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423|回复: 4

因“荷”而来,“丝絮”翩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7-25 14:58: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张跃芬 于 2024-7-25 19:30 编辑

        每到夏季,赏荷便成了看风景中最美的事情。洁白的、粉红的莲花,在铺天盖地碧绿的荷叶衬托下,一朵一朵,千千万万朵,婷婷玉立,婀娜多姿,错落有致,傲娇的盛开在荷塘水面之上,水天一色,天然浑成,构成一幅幅绝美的彩色图画。

自古以来,从达官贵人到文人墨客,从街头市井到偏僻乡村,大概没有不喜爱看荷花的吧。自古以来,关于荷的经典诗词美文也是数不胜数。

我当然也不例外,也特别喜欢赏荷花。这些天,常德每天的气温都在三十七八九度,赤热炎炎,太阳猛烈的照耀着,走在外面就像个大蒸笼,蒸得人们大汗淋漓喘不过气来,白天大部分时间只能宅在家里纳凉,只能尽量趁早上和傍晚时分出门转转。但是,这火烤的日子,却也正是荷花开放最热烈的时光。生长在常德湖区莲藕之乡牛鼻滩的姚姚妹子几次在微信群喊话:想看荷花的朋友们,抓紧时间哦,再过几天花儿就要谢啦!于是,与一帮姐妹相约,早上六点多钟在城区甘露寺集合,统一乘车出发了。

一路上经过芦山和韩公渡两个乡镇,这也是大面积种植湘莲、产莲藕的地方,只见断断续续一片一片的荷花从车窗外闪过,微风微拂,凉爽宜人,目不遐接,真想立刻下车去看看。姚姚说,还没到最好看的地方哩,牛鼻滩老家就在前面,有比这更大片的荷塘,可以让大家一饱眼福看个够!

是的,牛鼻滩就在前面,一小会儿便到了。只见一个个大小不等的荷塘紧挨在一起,一塘一塘绿茵茵的荷叶连成了很壮观的一大片一大片,粉红的、白色的荷花清早醒来,娇艳欲滴,香气扑鼻,像刚睡醒的婴儿,脸上粉嫩粉嫩的,睁开眼朝大人们笑意盈盈,煞时可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唯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中通外直,不曼不枝,香远益清,婷婷净植”……。此时此刻,用所有吟荷赞荷的诗文,用最华丽的词藻表达,一切都恰到好处。同伴们兴奋雀跃起来,如一只只花蝴蝶忙不迭的在荷花丛中穿梭舞动。

姚姚美女边同我们一起赏花拍照,同时告诉我们一点小常识:开粉红色莲花的主要是长莲子的,但藕小且绵,比较适合做炖藕;开纯白色莲花的主要是菜藕,藕大而脆,比较适合生吃和爆炒。哦,原来从花色不同,还可以有这些的不同之处。

荷的全身都是宝。荷花,荷叶,莲子,还有荷下面的藕,更是人们日常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道美味,生食,炒,炖,皆好。俗话说,男不离韭,女不离藕。意思就是男人多吃韭菜,女人多吃藕对身体有诸多好处。谈笑间,我却说起了自己的一个习惯:我喜欢荷花,但几十年来一直不爱吃藕,更是讨厌吃炖藕。引得同伴们哈哈大笑,却也心有所思,深有感触。

踏足在牛鼻滩这片土地,欣赏着眼前荷花绽放的盛景,想象着水下於泥中盘根错节、大大小小、长长短短的莲藕,一种奇妙复杂的心情,把我的思绪带到了四十多年前的中学时光,想起了十几岁时曾在这里学习生活的三年。这一切,虽然遥远,却历历在目,刻骨铭心。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十五岁初中毕业时,我迷迷糊糊考到了当时设置在牛鼻滩镇的常德县七中读书。生长在沅江后河的小山村,从来不曾离开过家的我,突然要到那个相对较远且陌生的地方学习,并且,每月只放一次假才可以回家。让人终生难忘的是当时非常强烈的思家情绪,常常因为想家而忍不住偷偷落泪。别说那时交通有多么的不方便,无论千山万水,也阻挡不了求学和回家的少年。从家乡长岭岗到常德市区每天只有早晚两趟班车,然后从常德市区转车到牛鼻滩镇每天也只是几趟班车,有时,赶不上车就改乘船,而从市区上南门码头坐船到牛鼻滩,大概要两三个小时。这样,每次回一趟家基本上在路上要耗费多半天时间才能到,每每回到家时便与母亲抱头大哭,晚上与父母亲灯下聊天,往往要聊到下半夜才会上床睡觉,父母亲也非常乐意兴致勃勃的听我讲述学校生活,以致于我从常德县七中毕业很多年了,父母虽然从不认识我的那些老师和同学们,却依然很清楚的记得我的那些老师和同学们的名字,并时常向我问起他们的情况。

当时的学生餐是实行统一编席固定就餐制,每十个同学编成一桌,每餐每桌都是一大盆饭和三钵蔬菜,外加一碟酸臭的腌菜。大盆饭是由“席长”先用筷子把它平均划成十份小块,然后分到每个同学的碗里,三钵蔬菜里,炖藕首当其冲,那是每天餐桌上必不可少的。整整三年,日日如此。还有就是水煮大白菜、水煮白萝卜、水煮老南瓜、水煮冬瓜等等,相互轮换着。每周只有到了周末才会改善一次伙食,可以吃到一顿红烧猪肉。所以,周末的学生食堂,是同学们最盼望、最愉快,筷子碗盆敲得最响亮最热闹的时候。桌上钵子里的红烧肉也得由“席长”分到每个同学的碗里,每次每个人基本上可以分到两三块红烧肉。记得有一次,母亲到学校来看我,特意到学校食堂厨房看了看,见到了厨房师傅做炖藕的办法。之后,母亲便象鲁迅先生笔下的祥林嫂一般哀哀怨怨悽悽切切念叨了很多年:一大抖槽锅的藕块噢,加几瓢自来水,加两瓢酱油,把锅盖盖上,煮熟就行啦。母亲祥林嫂般疑惑的言语继续叨叨着:怎么不加点油呢?这怎么能没油呢?哎,哎……

虽然母亲认为我们的生活太苦了,但在正处于紧张学习和身体发育阶段的青少年们心里,从来没有感觉到苦,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理所当然,有啥就吃啥,吃嘛嘛也香。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县七中,地处在牛鼻滩镇上,只有一人多高一点的红砖围墙把学校院子围了起来,与街道和社区分开。我不知道那个时候的社会治安秩序究竟如何,也不知道那个时候的牛鼻滩究竟是何方神圣。只记得有一次夜深人静时,我们女寝室女生们正熟睡之际,从外边翻墙而入一个黑影人,突然按住了下铺睡梦中的一位女生,女生惊醒,发出了“哦、啊、啊”惊恐的呼叫,整个寝室里面的女孩子们都被惊醒,高喊起来:“抓流氓呀!抓流氓!快打开手电筒!快点亮蜡烛!”……在一片慌乱呼喊声中,流氓也怆惶翻墙而逃。那时候,学生寝室的电灯都是由学校总开关管理,晚上就寝时统一熄灯,早上起床时才会统一亮灯,夜间无论发生什么事情,只能由学生自备的手电筒或者点亮蜡烛才行。还记得有一次,半夜起床到学生宿舍公共厕所如厕,在女厕微弱的灯光下,遇见了正瞪着双眼扭曲着脸正盯着你的男子,吓得魂飞魄散赶紧跑出厕所。从此以后,再也不敢在夜里独自起床上厕所了。那时候的县七中,那时候的牛鼻滩,社会治安秩序上的问题所留下的后遗症,在高中毕业很多年后才慢慢消失殆尽,常常夜里在梦中惊醒,不禁汗涔涔而心慌慌。

无论怎样,在高中阶段读书学习是第一位的。在常德县七中的三年,在牛鼻滩的三年,正处于刻苦学习钻研知识的阶段,目标就是考进大学,跳出农门。那时候,大学录取率大约百分之五左右,时兴预考制,只有通过了县里统一的预考分数,才有资格参加全国统一的高考。无论怎样,这三年,在毕业之前,我通过了预考,走进过当时难于上青天的高考考场。虽然考上大学是在后来转学到市城区重点中学复读而取得的,但不可否认,是在县七中努力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厚积而薄发。

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以后,我才了解到,那时候的牛鼻滩,社会治安秩序是差得出名,是个有名的乱窝子,时常有治安案件、民案和刑案发生。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的“严打”斗争中,这里便被列为了重点整治区域,于是,社区治安秩序和社会风气也逐渐开始好转。

沧海桑田,斗转星移。经过四十多年的变迁,如今的牛鼻滩,社会治安秩序非常好,且多年来保持稳定态势,民风也非常淳朴。虽然惜日的母校早已不复存在,早已被撤销掉了,虽然惜日睛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狭窄旧街也不复存在,呈现在眼前的,只有宽敞明亮的街道,整齐有序的栋栋新楼,平整宽阔的水泥路面;只有满眼的风景和美不胜收盛开的荷花;只有勤劳善良富足的牛鼻滩人民,还有我漂亮可爱的朋友。唯一至今还没有改变的是因为那时连吃三年炖藕,吃到厌倦,至今也还只爱荷花,不爱藕。此纯属个人习惯,随意罢了。

         
                写于 2024.7.25









retouch_2024072015093189.jpg
retouch_2024071914040423.jpg
retouch_2024071810414964.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7-25 15:5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作,欣赏学习,衷心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7-25 18:51: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龙阳呈祥 发表于 2024-7-25 15:50
拜读佳作,欣赏学习,衷心点赞!

谢谢您的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7-25 21:28: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荷花,素雅清新的象征,历来被人们所赞美。盛夏之际,来到曾经来过的地方,赏荷花,论莲藕,忆往昔,思绪千片,感慨万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7-26 07:37:4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你的精品文化美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7 00:51 , Processed in 0.03546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