美自筹100多万元资金仿古打造的,占地5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达400平方米,设有书画展览室、健身操场、戏曲演艺场、文化走廊、书报阅览、故事亭等10多个项目场所。前些年,熊乾美和弟熊乾利四处奔波、创新创业、日积月累,创造了一批财富,兄弟俩致富不忘乡亲,依托深厚的人文底蕴,根据当地村民的迫切愿望,精心打造了一个能让大家享受的乡村文化生活乐园。 . 镇老年保健协会负责人向县文化部门 负责同志介绍有关文化礼堂活动情况
新修一新的礼堂文化走廊
文化礼堂荷花盛开
几年来,每到傍晚有更多的村民自发来到文化礼堂跳舞、拉琴唱戏、健身操练。白天有不少的老年人来文化礼堂日间文娱生活。该礼堂突出打造“长寿文化”特色品牌,将人文内涵融入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全过程,使文化礼堂成为“敬老爱老”的精神家园。 为了让农村文化礼堂“活起来”。文化礼堂作为一种传统的公共文化服务形式,立足乡土、接地气。以丰富文化活动载体开设了形式多样的文娱活动的种类兼顾不同的人群,让各年龄阶层人都乐于到文化礼堂去。 将文化礼堂打造为百姓“精神高地”进而实现“大门常开、群众常来”。深度挖掘乡村资源禀赋,因地制宣打造“全空间、全人群、全时段、全内容”文化礼堂,村民们也由“散”到聚,在家门口尽享文化盛宴。 毛家铺熊氏文化礼堂还通过与周边村组开展区域联盟、村企联盟、社团联盟等,丰富文化礼堂内涵,激活资源要素。“场地共用、活动共办的联盟形式,不仅可以满足村民群众的精神生活需求,更能使礼堂运营呈现良性循环。”洲口镇原党委负责人、现任老年保健协会会长熊超介绍说。“文化礼堂让我们村民真正享受到了健康快乐!我们村里人的生活,让城里人都羡慕呢!”83岁的郭道华老干部高兴地介绍起自己的退休生活,唱歌、下棋、看戏,他一样不落。同时,他呼吁上级高度重视支持乡村礼堂文化建设,打造乡村“精神文化地标”。 下一步,熊乾美和熊乾利表示,将进一步打造好文化礼堂,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吸引更多的乡贤效应“返哺”、文艺骨干才艺“返哺”,为乡村文化礼堂注入更新活力,为乡村振兴贡献新的力量! . 文化礼堂全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