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03|回复: 1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浅析 (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8-10 10:27: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沅江樵夫 于 2024-8-10 10:30 编辑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浅析
                                                                       (

    当前,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国家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自改革开放后,随着沿海和中心城市的快速发展,一大批农民工为了改变自身生活水平,先后离开家乡,来到异地务工经商。一方面加速和推动了国家经济建设,增加了打工创业的收入,提高了生活水平;另一方面,由于长时间到外地务工经商,把孩子留在家中委托老父老母带养,带来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笔者从有关资料获悉,留守儿童在我国是一个比较大的群体,由于种种原因,其中部分心胸狭窄,性格孤独,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他们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如果不采取正确的方法加以疏导和稳妥解决这个问题,这将对国家、家庭和他本人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为此笔者深入到桃源县杨溪桥镇蔡家塘村,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解剖和分析:
一.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及存在问题
    杨溪桥镇蔡家塘村是一个纯山区村,离319国道9.5公里,全村山多田少,现有水田815亩,分布在全村2123块溪、沟、丘、溶田中。有11个村民小组,368户,1168人。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该村先后有215人外出务工经商,造成了21户留守儿童家庭。由于该村地处山村,到学校读书有一定的距离,给留守儿童上学带来很多不便。从该村21个留守儿童家庭看,其中祖父母带养的有13个,只有祖父或祖母带养的有5个,委托直系亲属带养的有3个。留守儿童生活在不同环境里,由于“隔代抚养”、“隔代教育”,造成了很多留守儿童的心理缺陷。因为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从而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也造成不良影响,而“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
    (一)生活习惯与健康问题。通过调查发现,由于父母外出,很多留守儿童没有得到父母的精心呵护和生活照顾,而是代由祖父母“隔代抚养”,祖父母相当部分只是一味溺爱,大部分时间关注的重点在于他们的吃、穿,而他们心里有什么困惑和诉求,有什么想法,则无法和他们进行有效沟通,事实上也沟通不了。因而造成了部分留守儿童性格狭隘、孤独内向、长时间闷闷不乐的状态。久而久之,对他们的生活习惯和身心健康带来很大影响。
    (二)隔代教育问题。留守儿童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直系亲属带养,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事实。祖父母、外祖父母过分溺爱子女,也造成了部分留守儿童娇惯任性的习惯。据统计,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一般来讲,祖父母年事己高、文化素质较低,虽然有心想辅导孙子们的学习,但由于本人文化不高和沟通方法欠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就是有个别祖父母有这个辅导能力,但他们的孙子大都不愿接受或根本就不听。蔡家塘村本村未设置小学,要到10里外的黄山村小学读书,而黄山村小学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局限,没有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该学校老师反映,留守儿童的成绩普遍要比非留守儿童欠缺一些,还有部分留守儿童时常出现厌学、逃学、辍学现象,所有这些,造成了留守儿童教育质量欠缺问题。
    在蔡家塘村调查发现,21个留守儿童家庭中,放纵溺爱型家庭的比例比其他儿童家庭的比例要高得多。究其原因主要是监护人属于其祖父祖母,他们过度溺爱,不想管也管不了。留守儿童留守期间,大都面对和陪伴的是这些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他们和长辈之间隔着“鸿沟”,沟通语言不多。过度溺爱,也养成了他们的放纵和任性行为。
    祖父母、外祖父母或直系亲属带养,如果在1-3岁之间是可以的,但托养孙子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开始接受良好的行为习惯、文化音乐之后,显然就有些不适应。因为大部分监护人年龄普遍偏大,身体欠佳,文化层次不高,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极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
   (三)心理缺陷问题。虽然说留守儿童是社会发展伴随带来的产物,但其产生的负面效应和对社会产生的不良影响而是很大的。笔者和村会计对蔡家塘村的21个留守儿童家庭进行了一下统计:有12个家庭父母每年平均回家不足2次,有6个家庭父母每年回家仅1次,还有3个家庭的父母几年才回家1次。他们和孩子的联系基本上就是靠电话,教育也是靠电话,但每月打1次的不足50%,个别的几个月或半年才打1次,其日常生活和教育全部委托其父母进行。这种“隔山打羊”的方法如同隔靴搔痒,没有多少效果。留守儿童由于很小就亲情缺失,在其他同学面前好象低人一等,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内心封闭,其具体表现就是很少说话,表情呆滞,情感冷漠,不合群,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环境造成的封闭孤独性格,对其本人的学习进步,与同学及其他人之间的关系,行为习惯等,都造成了极大地影响。还有的留守儿童行为怪僻,和他们谈话要么默不作声,要么手舞足蹈,其很多行为不可思议。有一个懂得心理学的老师告诉我,她分别和5个留守儿童作了仔细的详谈,其中有两个吱吱唔唔道出了内心的心酸:说自己就象没父母、没人管似的,说是父母不要他们了,在同学中经常被他们嘲讽、奚落,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听老师讲课时也没有心思,时常心猿意马,导致成绩总是滞后。
   (四)道德行为出现偏差。该村留守儿童中,应该说其父母虽然远离他们,但关心他们的心思从来就没有断过,只是由于种种原因,采取的办法不一样,出现的效果也就不一样。村会计给我讲述了了该村3个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管教,附近群众摇头叹息。一个迷恋在手机上打游戏,导致学业成绩十分低下;另一个由于家庭管教不严,养成了小偷小摸习惯;还有一个年岁不大的男生,养成了十分粗口的习惯,只要看到不顺眼,无论什么人,张口就骂,在学校和本村影响十分不好。凡此种种,留守儿童行为异常带来的社会问题,是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学校、家庭共同关注并为之重点解决的首要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8-11 15:58:39 | 显示全部楼层
佳作,欣赏学习,为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4-12 08:59 , Processed in 0.03100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